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熱點>正文

刻不容緩的兒童理財教育

刻不容緩的兒童理財教育

我們看到, 有些人成年之後, 能妥善處理和錢的關係, 知道怎麼掙錢, 怎麼花錢, 怎麼借錢, 也知道要控制合理的負債比例。 可有些人成年之後, 且不要說突然給他(她)中個百萬元大獎該如何是好如何分配, 甚至稍微賺得多一點了之後, 就茫然不知所措, 不是一味揮霍就是一味節約。

同齡的年輕人之所以會產生如此的差異, 就是因為在他們從小成長的過程中, 父母沒有能夠給予他們接觸前、自主支配錢的機會和經驗。

大部分父母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好, 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甚至放縱,

Advertisiment
其中包括孩子的一切花費, 全由父親或母親代為處理, 或是孩子要多少錢就給多少錢沒有一點使用上的指導。 如此一來, 孩子對於錢的多少根本沒有概念, 進入社會初期還是如此;或者因為大手大腳慣了, 對於掙錢的辛苦無法理解, 進而可能因此影響自己的擇業觀和人生觀。

前陣子英國有個新聞, 說英國包括抵押、個人貸款和信用卡消費等在內的個人債務總額每4分鐘就增加100萬英鎊(約合1300萬人民幣)。 每7分鐘就有一個英國人因債務纏身, 無法解脫而破產, 已經有200萬多人負債嚴重, 處於終生還債狀態。 英國媒體在檢討此事時說:“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經濟困境, 這更提醒我們, 兒童時期的理財教育非常重要。

Advertisiment

美國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奮與金錢的關係, 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畫”。 美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中小學生在外打工, 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

日本人教育孩子也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 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 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在校外打工掙錢。

所以, 我們的家長朋友也不要羞于和孩子談“錢”。 孩子走上社會以後, 獨立成家以後, 必然要和“錢”打交道。

孩子們的學校教育和課本中, 沒有“理財”這一課, 家長們就該為孩子補上這一課, 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

都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了”, 以前這句話主要是指孩子的學習。 可現在, 這句話也可以指孩子的情商和財商。

Advertisiment
智商、情商和財商, 三“商”都高的孩子, 才能贏得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