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千萬別忽視寶寶的夏秋“小病”

發現現在很多年輕媽媽都不太重視寶寶的“小病”, 特別是現在很少媽媽知道“寶寶上火”這類中醫學說法。 也許是現代女性都有自己的事業, 無法全心投入去照顧寶寶。 其實很多“小病”即便不需要看醫生, 也得自行治療到位。 現在天氣這麼熱, 又是寶寶“小病”的高發期, 在此分享一下如何防治夏秋季寶寶的“小病”, 避免釀成“大病”。

1、發熱
“秋老虎”的關係, 不少地方氣溫依然很高。 天熱容易引起寶寶睡不好、吃不下, 導致寶寶抵抗力下降, 加上此時病毒細菌容易滋生, 寶寶就很容易感冒發燒了。 我發現身邊不少媽媽朋友都有一個誤區,
Advertisiment
就是寶寶發燒感冒就因為“冷著”了, 不讓吹空調, 要多穿衣服。 而實際上, 發燒感冒也有分季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成因。 夏季寶寶是因為“熱著”了以致於發燒感冒, 此時首選以物理方式給寶寶降溫, 比如說開空調, 當然, 空調不能直吹寶寶, 溫度也要保持在26-28度左右, 不能太低;在比如說給寶寶少穿衣服、用酒精抹身體降溫等。
2、拉肚子
夏季寶寶比較容易拉肚子。 通常是由於高溫細菌容易滋生, 寶寶被細菌感染所致。 此時寶寶的大便一般都是黏液狀, 一股腥臭味, 有時甚至伴有吐奶、腹脹等現象。 很多年輕媽媽可能會直接買嬰兒止瀉藥給寶寶吃。 但不少寶寶卻持續腹瀉, 這樣會影響寶寶發育, 甚至危及生命。
Advertisiment
由於拉肚子的成因相對複雜, 所以我會建議還是儘量看醫生, 判斷清楚寶寶腹瀉的病因, 在對症下葯比較安全可靠。 注意, 寶寶腹瀉一定要給寶寶多喝水, 避免脫水。

3、咳嗽
很多寶寶夏季愛吃冰淇淋, 導致夏秋時節咳嗽求醫的寶寶很多。 但咳嗽的成因更為複雜, 分為外感和內傷咳嗽, 外感又有分風寒還是風熱, 不同類型的咳嗽治療完全不一樣。 有個簡單的方法來分辨, 如果寶寶的舌苔白色的, 那是風寒, 如果是黃、紅的, 就是風熱。 一般治療咳嗽我比較建議用梨, 止咳效果好, 味道寶寶也容易接受。 風寒的話可以用梨、花椒、冰糖蒸給寶寶吃, 風熱的話可以用梨、冰糖川貝燉給寶寶吃。
4、痱子
夏季寶寶出汗就很容易出痱子,
Advertisiment
預防很簡單, 只要控制好家裡的溫度, 同時勤給寶寶擦汗和換衣服。 一旦寶寶出了痱子, 搽痱子粉或痱子水。 以前我給寶寶用強生的痱子粉不錯, 氣味淡香, 效果也不錯, 我和寶寶都會夏天搽它。 但最近據說痱子粉容易飛進寶寶的眼睛鼻子內引起過敏問題, 所以這個夏天我改用六神痱子水。 效果還不錯, 就味道有點香。
5、上火
夏秋兩季也很容易導致寶寶上火, 高溫濕熱的天氣很容易導致寶寶上火, 一般表現為食欲不振、大便幹硬、小便短黃、口舌生瘡、睡不安穩、容易躁動等。 可能大人上火多了, 所以很多媽媽們都忽視了上火問題。 事實上, 若上火發展到便秘會讓寶寶體內毒素無法排除, 在腸胃累積多了會形成有害物質。
Advertisiment
時間久了, 這些有害物質會降低寶寶的抵抗力, 很容易引發扁桃體、咽喉炎等炎症。 所以夏天要注意讓寶寶多喝白開水, 多吃蔬果, 儘量避免煎炸食物。 一旦上火了, 也得及時治療, 醫生一般會開點三公仔小兒七星茶給病人, 因為薏苡仁、淡竹葉、山楂、稻芽、蟬蛻、鉤藤、甘草七味中藥這七味中藥藥效溫和, 如薏苡仁清熱利濕, 淡竹葉清心火, 去火效果相當不錯。 此外, 喝奶粉的寶寶除了要注意餵養分量和餐間的水分攝入, 也可以適當喂一些菊花水、米湯等作傳統食療。 根據其他媽媽的經驗, 食療輔助可以減少上火的可能, 不過效果就因人而異。
(實習編輯:朱清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