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招溝通“必殺技”,隔代育兒沒問題

溝通是人與人交往的橋樑, 一個人與周圍人的關係和自己的生活品質也常常因溝通而受到影響。 在隔代育兒的大家庭裡, 溝通就更是格外重要。 它不僅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還可以讓一個家更和諧、更美滿。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 年輕父母往往趨於理性, 著眼于孩子的品格培養、智力開發等;而老人, 是趨於感性的, 他們疼愛孫輩, 往往願意儘量去滿足孩子的願望, 而沒太理會這些做法對孩子是不是弊大於利。 因此, 隔代育兒的矛盾自然是一出接一出。 很多媽媽為此深感煩惱。 別急, 我們奉上10招兒經過實踐證明的、頗有成效的“兵法”。

Advertisiment

1、私聊當我們和老人產生矛盾後, 首先要注意找准“組合”, 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是與爺爺、奶奶溝通, 那就請爸爸出馬;如果是與姥姥、姥爺溝通, 就請媽媽出馬。 而且, 不要把問題搬上檯面, 一定要找沒人的場合私聊。 這樣, 即使老人意識到確實是自己的做法欠妥, 也更容易坦誠以對。 此外, 在溝通之初, 年輕父母要儘量先表達對老人的感謝和關愛, 再慢慢切入正題。

【兵法運用】洋洋1歲多了, 正是一刻也閒不住的時候。 奶奶怕孫子在屋子裡跑會磕到, 就不許孩子到處跑, 只允許孩子坐著玩。 這樣的過度保護當然對孩子不利, 於是爸爸上陣, 他先是肯定老人為此事沒少費心, 特別辛苦, 然後說明了限制孩子的活動對孩子各方面發展都不好的弊端,

Advertisiment
並和母親一起找到了一些實用的解決辦法, 比如給傢俱的棱角裝上安全形, 把家重新收拾了一遍, 排除安全隱患等等。

2、說事實當發現老人對孩子有溺愛現象或不妥當的教育方法時, 我們要顧及老人的自尊心, 最好從側面提醒, 說話只說事實, 而不帶批評或任何讓老人馬上改變自己做法的要求。 切不可當眾駁斥老人, 那樣只會傷了老人的心, 還讓矛盾更加惡化。

【兵法運用】關於給孩子穿多穿少這件事, 溪溪媽和公婆常有矛盾。 媽媽說不要給孩子穿太多, 可老人總怕孩子冷, 怎麼著也說不通。 後來溪溪媽換了種方式, 只要她覺得孩子穿得多了, 就會摸摸孩子身上和後背上的汗,

Advertisiment
然後也讓婆婆來摸摸, 問她要不要給孩子換衣服。 但是除此之外, 她就什麼也不說了。 過了一陣, 她發現婆婆也開始在早晚給孩子穿得多一些, 而中午就給換成薄的。 用事實說話的方式見效了。

3、找對理由在養育上和老人產生分歧時, 不要在問題表面爭論不休。 如果有科學依據, 不妨將反駁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礎上。 這樣既體現了對老人尊重, 又容易讓老人接受建議。 畢竟, 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願意孩子越來越好的。 堅信這一點, 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據, 老人一定也願意改變自己的做法。

【兵法運用】天天媽媽發現, 婆婆把自己給孩子買的很多貴一些的玩具都藏了起來, 只讓她玩小時的那些不值錢的舊玩具。

Advertisiment
奶奶的理由是, 想等小傢伙會好好玩了再給她玩, 現在她的手不穩, 一不留神就把玩具摔壞了, 而且有時候還故意摔打或拆卸它們。 面對老人如此的“好心”, 媽媽哭笑不得, 於是她這樣引導婆婆:“我給孩子買的玩具都是專門針對她現在這個年齡段的, 有時候即使她摔打或拆卸玩具也沒什麼不好, 既能鍛煉動手能力, 還能促進智力發育。 如果現在不讓她玩, 她會比別的小朋友在智力開發上落後很多。 ”奶奶當然不希望孫女比別人差, 於是趕緊把玩具都找了出來。

4、把握時機教育孩子講契機, 說服老人也要講時機。 如果對方此時心情愉悅, 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現這個問題, 建議和意見易於被老人接受;如果氣氛、場合不對,

Advertisiment
說服則易遭遇“反擊”, 最終問題沒有解決, 還導致不歡而散。

【兵法運用】依依3歲了, 有些膽小, 平時見了鄰居、親戚也不怎麼打招呼。 爺爺覺得孩子沒禮貌, 為這事說過孩子好幾次。 而媽媽覺得小孩子不能“貼標籤”, 應該及時鼓勵和正向強化。

有一次, 爺爺的一位老朋友來家裡做客, 兩人多年不見, 相聊甚歡。 依依在熟悉了客人和現場氣氛後, 主動走過去問了聲“爺爺好”, 還給客人遞上了水果, 爺爺覺得格外有面子。 等送走客人後, 依依媽趕緊把自己的想法和公公溝通了一番, 希望他以後不要強迫孩子, 給孩子一個熟悉陌生環境的時間後再和人打招呼, 效果會更好。 爺爺欣然接受了這個提議。

5、曲線救國和老人在養育中發生重大分歧時, 萬不可針鋒相對,否則問題解決不了,大家的關係還會惡化。試試這招——曲線救國,即借別人的嘴說你想說的話。

【兵法運用】

● 請親友幫忙 古語講“三人成虎”,因此,當老人對某個科學教育理念或方法拒不接受時,不妨發動親朋好友聯合向他“灌輸”。當然,這不是聲討,可以請親友(最好是老人平時就比較認可的人)在和老人閒聊的時候,比較含蓄地說出此意。

● 請老師幫忙 哪個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寶貝得到老師的喜愛?所以,當老師就孩子問題提出請家長配合時,老人一般都會很用心。那就不妨拜託老師在老人接送孩子時,和他溝通教育中的問題。

6、老幼兼顧年輕父母想說服老人時,往往站在對孩子好的角度去說,比如:“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但這樣的說法容易讓老人產生逆反心理:難道我是故意對孩子不好嗎?因此,在和老人討論養育問題時,不妨老幼兼顧,既為孩子考慮,又為老人著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問題,也許事情更容易解決。如果遇到強勢的老人,你可能無法說服他,他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那麼就不妨以柔克剛,讓老人體會到因為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為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兵法運用】彤彤2歲多了,每次吃飯還都是奶奶追著喂,這讓媽媽十分煩惱。有一次,奶奶在追喂中不小心磕了自己的腳。彤彤媽知道後跟婆婆進行了推心置腹的談話:“媽,您年紀大了,這樣滿屋子追著彤彤跑是很累的,萬一磕著碰著我們心裡很過意不去。而且,您每次喂完她自己也吃不好飯,時間長了胃該壞了。咱們還是鍛煉孩子自己吃吧?!”彤彤媽的話讓婆婆聽了很受用,她開始和兒媳婦一起琢磨起了讓孩子對吃飯感興趣的點子。

7、轉移引導對象有很多事,矛盾的焦點並不在老人身上,也許只是導火索由老人引發。那麼就要冷靜一下,掐斷導火索,回過頭去找真正的矛盾焦點。

【兵法運用】

● 爸爸版 歡歡爸是個超級球迷,這個周日上午又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歡歡跑來找爸爸玩,爸爸心不在焉,沒看好孩子,歡歡一下子碰到了桌子上。兩個母親聞訊趕來,婆婆見此情景,反而說教起了媳婦:“你就不應該讓他看著。”歡歡媽甚是委屈,但是她什麼也沒跟婆婆爭執,而是決定轉戰“地下”,私下和老公溝通,讓他知道當爸爸的責任。

● 孩子版 樂樂要喝水,奶奶趕緊給倒上,並叮囑她:“現在還燙,你別碰,一會兒奶奶喂你。”媽媽不願意孩子這麼被溺愛,四體不勤。於是她繞過婆婆這樣引導孩子:“寶寶,杯子在桌子上,熱水要涼一會兒才能喝,你可以用手指輕輕地碰杯子外面試試燙不燙,過一會兒再嘗一小口。正好,媽媽也口渴了,我也倒了一杯,一會兒咱倆一起試。”

8、常談心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大家因某種緣分走到了一起,那麼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應該相互體諒和關懷。平時多與老人交流,不要總說孩子的事,多多溝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於在雙方有矛盾時相互理解和寬容。

【兵法運用】小美媽媽每天回家,都要和婆婆一起聊會兒天,說些家長里短的事,報紙上和電視上看到的新聞,社區鄰居的家庭瑣事。其實小美媽媽是個電腦工程師,對這些話題並沒有多大興趣,但她會認真傾聽婆婆的講述,還要誇張地回應。因此,小美媽媽和婆婆的關係特別融洽。這雖然表面上看似與育兒無關,但若與婆媳聊得來,很多育兒問題也就容易說通了。

9、善意的謊言很多矛盾,有時候只需一個玩笑、一個善意的謊言就能輕鬆解決。尤其是對於物質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節儉過來的,當看到為孩子花費過高時,會覺得不值。此時不妨來個善意的謊言,使其安心。比如,給孩子用稍貴些但是品質高的用品時,不妨跟老人把價格說得便宜一些,或者儘量說是打折、特價、單位發的、朋友送的等等。

【兵法運用】小雨爸媽平時都特別忙,只有週末花“重金”帶孩子去上上親子課,好讓親子時間的含金量更高一些。但同去的姥姥打聽到了親子課的收費標準之後,就嘮叨不斷。小雨爸爸意識到了這點後,一是有意識地讓老人看到孩子上親子課後的進步,同時告訴她,這是自己的一個朋友開的,只是象徵性地收他們些錢。姥姥也就不再那麼計較了。

10、冷處理對於老人在育兒上的一些錯誤做法或說教,有時候不必爭個面紅耳赤,冷處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輕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對老人的指責、不滿權當沒聽見就好了。不過,適當的時候,撒撒嬌,表示自己很無奈什麼的,老人的氣也就消了。

【兵法運用】佳佳2歲,開始在家裡翻箱倒櫃。奶奶看孩子把抽屜裡的東西翻得到處都是,很是頭疼,總是指責媽媽慣孩子,什麼也不管。而佳佳媽媽其實早有應對,她已經把重要的抽屜都上了安全鎖,佳佳能拉開的抽屜裡面的不是紗巾、衣服,就是一些對孩子沒有傷害、又好收拾的物品。媽媽覺得這會兒正是孩子好奇心強、想探索的時候,不必強行管制孩子。但對於婆婆的抱怨,她既不生氣也不回嘴。婆婆嘮叨一通,也就作罷了。

在養育中,沒有絕對的對錯。當老人執意堅持自己的觀點或做法,而這種做法又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時,年輕父母則不妨做點讓步;如果是原則性問題,那麼在堅持己見的同時,也要講求溝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讓人。老人幫我們帶孩子,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幫助,應該儘量讓他們感到寬心、肯定和安慰。

萬不可針鋒相對,否則問題解決不了,大家的關係還會惡化。試試這招——曲線救國,即借別人的嘴說你想說的話。

【兵法運用】

● 請親友幫忙 古語講“三人成虎”,因此,當老人對某個科學教育理念或方法拒不接受時,不妨發動親朋好友聯合向他“灌輸”。當然,這不是聲討,可以請親友(最好是老人平時就比較認可的人)在和老人閒聊的時候,比較含蓄地說出此意。

● 請老師幫忙 哪個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寶貝得到老師的喜愛?所以,當老師就孩子問題提出請家長配合時,老人一般都會很用心。那就不妨拜託老師在老人接送孩子時,和他溝通教育中的問題。

6、老幼兼顧年輕父母想說服老人時,往往站在對孩子好的角度去說,比如:“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但這樣的說法容易讓老人產生逆反心理:難道我是故意對孩子不好嗎?因此,在和老人討論養育問題時,不妨老幼兼顧,既為孩子考慮,又為老人著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問題,也許事情更容易解決。如果遇到強勢的老人,你可能無法說服他,他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那麼就不妨以柔克剛,讓老人體會到因為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為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兵法運用】彤彤2歲多了,每次吃飯還都是奶奶追著喂,這讓媽媽十分煩惱。有一次,奶奶在追喂中不小心磕了自己的腳。彤彤媽知道後跟婆婆進行了推心置腹的談話:“媽,您年紀大了,這樣滿屋子追著彤彤跑是很累的,萬一磕著碰著我們心裡很過意不去。而且,您每次喂完她自己也吃不好飯,時間長了胃該壞了。咱們還是鍛煉孩子自己吃吧?!”彤彤媽的話讓婆婆聽了很受用,她開始和兒媳婦一起琢磨起了讓孩子對吃飯感興趣的點子。

7、轉移引導對象有很多事,矛盾的焦點並不在老人身上,也許只是導火索由老人引發。那麼就要冷靜一下,掐斷導火索,回過頭去找真正的矛盾焦點。

【兵法運用】

● 爸爸版 歡歡爸是個超級球迷,這個周日上午又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歡歡跑來找爸爸玩,爸爸心不在焉,沒看好孩子,歡歡一下子碰到了桌子上。兩個母親聞訊趕來,婆婆見此情景,反而說教起了媳婦:“你就不應該讓他看著。”歡歡媽甚是委屈,但是她什麼也沒跟婆婆爭執,而是決定轉戰“地下”,私下和老公溝通,讓他知道當爸爸的責任。

● 孩子版 樂樂要喝水,奶奶趕緊給倒上,並叮囑她:“現在還燙,你別碰,一會兒奶奶喂你。”媽媽不願意孩子這麼被溺愛,四體不勤。於是她繞過婆婆這樣引導孩子:“寶寶,杯子在桌子上,熱水要涼一會兒才能喝,你可以用手指輕輕地碰杯子外面試試燙不燙,過一會兒再嘗一小口。正好,媽媽也口渴了,我也倒了一杯,一會兒咱倆一起試。”

8、常談心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大家因某種緣分走到了一起,那麼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應該相互體諒和關懷。平時多與老人交流,不要總說孩子的事,多多溝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於在雙方有矛盾時相互理解和寬容。

【兵法運用】小美媽媽每天回家,都要和婆婆一起聊會兒天,說些家長里短的事,報紙上和電視上看到的新聞,社區鄰居的家庭瑣事。其實小美媽媽是個電腦工程師,對這些話題並沒有多大興趣,但她會認真傾聽婆婆的講述,還要誇張地回應。因此,小美媽媽和婆婆的關係特別融洽。這雖然表面上看似與育兒無關,但若與婆媳聊得來,很多育兒問題也就容易說通了。

9、善意的謊言很多矛盾,有時候只需一個玩笑、一個善意的謊言就能輕鬆解決。尤其是對於物質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節儉過來的,當看到為孩子花費過高時,會覺得不值。此時不妨來個善意的謊言,使其安心。比如,給孩子用稍貴些但是品質高的用品時,不妨跟老人把價格說得便宜一些,或者儘量說是打折、特價、單位發的、朋友送的等等。

【兵法運用】小雨爸媽平時都特別忙,只有週末花“重金”帶孩子去上上親子課,好讓親子時間的含金量更高一些。但同去的姥姥打聽到了親子課的收費標準之後,就嘮叨不斷。小雨爸爸意識到了這點後,一是有意識地讓老人看到孩子上親子課後的進步,同時告訴她,這是自己的一個朋友開的,只是象徵性地收他們些錢。姥姥也就不再那麼計較了。

10、冷處理對於老人在育兒上的一些錯誤做法或說教,有時候不必爭個面紅耳赤,冷處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輕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對老人的指責、不滿權當沒聽見就好了。不過,適當的時候,撒撒嬌,表示自己很無奈什麼的,老人的氣也就消了。

【兵法運用】佳佳2歲,開始在家裡翻箱倒櫃。奶奶看孩子把抽屜裡的東西翻得到處都是,很是頭疼,總是指責媽媽慣孩子,什麼也不管。而佳佳媽媽其實早有應對,她已經把重要的抽屜都上了安全鎖,佳佳能拉開的抽屜裡面的不是紗巾、衣服,就是一些對孩子沒有傷害、又好收拾的物品。媽媽覺得這會兒正是孩子好奇心強、想探索的時候,不必強行管制孩子。但對於婆婆的抱怨,她既不生氣也不回嘴。婆婆嘮叨一通,也就作罷了。

在養育中,沒有絕對的對錯。當老人執意堅持自己的觀點或做法,而這種做法又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時,年輕父母則不妨做點讓步;如果是原則性問題,那麼在堅持己見的同時,也要講求溝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讓人。老人幫我們帶孩子,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幫助,應該儘量讓他們感到寬心、肯定和安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