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厭食寶寶可以用饑餓療法嗎

    孩子吃得好才能長得好, 為讓孩子能多吃一口, 家長沒少動腦筋。 可有時候事與愿違, 你越想讓他好好吃, 他越是對你精心搭配的食物愛答不理的!結果孩子的長勢自然不理想。 這不, 診室里的這兩家人都是為這事來的。

    診室場景回放鏡頭1

丁丁現在9個月。 4個月以前主要以母乳+配方奶混合喂養, 4個月后開始添加輔食。 半歲前, 丁丁的生長發育尚屬正常。 可是, 從6個月到9個月, 丁丁體重只增長了0.5千克。 據家長介紹, 丁丁每天喝600毫升左右的配方奶, 還吃3次面條、粥、米粉、雞蛋羹、菜泥、肉泥等不同輔食。 按理說孩子的進食量和營養素的提供應該都不少了,

Advertisiment
可體重增長卻很緩慢, 家長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什么病了。

在詢問和檢查過程中, 我見到了這樣的情景——只要丁丁稍有不耐煩, 家長立即將裝有配方奶的奶瓶送入他的嘴里。 問其原因, 回答令我吃驚——不抓緊一切機會給孩子喂奶, 就不能達到每天至少600毫升的目標!原來, 家長給孩子規定了每天的進食量, 必須完成。 可孩子根本不配合, 奶吃到五六十毫升就叼著奶瓶玩;喂飯時, 全家人都必須上陣, 唱歌、跳舞、做游戲。 孩子體重長得越慢, 家長就越絞盡腦汁想新的招數, 可丁丁體重沒見增長, 家長卻被折磨得要崩潰了。

診室場景回放鏡頭2

小豆是個1歲半的男孩, 非常活躍, 連吃飯也不肯安靜下來。

Advertisiment
家長為此想盡了辦法:少量多次喂、追著喂、邊玩邊喂。 他們苦惱地說:給孩子喂飯就像打仗, 而且這仗是越來越難打了!雖然孩子的身高、體重等發育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 但生長速度明顯減慢。 無奈, 家長帶著孩子來到診室, 尋求解決的辦法。

為什么孩子對吃飯沒興趣?

為讓自己的寶貝吃得好, 長得快, 家長什么都舍得:舍得花錢買營養豐富的食品、舍得花時間了解育兒知識、舍得花精力鼓勵孩子進食……可最讓他們苦惱的是, 自己盡心盡力, 孩子卻不買賬!家長雖然能夠決定給孩子吃什么、設定進食的時間、選擇合適的進食地點和方式, 但是孩子卻可以選擇他們是否愿意吃、每次吃多少。 如果你不考慮孩子的選擇,

Advertisiment
那小家伙很可能會以他自己的方式來反抗。

消極怠慢。 就像第一個例子那樣, 孩子雖然能接受家長的喂養, 但心不在焉。 對于吃飯心不在焉的孩子, 家長往往就會采取少量多次喂養的方式。 少量多次喂養會使孩子失去饑餓的刺激, 胃酸的分泌量就會減少, 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使孩子喪失對吃飯的興趣。 而且, 少量多次喂養還會使孩子失去早期訓練注意力集中的機會。

積極抵抗。 第二個例子就是典型的積極抵抗。 孩子對吃飯根本不感興趣, 而且將吃飯與玩耍混為一談。 在他的小腦袋瓜里, “吃飯” 是與唱歌、玩耍等共同組成的一個概念, 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概念。 為了使孩子盡可能多吃些食物, 家長絞盡腦汁,

Advertisiment
變換花樣, 但得到的不是孩子逐漸安穩地接受食物, 而是更加排斥進食。 如果在孩子玩耍興致正濃時給他喂飯, 還會造成孩子的厭惡, 甚至抵抗, 形成惡性循環。 這就是家長經常抱怨的“厭食”。

怎么讓孩子重新愛上吃飯?

最好的方法就是“饑餓療法”:等到孩子真正餓時才喂他, 并讓他逐漸養成正常進食的規律和習慣。

由于孩子已經對吃飯興致不足, 開始實施饑餓療法時, 孩子即使已經餓了, 也不會專心地堅持到吃飽, 往往吃到半飽時就開始玩了。 這時, 家長要注意控制吃飯的時間, 一般20~30分鐘后就要停止喂養。 等下次吃飯時間到了, 再給他吃。 當然, 很可能孩子還沒到下次吃飯時間就已經餓了, 鬧著要吃的。 這時家長千萬不能心軟,

Advertisiment
要想盡辦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讓孩子玩喜歡的玩具, 做喜歡的游戲, 甚至可以帶孩子外出。 這段時間可以給孩子喝些水, 但是絕不能給他任何東西吃。 等到下次吃飯的時間到了, 再給孩子喂飯。 幾次后, 孩子就會明白吃飯的真正含義——不吃飽就會餓著。

有一點要提醒家長的是, 不能用“誰讓你平時不好好吃飯, 就讓你餓著!”這類的話刺激孩子。 家長應該作出“裝傻”、“同情”或“無奈”的舉動, 假裝幫孩子到處找吃的, 或找錢準備出去給他買食物, 當然, 最終肯定沒有找到任何能吃的東西, 也沒有找到錢去買食物。 這樣就不會使孩子心里產生對“饑餓療法”的抵觸情緒。

饑餓的刺激能促使孩子明白吃飽的含義, 不僅可以改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保證他每次吃到足夠的量,保障孩子的生長發育。而且還會養成他集中注意力做事的習慣。

小結

1.孩子具有良好的進食習慣,才能保證營養素的攝入,使孩子能夠正常生長發育。也就是說,均衡營養組合+良好進食行為,才能培育出真正健壯的孩子。

2.饑餓訓練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改變孩子不良飲食行為的方法。一定要使孩子自己認識到不集中精力吃飽飯就會挨餓,這樣才可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又將這種饑餓療法稱為“愉快饑餓療法”。

保證他每次吃到足夠的量,保障孩子的生長發育。而且還會養成他集中注意力做事的習慣。

小結

1.孩子具有良好的進食習慣,才能保證營養素的攝入,使孩子能夠正常生長發育。也就是說,均衡營養組合+良好進食行為,才能培育出真正健壯的孩子。

2.饑餓訓練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改變孩子不良飲食行為的方法。一定要使孩子自己認識到不集中精力吃飽飯就會挨餓,這樣才可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又將這種饑餓療法稱為“愉快饑餓療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