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劉若英發自拍複出 重返職場需承認變化重新開始

養生之道網導讀:

看到劉若英美美的複出, 投入新工作中的樣子, 想必不少媽媽們也蠢蠢欲動, 開始謀劃自己重返職場的進度了吧。 那就承認自己的變化, 開啟不同的人生吧!……

Advertisiment

今年1月底剛剛宣佈產下一子的劉若英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後, 最近通過微博宣佈自己要複出了, 她上傳產後第一張自拍:“好久沒有‘妝發’工作!卸妝前才想起拍個照跟大家Say Hi!很快作品跟大家見面咯!”

在劉若英的自拍照下, 網友們紛紛留言大贊奶茶很美:“女神還是這麼漂亮!”“好久不見, 依然是美美的!”“演唱會!演唱會!很想聽你的演唱會。 ”據悉, 劉若英近日為張艾嘉執導的電影《念念》獻唱了主題曲。 張艾嘉透露, 劉若英進錄音室當天就進了產房, 後來是在坐月子期間完成錄音工作, 所以《念念》這首歌幾乎算是她為人母的心路歷程。

Advertisiment

多數星媽會產後糾結:是繼續在娛樂圈佔據一席之地呢, 還是回歸家庭把時間花在孩子身上?而她們面臨的何嘗不是職場女性所共同的難題——工作與帶娃咋就不能兩全呢?

新媽媽職場智慧經

新媽媽重返職場, 需要用智慧重新定位自己。

要承認自己的變化,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家庭生活中, 自己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得心應手。

Advertisiment
與其盡力延續過去的日子, 不如開始新的生活。

職場也不會理會你在工作和孩子之間掙扎, 淌下多少汗水和眼淚。 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 才能打破“拖後腿分子”或“淘汰分子”的偏見, 也才能突破你自己的“職場玻璃天花板”。

那麼怎麼擺脫一些“不良狀態”, 迅速變得遊刃有餘呢?

1、領會“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思想

孩子是我們射出的箭, 一旦離開弓弦便永不回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道, 不必因為自己沒有時時刻刻在孩子身邊而感到不安與內疚, 要明白, 就算是小嬰兒也未必時時刻刻需要我們。

2、貫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的原則

經常會有父母在某些時刻沖著孩子大喊“我為你放棄了什麼什麼”,

Advertisiment
“什麼”的內容可能是升職、創業、旅行、學習等等。 你以為孩子會感激你嗎?絕不!想想當年你的父母這麼說時, 你自己的反應吧——你會想:又不是我要你這麼做的。 養兒才知父母恩, 古話一點都不錯。

不要把生活的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 因為除了母親這個身份, 你還有其他的角色:妻子、女兒、朋友、同事……享受不同的身份帶給你的樂趣, 人生才厚重。

3、要量更要質

孩子需要的時候, 全心全意給他需要的東西。 這可能是擁抱、低語、撫摩、玩具, 也可能是時間、空間、自由與一些從小就應該接受的觀念。 當生命交於我們手中, 愛與責任一起產生, 這讓我們有付出一切的決心與勇氣。

Advertisiment

4、克服分離焦慮

每次離開孩子, 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擔憂。 那就充分信任在你不在時照顧孩子的那個人吧——當然確實得是可靠的人。 實在不放心, 還有電話和攝像頭呢!

5、克服敏感, 要有點鈍感

很遺憾, 因為工作, 孩子成長中的某些變化你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看到。 那就想想你是否曾親眼見過一朵花展開第一片花瓣?是否曾清楚地發現春天與冬天的交替處?大部分的變化都是潛滋暗長的。 你沒漏掉過程也沒失去果實,何必因為時間而懊惱呢?再說了,就算你在家,你能保證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每一絲變化嗎?

6、身教重於言教

既然你總有一天要重返職場,讓孩子早點適應也沒什麼不好。曾經有人說,童年時代最難忘的,就是母親在燈下工作的樣子。認真工作的人,很有魅力,對孩子的影響也一樣。當然,工作狂就不好了。

7、建立穩固的“後方”

如果父母或公婆願意幫忙照看孩子,那是最好不過了;如果不能,最好選擇生育過的、有帶孩子經驗的保姆,同時不妨與丈夫商量,讓他幫你分擔家務。經常與他們溝通,孩子來了,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而是夫妻雙方乃至全家的事。媽媽沒有必要把困難的壓力都留給自己,親人也許幫不上實際的忙,但他們可以安慰你,應該讓別人瞭解自己,並對自己放心。

總之,不必無限地壓抑情緒,要使情緒得到適當的渲泄,這會減輕你精神上的負擔和壓力。

你沒漏掉過程也沒失去果實,何必因為時間而懊惱呢?再說了,就算你在家,你能保證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每一絲變化嗎?

6、身教重於言教

既然你總有一天要重返職場,讓孩子早點適應也沒什麼不好。曾經有人說,童年時代最難忘的,就是母親在燈下工作的樣子。認真工作的人,很有魅力,對孩子的影響也一樣。當然,工作狂就不好了。

7、建立穩固的“後方”

如果父母或公婆願意幫忙照看孩子,那是最好不過了;如果不能,最好選擇生育過的、有帶孩子經驗的保姆,同時不妨與丈夫商量,讓他幫你分擔家務。經常與他們溝通,孩子來了,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而是夫妻雙方乃至全家的事。媽媽沒有必要把困難的壓力都留給自己,親人也許幫不上實際的忙,但他們可以安慰你,應該讓別人瞭解自己,並對自己放心。

總之,不必無限地壓抑情緒,要使情緒得到適當的渲泄,這會減輕你精神上的負擔和壓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