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做孩子最討厭的8件事

現在已經不是封建時期的家長一言堂了, 寶寶們也不再像古時的孩子那樣了, 因此與孩子相處時既是嚴厲的長輩, 又是親密的朋友, 大概這就是與孩子相處的最好狀態。 可是想要一切做到盡善盡美並非易事, 有可能你不經意間的一些行為, 已經讓孩子產生了厭惡感。 那就得不償失了。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千萬別做孩子最討厭的8件事。

Advertisiment

一、不守承諾、撒謊

“別鬧了, 你要是乖乖的我就給你買新玩具”、“把作業做完了就讓你看電視”、“等爸爸有時間了就帶你去旅行”。 為了在短時間內安撫孩子的情緒, 咱打過多少空頭支票?當孩子乖乖照做, 並且滿心期待地找你兌現承諾時, 你卻一再讓他失望。

一個失信的家長, 不僅失去了在孩子心中的威嚴, 還影響了孩子的性格成長。 長此以往, 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輕率、言而無信的壞習慣。 所以, 請不要輕易向孩子許諾,

Advertisiment
不要為了達到眼前的目的, 隨便答應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 請認真想一想這個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 如果是, 請認真地兌現你的承諾。

二、動不動就發飆

“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沒看見我正忙著嗎?別搗亂!”“跟你說了多少遍了, 怎麼就是不聽?”說真的, 有時候不是當媽的太暴躁, 而是情緒難自控啊!尤其是當你忙活成狗, 孩子卻在一旁惡作劇的時候, 那心情猶如千萬隻草泥馬呼嘯而過。

吼也吼了, 罵也罵了, 他麻溜地躲一邊去換你一時清淨, 可是在未來, 孩子將產生以下可能:

1、沒有自主意識, 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2、有樣學樣, 脾氣暴躁;

3、抵觸情緒。 不論你希望他做什麼, 不希望他做什麼, 他都不會再去做。

Advertisiment

你看, 大人的情緒會對孩子的行為造成直接影響。 而且很多時候, 他們只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停止行為, 可是並不清楚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人無完人, 誰都有克制不住情緒的時候, 如果真的不小心沖孩子發了火, 最好向他解釋清楚, 他到底錯在哪, 該怎麼做。 可能的話, 在發飆之前最好提前預警:“我快忍不住發火了, 你趕快……”、“我今天心情不好, 請你別……”

三、父母間的爭吵

曾經有一項兒童心理狀況調查, 其中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 回答最多的是“最怕爸爸媽媽吵架”。 甚至有一份答卷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情境:“我好怕爸爸生氣, 他生氣的樣子可凶了, 把媽媽都氣哭了。 我也嚇得心直撲騰, 飯也吃不下去……”不要以為夫妻間的爭吵和孩子無關,

Advertisiment
其實父母的一言一行早已被他的眼睛記錄了下來。

一個爭吵不斷、動手動腳的家庭, 氣氛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這種長時間的壓抑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讓他變成一個粗暴、孤獨、偏執的兒童。 所以, 無論對你的配偶有多生氣, 請在避開孩子的場合下爭吵。 同時也要謹記, 家庭和睦, 才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你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就是發自內心的愛他的爸爸/媽媽。

四、自以為是的綁架自由

“沙子太髒了不許玩”、“學鋼琴能培養你的氣質”、“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多少家長打著愛護孩子的旗幟, 幹著限制他自由的事兒。 我為他鞍前馬後操碎了心, 可不都是為了他好嗎~他現在年紀小不懂事,

Advertisiment
以後就知道我的決定都是對的。

很可惜, 孩子對你的無微不至並不領情, 甚至厭惡至極。 因為從一開始, 你就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包辦一切, 從未把孩子放在平等的身份去徵求他的意見。 要知道在成長的過程中,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自我探索的方式去積累經驗的。 過分的干涉會遏止孩子的創造性, 使他變得膽小怯懦。 所以, 請試著尊重孩子的意願吧~沒有哪個孩子會不願意在未知的世界裡自由翱翔。

五、不尊重孩子隱私

“我家孩子啊, 到5歲還離不開奶嘴呢”“哎, 這算什麼。 我家那個7歲還在尿床。 ”有時候家長聚集在一起, 總是會忍不住拿孩子的糗事作為談資, 說完還哈哈大笑, 似乎覺得揭短是一件很逗趣的事。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遠不及大人,他們那顆小小的易碎的心,經受不起這種傷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領域,即便是父母也不能隨意侵犯。當著外人的面揭他的短,你失去的將是他對你的信任和好感,他也不會再是那個貼心的小寶貝,無論快樂和悲傷都不再一如既往地和你分享。

六、耐心不足、冷漠

見到過很多父母,他們寧願捧著手機,也不願看一眼身邊的孩子。他們認為只要坐在孩子身邊,各玩各的互不打擾,就算是履行了陪伴的義務。問及為什麼不親自參與孩子的玩樂中,大部分年輕家長的標答應該都是:我不知道怎麼陪他玩……

陪孩子畫畫?不會。捏泥巴?太髒!拼樂高?無聊~這也不會,那也不行,憑什麼還對孩子有諸多要求呢?請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一起玩耍吧,就算不會也沒什麼可丟臉的。像孩子一樣去學習新的領域,嘗試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畢竟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充實自己的過程嘛!相信自己,能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

七、愛攀比

“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培訓班,我們也該報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望子成龍的家長。他們步步為營,不計成本的投資孩子,在教育攀比的怪圈裡深陷而無法自拔。可是這些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不可否認,綜合教育的確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他們成績優秀、多才多藝,是家長的驕傲。但教育的初衷是發掘孩子潛能,引導孩子的優勢,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結果,攀比成績。強迫孩子學習他並不感冒的特長,不僅佔用了他大量的休息時間,還破壞了他成長的樂趣。

不忘初心。想當年他還在媽媽肚子的時候,咱們只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就是希望他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八、不友好對待孩子的朋友

“你看他髒兮兮的樣子,以後不許跟他玩”“撒謊的不是好孩子,你怎麼會和他做朋友”“一看就是個混世魔王,離他遠點知道嗎?”以貌取人是天性,大多數人都不例外。有可能在見到孩子好朋友的第一面,因為他渾身髒兮兮,眼神不友善,家長就會不由自主地將他歸類到“壞小孩”裡去,禁止自己的孩子和他們有過多的接觸。

在快樂的童年裡,知心的小夥伴是孩子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他們天真善良,真誠以待,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正是人際交往的初步構建的表現。

如果家長對孩子交往的朋友存在異議,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的好朋友,去理解孩子喜歡和他交往的原因,尊重與孩子之間的差異性。你會發現,你也能成為孩子無話不說的“大朋友”。當然,如果發現孩子的交際圈確實存在著影響他身心發育的問題,適時的勸解和阻止也是相當的必要。

沒有完美的父母,更沒有完美的孩子。育人即育己,真正的教育,是和孩子共同成長,不斷地充實和修正自己,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綜上所述,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小編希望父母們能夠做到愛屋及烏,愛自己的寶寶,同時也要愛寶寶的朋友們;以身作則,讓孩子做到的事情,做父母的首先能夠做到,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相互尊重,只有你尊重了寶寶,才能得到寶寶的尊重,這就是愛人者人恒愛之的道理。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遠不及大人,他們那顆小小的易碎的心,經受不起這種傷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領域,即便是父母也不能隨意侵犯。當著外人的面揭他的短,你失去的將是他對你的信任和好感,他也不會再是那個貼心的小寶貝,無論快樂和悲傷都不再一如既往地和你分享。

六、耐心不足、冷漠

見到過很多父母,他們寧願捧著手機,也不願看一眼身邊的孩子。他們認為只要坐在孩子身邊,各玩各的互不打擾,就算是履行了陪伴的義務。問及為什麼不親自參與孩子的玩樂中,大部分年輕家長的標答應該都是:我不知道怎麼陪他玩……

陪孩子畫畫?不會。捏泥巴?太髒!拼樂高?無聊~這也不會,那也不行,憑什麼還對孩子有諸多要求呢?請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一起玩耍吧,就算不會也沒什麼可丟臉的。像孩子一樣去學習新的領域,嘗試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畢竟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充實自己的過程嘛!相信自己,能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

七、愛攀比

“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培訓班,我們也該報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望子成龍的家長。他們步步為營,不計成本的投資孩子,在教育攀比的怪圈裡深陷而無法自拔。可是這些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不可否認,綜合教育的確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他們成績優秀、多才多藝,是家長的驕傲。但教育的初衷是發掘孩子潛能,引導孩子的優勢,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結果,攀比成績。強迫孩子學習他並不感冒的特長,不僅佔用了他大量的休息時間,還破壞了他成長的樂趣。

不忘初心。想當年他還在媽媽肚子的時候,咱們只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就是希望他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八、不友好對待孩子的朋友

“你看他髒兮兮的樣子,以後不許跟他玩”“撒謊的不是好孩子,你怎麼會和他做朋友”“一看就是個混世魔王,離他遠點知道嗎?”以貌取人是天性,大多數人都不例外。有可能在見到孩子好朋友的第一面,因為他渾身髒兮兮,眼神不友善,家長就會不由自主地將他歸類到“壞小孩”裡去,禁止自己的孩子和他們有過多的接觸。

在快樂的童年裡,知心的小夥伴是孩子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他們天真善良,真誠以待,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正是人際交往的初步構建的表現。

如果家長對孩子交往的朋友存在異議,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的好朋友,去理解孩子喜歡和他交往的原因,尊重與孩子之間的差異性。你會發現,你也能成為孩子無話不說的“大朋友”。當然,如果發現孩子的交際圈確實存在著影響他身心發育的問題,適時的勸解和阻止也是相當的必要。

沒有完美的父母,更沒有完美的孩子。育人即育己,真正的教育,是和孩子共同成長,不斷地充實和修正自己,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綜上所述,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小編希望父母們能夠做到愛屋及烏,愛自己的寶寶,同時也要愛寶寶的朋友們;以身作則,讓孩子做到的事情,做父母的首先能夠做到,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相互尊重,只有你尊重了寶寶,才能得到寶寶的尊重,這就是愛人者人恒愛之的道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