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化膿性腦膜炎患兒如何做靜脈治療

化膿性腦膜炎(簡稱化腦)是由各種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症, 是小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90%以上的病例在生後1個月~5歲之間發生。 對於化腦的治療, 需用大劑量青黴素靜脈滴注。 為防止腦疝的發生需給予20%的甘露醇降顱壓, 每間隔8小時滴注一次, 因甘露醇是高滲溶液, 易引起血管局部的外滲, 並且靜脈治療的療程較長, 因此在為化腦患兒進行靜脈治療時的血管選擇與計畫使用至關重要。

(1)新生兒:由於新生兒尚無自主能力, 不能按需要制動, 且血管細小, 充盈度差;又因新生兒四肢不自主活動多,

Advertisiment
固定難度大, 不宜選擇四肢;而頭皮血管表淺, 直觀血管豐富, 所以, 新生兒若無特殊情況宜選用頭皮靜脈輸液。

(2)嬰幼兒:這個年齡段的患兒, 漸漸有自主意識, 可以去有意識地抓拿東西, 因而選用頭皮靜脈後極有可能被患兒拔掉。 所以我們大多選擇患兒的手背、足背靜脈, 大隱靜脈, 患兒不易觸及, 可以將留置針處加彈力繃帶固定, 適當約束肢體。

(3)昏迷的患兒:易躁動, 掙扎的力量很大, 如果選用手背靜脈, 很容易被掙脫掉, 因此我們嘗試在前臂靜脈和股隱靜脈穿刺, 選用這兩處的留置針保存的時間要比其他部位的留置針保存時間長一些。

另外, 除正確選擇血管外, 還要將留置針固定好, 對躁動的患兒進行適當的約束,

Advertisiment
以便協助患兒能順利進行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