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制服壞脾氣小子的N種招法

通常形容有了孩子後的生活是這樣三個詞:尿布、奶粉、哭鬧。 足以看出孩子發脾氣與吃喝拉撒一樣, 屬於每日必修。

是什麼因素使得小小孩都心頭糾結呢?難道現代人天生不快樂嗎?再神通的大人遇上情緒小孩也會無計可施嗎?……

也許在看完本期的特別企劃後, 你會找到答案;當然, 也有可能你的悉心研讀會被孩子的間歇性發作打斷, 那麼, 趕緊, 現學現用!

睡著的寶寶最可愛, 那時他是小天使。 醒著的寶寶最麻煩, 那時他是小惡魔。

----轉自一位媽媽無可奈何原話。 她被漸漸活躍的孩子牽住了鼻子, 每每發怒想武力懲罰,

Advertisiment
卻敵不過孩子清澈無辜的眼神, 只好敗下陣來。 而此消彼長, 孩子卻越發能呼風喚雨, 讓她顯得狼狽不堪。

小編絮語

小時候我也常常哭鬧不休, 家裡極為。

後來突然就好了, 父親一直說那是他的功勞, 原來是聽了鄰居大媽的話, 用了偏方。 他寫了許多的紙條, 上面抄著:“天靈靈, 地靈靈, 我家有個夜哭郎;過往君子念一遍, 一覺睡到大天亮。 ” 每天, 在天濛濛亮的時候, 父親就騎著自行車, 帶著紙條和漿糊筒, 到處逛。 一見到在馬路的電線杆上、牆角就貼, 一邊貼還一邊四處張望, 生怕被人看見。 父親現在想起來都很忿忿:“你想想, 我可是個無神論者, 知識份子!為了你這個小孩, 要做這種事, 真是丟臉。 ”

於是我就纏住他問是什麼讓他自願“丟臉”,

Advertisiment
“你太鬧會影響我們睡眠、吵著鄰居……”“還有呢, 還有呢?”他終於說了:“看你這樣子哭鬧, 我心疼。 ”

就是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 孩子的一顰一笑那樣牽扯著我們的神經, 我們多麼渴望知道那哭聲、那吵鬧的背後藏著什麼, 今天小編就特邀3位媽媽以及2位幼教工作者來聊一聊“孩子發脾氣”。

方正愛:29歲, 中學教師 女兒:茵茵 33個月

陳彩虹:30歲, 嬰童用品店店主 兒子:劉暢 7歲

張淨:27歲, 銀行職員 兒子:小臭臭17個月

陳薇:行知幼稚園教師

徐明: 兒童之家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

小編:有沒有媽媽記得寶寶第一次發脾氣是怎麼回事? 另外, 孩子發脾氣是經常性的嗎?

方正愛:茵茵幾個月大的時候, 外婆給她喂輔食胡蘿蔔泥, 小傢伙吞吞吐吐,

Advertisiment
外婆隨口說了聲“臭東西!”可能語氣稍稍重了點, 女兒就哭開了, 然後不知道怎麼的, 小碗也被她碰到地上, 哭得更加撕心裂肺。 她現在脾氣大著呢, 遇上不樂意的事就哭鼻子。

陳彩虹: 記得那時兒子剛脫離學步車走路, 我們就在家門口帶著他練習, 可能我們太心急了, 總希望他多走幾步, 他總也追不上我們, 臉色就漸漸不對了, 沒等我們走回他身邊, 就發飆了:大哭、賴在地上不起來, 不要我們抱, 只准奶奶抱。 結果還抵制了走路, 又坐了好幾天學步車。 在此之前, 倒沒出現過這麼抵觸我們的情緒, 這事以後直到3歲, 他經常耍無賴, 發脾氣, 好在現在懂事了。

陳薇:小孩子在家有幾個大人哄著, 來到這裡, 我們很難一一照顧到。

Advertisiment
還好, 大多數孩子都怕老師, 安撫安撫就過去了, 只有一兩個很不聽話, 脾氣倔, 要哭鬧。 過分撒潑的行為還沒有, 畢竟在幼稚園裡, 和家裡不一樣, 孩子自己也明白這點。

徐明:一般來說, 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 一旦不如意, 便會“動肝火”, 有時候還會沖著自己。 發脾氣高峰在2到3歲, 這和他們的自我意識地初步形成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性有關。 孩子有自己的主張, 又不能很好地表

達, 同時這個年齡孩子的父母又要開始規範他們的行為, 兩者之間很容易產生衝突。 一般這種現象會延續到4到5歲, 以後會好一些。

小編:孩子發脾氣有什麼表現?最常用的武器是什麼?

方正愛 :小時侯發脾氣就是哭, 兩眼一眯, 張大嘴巴哭鼻子,

Advertisiment
越哄越凶。 現在不僅哭, 還要鬧, 那天就因為有個小姐姐逗她玩, 結果她還打了別人一掌, 挺不好意思的。

張淨:小臭臭會說簡單的字了, 如果他生氣, 就最喜歡說“不”。 那天在超市門口玩音樂小馬駒, 怎麼都不肯下來, 還不讓別人玩, 我們強行帶開, 他邊哭邊兩腿亂蹬, 還好他爸爸在, 否則力氣大得我都抱不住。

陳薇 :在幼稚園裡, 哭還是最常用的武器, 不吃飯、不肯睡午覺, 也有動手打人的, 還有生悶氣不理人的。 各種各樣的表現都有。

徐明:我們研究過, 0-1歲以哭來表達憤怒; 1- 2歲雙腳亂踢, 在地上打滾亂扔玩具或拒食; 2- 3歲實施有效的攻擊與報復行為::打、踢、咬、抓; 3歲以上就學會了說髒話、譏諷等間接的表達。

發脾氣就是壞小孩嗎

小編:發脾氣一定是壞事嗎?大家是怎麼看的?

方正愛:常常發脾氣自然不好,性格急躁。真的一點脾氣也沒有,我也要擔心,長大變成個糯米團子怎麼辦?

陳彩虹:容易生氣的小孩,也容易不快樂。反過來想想呢,男孩子太乖太聽話又顯得有些娘娘腔。

張淨:這麼小的孩子就發脾氣,管孩子真難!不過,發脾氣也是種發洩,可以把不良情緒排除掉。

陳薇:雖然,我們很煩發脾氣的孩子,但是孩子通過發脾氣能更真實地表達自己,我們可以更瞭解他。

徐明:看來大家都很明白,孩子的發怒是好是壞不能簡單定論。這是他們要求自立自主的手段之一,是成長的表現,是無法避免的心理發展過程。但是,性格暴躁、經常亂發脾氣對寶寶的成長不利,是需要糾正的。

家長的即時反應

小編:當孩子發飆的時候,你會如何反應?

方正愛:儘量耐著性子和她講道理,如果實在任性無禮,我就不理她。不過自己心裡也好累呀。

陳彩虹:和上面這位媽媽差不多,先禮後兵,等我也忍不住了,就向他發火,還要打屁屁。誰都有壞情緒嘛!

張淨:男孩子是難管,現在他才17個月,發脾氣還好對付,給他點吃的玩的就行了。

陳薇:總是儘量安撫,現在都只有一個寶寶,我們幼教責任很大的,如果真的很難管,就冷處理。

徐明:最重要的就是無論寶寶怎麼鬧,父母一定要冷靜,不妨一邊在心裡默默數數,一邊思考具體處理方式。千萬別跟著心煩意亂,那樣很可能招致錯誤的做法,同時,也會助長寶寶鬧下去的勢頭。

方正愛:常常發脾氣自然不好,性格急躁。真的一點脾氣也沒有,我也要擔心,長大變成個糯米團子怎麼辦?

陳彩虹:容易生氣的小孩,也容易不快樂。反過來想想呢,男孩子太乖太聽話又顯得有些娘娘腔。

張淨:這麼小的孩子就發脾氣,管孩子真難!不過,發脾氣也是種發洩,可以把不良情緒排除掉。

陳薇:雖然,我們很煩發脾氣的孩子,但是孩子通過發脾氣能更真實地表達自己,我們可以更瞭解他。

徐明:看來大家都很明白,孩子的發怒是好是壞不能簡單定論。這是他們要求自立自主的手段之一,是成長的表現,是無法避免的心理發展過程。但是,性格暴躁、經常亂發脾氣對寶寶的成長不利,是需要糾正的。

家長的即時反應

小編:當孩子發飆的時候,你會如何反應?

方正愛:儘量耐著性子和她講道理,如果實在任性無禮,我就不理她。不過自己心裡也好累呀。

陳彩虹:和上面這位媽媽差不多,先禮後兵,等我也忍不住了,就向他發火,還要打屁屁。誰都有壞情緒嘛!

張淨:男孩子是難管,現在他才17個月,發脾氣還好對付,給他點吃的玩的就行了。

陳薇:總是儘量安撫,現在都只有一個寶寶,我們幼教責任很大的,如果真的很難管,就冷處理。

徐明:最重要的就是無論寶寶怎麼鬧,父母一定要冷靜,不妨一邊在心裡默默數數,一邊思考具體處理方式。千萬別跟著心煩意亂,那樣很可能招致錯誤的做法,同時,也會助長寶寶鬧下去的勢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