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口服避孕藥 可防止子宮內膜過度增生

易患卵巢癌的危險因素

易患卵巢癌的可能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未育、高脂肪飲食、促排卵藥物的治療等。 但是如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 其危險意義比上述因素都重要。 大部分遺傳性卵巢癌與基因的突變有關, 攜帶基因突變的婦女, 一生中患卵巢癌的危險性高達65%。 目前根據家族史估計和確定遺傳性卵巢癌綜合征, 並非絕對可靠。 很多婦女具有遺傳性卵巢癌綜合征的家族史特點, 但卻未檢出基因突變, 相反, 檢出基因突變的某些婦女, 家族史卻不典型。 再者檢測突變基因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尚不完善,

Advertisiment
出現陰性結果並不能完全排除存在腫瘤的相關基因突變。

普查卵巢癌有幾種方法, 包括超聲波檢查、血清CA125測定等, 但均不十分成功。

目前研究已明確, 口服避孕藥對一般人群具有降低卵巢癌發病危險的保護作用。 其保護作用的機制可能是與抑制卵巢的排卵作用有關。 並且隨服藥時間的延長, 患卵巢癌的危險性下降幅度更為顯著。 國外一學者通過207例患者與161例上述患者的姐妹對比研究, 口服避孕藥3年以上者, 患卵巢癌危險下降20%, 服用6年以上, 患卵巢癌危險下降60%。


口服避孕藥 可防止子宮內膜過度增生

以往認為, 口服避孕藥可引起乳腺癌的危險性輕度升高, 經過對比研究認為口服避孕藥並不存在增高患乳腺癌的危險性。

Advertisiment
對於有攜帶卵巢癌突變基因的婦女可以權衡利弊, 在適當的時機選擇包括口服避孕藥、預防性卵巢切除等在內的預防性措施, 以求達到或降低遺傳性卵巢癌發生的目的。

吃避孕藥會得卵巢癌嗎

口服避孕藥是一種比較安全、效果良好的避孕方法。

多年來, 口服避孕藥在劑量配伍方面進行了多次調整改進, 目前所用的這類藥物, 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到原來的1/4,在保證了它的避孕作用的前提下, 其副作用及對人體代謝的影響均有明顯下降。

圍繞著避孕藥與腫瘤發生之間的關係, 國內外已作了大量的研究, 雖然研究結果還不完全一致, 但絕大多數的研究表明。

只要不是雌激素依賴性腫瘤的高危人群(例如,

Advertisiment
有乳腺癌的家族史, 曾經患過乳腺癌、宮頸癌等與雌激素有關的腫瘤患者), 口服避孕藥後, 這些腫瘤的發生率並無增加的傾向。

也有些學者研究發現, 口服避孕藥後對某些惡性腫瘤, 如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發生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原因可能是避孕藥中所含的強效孕激素可防止子宮內膜過度增生, 抑制排卵的作用可降低卵巢癌的發生。


口服避孕藥 可防止子宮內膜過度增生

卵巢癌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卵巢非贅生性囊腫 如卵泡囊腫、黃體囊腫等, 一般直徑小於5cm, 壁薄, 多在1~2個月自然消退。

2、子宮肌瘤 卵巢腫瘤有可能與子宮肌瘤囊性變或漿膜下子宮肌瘤混淆。 B超檢查可明確診斷。

3、早孕 子宮增大變軟,

Advertisiment
有停經史, hCG值升高可確診。 B超見有胚囊或胎心博動。

4、慢性尿瀦留 多有排尿困難或尿不淨病史, 包塊位於下腹正中, 邊界不清, 導尿後包塊即消失, 亦可用B超檢查鑒別。

5、附件炎性包塊 有慢性盆腔炎與不育史, 包塊位置較低, 有觸痛, 與子宮有粘連。

6、腹水與結核性腹膜炎(包裹性積液)與巨大卵巢囊腫鑒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