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剛出生嬰兒嘔吐正常嗎

一、剛出生嬰兒嘔吐正常嗎?

剛出生嬰兒嘔吐正不正常要看情況。 嘔吐這個症狀是由許多輕重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 這與新生兒的解剖生理特點有關, 如大腦皮質發育不成熟, 對嘔吐中樞的控制能力差;食管肌層的彈力纖維發育差, 賁門括約肌鬆弛而幽門括約肌力強;胃容量較小而需要的入量較多;胃黏膜對各種刺激較敏感等。 消化道畸形也是引起嘔吐的重要原因, 應及時明確診斷。

嬰兒嘔吐常見的病因有:

羊水吸入:由於羊水大量吸入, 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新生兒常在生後不久即出現嘔吐,

Advertisiment
吐出清水、粘液或帶少量血性液體, 但一般情況良好, 對於羊水吸入導致的頻繁嘔吐可用1%的蘇打水洗胃。

幽門痙攣:新生兒時期由於幽門功能暫時失調常在餵奶後不久出現噴射狀嘔吐, 臨床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塊, 時好時壞。 對於幽門痙攣, 可以用1:1000阿托品在吃奶前5-10分鐘滴入口內, 先從1滴開始, 逐步增加, 最大量不得超過4滴, 直到小兒出現面紅為止, 一般能獲得明顯療效。

Advertisiment

新生兒便秘:新生兒一般生後10小時內開始排出胎糞, 如果生後數日排便極少或胎便排出時間明顯延長, 臨床也可出現腹脹、吐奶。 對於新生兒便秘可以用生理鹽水灌腸, 一旦大便通暢, 腹脹和嘔吐常隨之緩解。

感染因素:是新生兒嘔吐最常見的原因, 除了消化道本身感染如流行性腹瀉、肝炎等外, 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 也是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常見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 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兒嘔吐的發病中常佔有一席之地, 而且危害極大, 我們應該特別引起重視。

Advertisiment

食道閉鎖:新生兒生後即發生劇烈的嘔吐, 吃啥吐啥, 常吐出象螃蟹吐的泡沫狀液體。

幽門肥厚性狹窄:臨床常常在生後2周左右出現嘔吐, 進行性加劇, 常表現為噴射性嘔吐, 但吐後仍有饑餓感, 由於頻繁嘔吐, 新生兒常出現脫水和營養不良, 腹部體檢時, 可以摸到棗核樣的塊物。

腸閉鎖:生後1天內常出現持續性嘔吐, 吐奶後症狀常有所緩解, 但吃奶後幾小時又開始嘔吐, 吐出物常伴有奶、膽汁和糞便樣的液體。

腸旋轉不良:生後數日內常出現間隔性嘔吐, 時輕時重, 嘔吐物可為奶汁或膽汁。

先天性巨結腸:生後無胎便或有頑固性的便秘, 臨床常伴有進行性的腹脹、嘔吐。

二、新生兒嘔吐護理

1、提倡抱起餵奶, 必須臥位哺乳時, 採用頭高腳低位。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的寶寶, 每次哺乳前用溫開水擦洗乳☆禁☆頭, 並以四指托起乳☆禁☆房, 拇指置於乳☆禁☆頭上乳暈處, 減慢乳汁的流出;人工餵養的媽媽每次哺乳前, 用開水泡洗奶具, 奶液充滿乳☆禁☆頭後再哺乳, 乳☆禁☆頭孔不要過大。 哺乳後直立抱起寶寶並拍背, 使吞咽的空氣排出, 哺乳後不宜短時間內抬起下肢更換尿布。

2、對經常嘔吐的嬰幼兒如果排除了器質病變、消化道炎症, 那麼大多是胃食道返流。 可選擇頭高腳低側臥位, 以頭部抬高15℃為宜, 對胃食管返流患兒可取頭側俯臥位, 每次20分鐘, 每日2—4次。

3、再發性嘔吐和神經性嘔吐。 爸媽要合理安排寶寶的生活, 包括飲食制度, 加強體育鍛煉和增加生理睡眠時間。 保持環境清潔, 寶寶的嘔吐物及時處理,

Advertisiment
污染的衣服、床單、被子及時更換, 以免繼續刺激患兒。

4、對於容易嘔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後或者咳嗽後嘔吐的。 應當在平時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或者給寶寶服用牛初乳、轉移因數以預防感冒, 飲食要定時定量, 不要太飽。

5、嬰兒服藥時也容易引起嘔吐者。 在喂藥液時, 藥液不要太熱, 太冷;難喂嘔吐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食道、胃和腸管的逆蠕動, 同時伴腹肌和膈肌的強烈痙攣收縮, 迫使食管和胃腸道內容物從口中湧出的一種症狀。

三、小兒嘔吐按摩手法

1、揉足三裡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 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手法:以拇指端作按、揉法。

主治:腹脹腹痛, 嘔吐泄瀉, 下肢萎軟乏力等。

2、摩中脘

位置: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臍上約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稱推胃脘。

主治:腹脹,嘔吐,泄瀉,食欲不振,噯氣,腹痛等。

3、掐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兩側赤白肉際處,橈側稱左端正,尺側稱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兒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驚風,嘔吐,泄瀉,痢疾等。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稱推胃脘。

主治:腹脹,嘔吐,泄瀉,食欲不振,噯氣,腹痛等。

3、掐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兩側赤白肉際處,橈側稱左端正,尺側稱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兒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驚風,嘔吐,泄瀉,痢疾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