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協助語言遲緩兒學習溝通

三歲小元, 很少主動開口說話, 即使開口也是簡單的詞彙及簡單句, 遇到事情常常是以生氣或是哭來表達需求, 媽媽常搞不清楚小元要什麼, 想做什麼;媽媽覺得小元是個聰明小孩, 只是不說話, 但不知道如何幫助小元說話?

要先瞭解小元不說話, 是因為認知理解, 或是因為其它障礙所造成, 像是聽力問題及其它可能的腦神經障礙等, 需要相關專業醫師(如小兒科、兒童心智科、複健科、耳鼻喉科、小兒神經科醫師)、相關專業治療師(如:語言治療師、聽力師、心理師……)進一步瞭解, 建議媽媽儘快帶去醫院進行評估及治療外,

Advertisiment
提供以下的建議, 讓媽媽在家中也可以進行, 協助孩子的溝通能力。

●多陪孩子玩遊戲
很多家長對如何與孩子說話感到很困擾, 聽不懂孩子說的話, 而孩子常常多是以哭的方式表達需求。 其實, 家長可采最貼近孩子的遊戲學習, 與孩子作互動及介入點。
建議小元的媽媽, 先觀察孩子的遊戲方式及玩具的玩法, 再以跟著孩子玩遊戲方式進行, 並一邊與孩子對話。 從剛開始或許只是一些聲音的練習, 例如「飛機咻咻!」「狗狗汪汪!」或一邊將小元的動作語言化(幫小元將動作或當時的情境講出來);進一步在遊戲中與小元對話, 例如「這裡還需要什麼呢?」「給我一個紅色積木」等。 此外, 角色扮演遊戲也是個很好的溝通情境設計,

Advertisiment
家長可以以孩子最熟悉的情境作角色對話。

●提供表達需求的機會
家長常常會因為孩子還小, 能力不夠, 孩子不用動手, 甚至是不用動口, 家長便很容易快速的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其實有些時候可以不用這麼快協助孩子, 像是吃餅乾時, 故意不打開餅乾紙, 或把餅乾罐故意放在高高的櫃子上, 讓孩子看得到卻吃不到, 這時家長可以要孩子說出:「請幫我!」再幫他忙取得糖果。
當然, 也要依孩子的語言程度, 增加語句的複雜性, 例如東西只給一點點, 孩子還想再吃, 就需要再開口要求, 家長才提供協助。

●安排可以作選擇的機會
有時候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像是吃點心、玩玩具、穿著的衣物……準備兩樣給孩子選擇,

Advertisiment
再依孩子的能力增加物品的多樣性, 並帶孩子用手指指物品, 以及教導孩子嘗試以口語說出來。

●逐漸增加生活字彙
利用圖卡幫助孩子練習字彙, 並將學會的字彙實際放進日常生活當中, 實際運用出來。 先以名詞的詞彙做練習, 且先選擇日常生活常見的為主, 等孩子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後, 再與孩子玩「猜謎遊戲」, 例如, 問孩子:「紅色的、小白兔喜歡吃的」, 也讓孩子練習想問題問您(剛開始最好還是提供圖卡作為提示)。

●給予傳話、打電話機會
請他去找誰拿東西, 或是拿東西給爸爸、老師, 當然另一位大人要很有默契的問:「有什麼事情?」並教導孩子如何講出來。 當孩子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增加後, 讓孩子練習打電話給家人,

Advertisiment
對於簡單的語言對話可以先套好, 先問他可以理解的。 甚至剛開始近距離的以玩具電話與孩子對話, 慢慢增加距離, 拿房間內的分機講電話, 再請他打電話給外線的爺爺奶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