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輕視寶寶的厭食

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期食欲不振, 甚至拒食的一種常見病症。 本病以1~6歲小兒多見。 如果厭食持續時間較長, 就會影響小兒身高、體重的正常增長,

Advertisiment
稱為厭食症。

寶寶厭食症的成因

1、胃腸道疾病。 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慢性腸炎、各種原因的腹瀉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見的原因。

2、消化道變態反應及服用易引起噁心、嘔吐的藥物, 如紅黴素、氯黴素、磺胺類藥物以及氨茶鹼等也可導致厭食。

3、全身性疾病如結核病、膠原病、貧血及一些慢性☆禁☆感染等。

4、鋅缺乏以及缺乏某些內分泌時, 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5、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壓、酸中毒、尿毒癥、心功能不全以及消化道淤血。

6、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等。

7、情緒變化引起的厭食。 進食採取不適當的溺愛態度, 反而引起小兒神經性厭食。

8、不良的飲食習慣。 高蛋白、高糖的飲食使食欲降低;兩餐之間隨意的吃水果、點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飯不定時、生活不規律;冷飲及飲料均影響消化液的分泌,

Advertisiment
進而影響食欲。

據調查, 1-7歲患小兒厭食症的兒童中, 僅有17%的兒童是因為疾病造成的, 而83%的患兒都是因為食物結構不合理、飲食習慣不良所致。

糾正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厭食症應從下列7個方面著手:

(1)定時進餐, 適當控制零食

所謂定時進餐, 就是按頓吃飯。 小兒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後點心和晚餐, 三餐一點形成規律, 消化系統才能有勞有逸地"工作" , 到正餐的時候, 就會渴望進食。 絕對不讓孩子吃零食是不現實的, 關鍵是零食吃得不能過多, 不能排擠正餐, 更不能代替正餐。 零食不能想吃就吃, 應該安排在兩餐之間, 或餐後進行, 否則會影響食欲。

Advertisiment

(2)節制冷飲和甜食

冷飲和甜食, 口感好, 味道香, 孩子都愛吃, 但這兩類食品均影響食欲。 中醫認為冷飲損傷脾胃, 西醫認為會降低消化道功能, 影響消化液的分泌。 甜食吃得過多也會礙胃。 這兩類食品飽腹作用強, 影響吃正餐, 所以要有節制。 最好安排在兩餐之間或餐後1小時內。

(3)飲食合理搭配

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要靠從食物中攝取, 但對這些營養素的需要並不是等量的, 有的營養素需要得多, 有的需要得少, 所以家長應瞭解這方面的知識, 注意各營養素間的比例, 以求均衡飲食。 每天不僅吃肉、乳、蛋、豆, 還要吃五穀雜糧、蔬菜、水果。 每餐要求葷素、粗細、幹稀搭配, 如果搭配不當, 會影響小兒的食欲。 如肉、乳、蛋、豆類吃多了,

Advertisiment
因它們富含脂肪和蛋白質, 胃排空的時間就會延長, 到吃飯時間卻沒有食欲;粗糧、蔬菜、水果吃得少, 消化道內纖維素少, 容易引起便秘。

此外, 有些水果過量食入會產生副作用。 橘子吃多了"上火", 梨吃多了損傷脾胃, 柿子吃多了便秘, 這些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食欲。

(4)講究烹調方法

經過烹調, 食物的結構變了, 變得易於消化吸收。 但烹製食物, 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如斷奶後, 孩子消化能力還比較弱, 所以就要求飯菜做得細、軟、爛;隨著年齡的增長, 咀嚼能力增強了, 飯菜加工逐漸趨向於粗、整;4~5歲時, 孩子即可吃成人飯菜。 為了促進食欲, 烹飪時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 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就餐興趣。

(5)防止挑食和偏食

Advertisiment

挑食和偏食影響小兒從多種食物中攝取機體所需要的營養, 對身體十分不利。 要糾正孩子的這一不良飲食習慣。

(6)保證充足睡眠, 適量活動, 定時排便

睡眠時間充足, 孩子精力旺盛, 食欲感就強;睡眠不足, 無精打采, 孩子就不會有食欲, 日久還會消瘦。 適當的活動可促進新陳代謝, 加速能量消耗, 促進食欲。 總之, 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誘發、調動、保護和促進食欲。

(7)改善進餐環境

小兒和成人不同, 注意力容易轉移。 如進餐時, 大人過多地說笑, 聽廣播, 看電視, 小兒吃飯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 進餐的興趣隨之消失, 進餐的動作也就停止了。 所以應該排除各種干擾, 讓孩子專心吃飯。 小兒進食家長不能過多干涉, 更不能強迫孩子進食。 否則,孩子感到有壓力,就會抑制進食,家長應注意保證小兒有愉快的進餐情緒。

如果寶寶是因為疾病因素而出現明顯的厭食,就應及早就醫。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

否則,孩子感到有壓力,就會抑制進食,家長應注意保證小兒有愉快的進餐情緒。

如果寶寶是因為疾病因素而出現明顯的厭食,就應及早就醫。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