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大心理學博士趙紅梅:孩子入園後,家長最需要知道這4件事

NO.1怎麼幫孩子減輕分離焦慮?

孩子入園, 最常見的問題, 就是難以克服的分離焦慮。 父母幫孩子降低焦慮的最有效的辦法, 就是增強他的能力。

當然能力跟孩子的年齡也有關係。 3歲的時候孩子生理心理的發展比較成熟, 也是專業領域推薦的入園年齡。 大概孩子在一歲三個月的時候, 跟家人分開時他哭鬧的時間最長, 體驗的痛苦也是最長的。

同時, 年齡不是影響能力的唯一因素, 跟平時的養育方式也有很大關係。 所以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 幫孩子提升溝通和自理能力。

我們試想一下:一個班三到四位老師,

Advertisiment
照顧二三十個小朋友, 很難做到細緻入微, 所以孩子想喝水, 想玩什麼玩具, 或者有小朋友發生矛盾, 有任何想法一定要跟老師去說。 爸媽們, 可以在家裡, 像演節目一樣跟孩子進行演練, 教他應該怎麼做。

比如說他跟要喝水, 你就假裝沒聽見, 因為我們知道剛開始入園, 教室裡很亂的, 孩子說話聲音小, 老師可能聽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 要鼓勵他大聲說話, 或者走到某一位老師面前去拉她的衣服, 讓老師注意到他, 再清晰的跟老師說想怎麼樣。

父母們還可以做扮演遊戲, 假裝你是老師, 他是小朋友, 或者你是小朋友, 他是老師, 換位去思考一下,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No.2孩子入園後哪些表現是普遍和正常的?

Advertisiment

我因為工作原因, 接觸到很多老師和孩子, 大概孩子剛入園的表現是這樣的:

第1-3天, 孩子剛入園, 最普遍的表現就是哭。 有的孩子一邊哭一邊說找爸爸媽媽。 也有的孩子扒著門要出去, 不讓老師抱。

也有的孩子專門抓住一個老師, 只要這個老師第一天抱著他, 以後會天天追著這個老師, 老師上廁所, 去取飯, 都要跟隨她, 形成一個新的依戀關係。

所以新入園, 揪著老師不放, 以及不停的拒絕老師, 都是普遍的表現, 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第一周。

第3-5天, 基本都能聽從老師的安排, 吃完飯之後坐在小板凳上等著家長來接, 家長來了之後, 老師念到孩子名字, 有的孩子非常開心, 也有的孩子見到家長就會哭。

第2周, 有的孩子在早上剛入園,

Advertisiment
或者中午午睡的時候哭一會。 大部分的孩子情緒比第一周好了很多, 相對比較平穩, 在班裡偶爾能聽到哭聲。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 孩子有以下的這些表現是比較普遍的。

? 哭鬧

孩子在幼稚園哭鬧, 基本上是斷斷續續的。 離開你的時候傷心地哭, 見到你的時候高興地哭, 這就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一個反應。

? 說不想上幼稚園

很多孩子會在第二天或者是晚上睡覺之前, 或者是在你接到他之後, 要求不上幼稚園, 要跟奶奶玩, 要在家裡玩。 這都是正常的反應。 要允許孩子這樣說, 你要作為一個傾聽者, 讓他把焦慮、情緒和不滿發洩出來。

? 回家吃得多

孩子自己焦慮, 即使孩子不焦慮, 有旁邊的孩子在哭, 也會影響孩子吃飯的心情,

Advertisiment
所以大部分孩子剛入園都不會吃太多。 而且幼稚園的活動會比家裡的活動量會大一些, 消耗的也比較多, 所以這也是正常的表現。

? 夜裡睡很早, 或者夜裡哭醒

剛上幼稚園, 大部分孩子會很累, 很早就睡下了, 也有個別的孩子夜裡甚至會驚醒, 哭著說我不要去幼稚園, 家長看著真是心疼。

這些情況, 應該都是歷年比較普遍和正常的反應, 家長可能還能舉出很多的細節, 這樣那樣的表現, 大部分集中在這幾點:哭鬧, 吃的少, 睡前嘮叨, 拒絕入園。

No.3父母怎樣安撫孩子的情緒?

最好的安撫方式就是抱著孩子, 給他身體上的這種交流和擁抱。 孩子哭的話, 你去親一親他, 摸摸他的頭。

安撫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

Advertisiment
比如你跟他咬耳朵, 去親她的額頭, 捏捏她的脖子, 去撫摸一下後背。 這時候, 再多的言語交流, 都不如你一個深深的擁抱。

不用再去問太多的事情, 有一些東西回避也許是最好的, 不用追著問, 在幼稚園吃什麼?你餓不餓?今天過得怎麼樣?有沒有跟小朋友打架?這些資訊其實都不能算作一種安撫。

還有一種方式, 就是給孩子講講你今天都幹什麼了。 比如, 寶貝去吃飯的時候, 我在上班的路上;寶貝跟小朋友遊戲的時候, 我在跟同事開會。

如果孩子能夠想像出他的那個時空裡你在做什麼, 孩子的焦慮就會大大的降低。 因為他會覺得跟你是不分離的, 心理上是有很好的連結。

No.4如何有智慧的跟老師進行溝通?

老師也是人, 也很需要鼓勵, 如果你能看到老師的努力並給予認可,不僅會讓老師關注到你的孩子,對全班的孩子都有好處。比如說你注意到老師嗓子啞了,那就關心一下,提醒他多喝點水。

你還可以通過各種小事情,向老師傳遞這樣一個資訊:你是非常非常信任他的,對於照顧你的孩子,老師已經盡力了。

我還有一個案例想跟家長們分享,曾經有這樣一個家長讓老師念念不忘了好多年,這個家長實在是特別會說話。

他經常跟老師這樣回饋:“王老師,毛毛說您昨天又親他來著,回家跟我說,他特別高興。”“王老師,昨天的活動特別好,毛毛回家也給我們表演了,我覺得他入園以後進步特別大。”

就是這種不斷的、正向的回饋,讓老師越來越關注毛毛,也讓老師從內心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受到認可和尊重的。

其實抱怨、質疑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情況,跟老師建立很好的溝通其實能幫助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這是需要智慧的,希望我們的家長做這樣一個智慧的家長。

如果你能看到老師的努力並給予認可,不僅會讓老師關注到你的孩子,對全班的孩子都有好處。比如說你注意到老師嗓子啞了,那就關心一下,提醒他多喝點水。

你還可以通過各種小事情,向老師傳遞這樣一個資訊:你是非常非常信任他的,對於照顧你的孩子,老師已經盡力了。

我還有一個案例想跟家長們分享,曾經有這樣一個家長讓老師念念不忘了好多年,這個家長實在是特別會說話。

他經常跟老師這樣回饋:“王老師,毛毛說您昨天又親他來著,回家跟我說,他特別高興。”“王老師,昨天的活動特別好,毛毛回家也給我們表演了,我覺得他入園以後進步特別大。”

就是這種不斷的、正向的回饋,讓老師越來越關注毛毛,也讓老師從內心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受到認可和尊重的。

其實抱怨、質疑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情況,跟老師建立很好的溝通其實能幫助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這是需要智慧的,希望我們的家長做這樣一個智慧的家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