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別誤會BB,性模仿≠性☆禁☆早☆禁☆熟

0-6歲的幼兒并不真正理解大人的世界, 擁有奇怪、復雜甚至是過分成人化的行為, 也并不代表他們提早擁有了成人的性意識, 他們的行為及語言只不過是對大人的一種模仿。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年輕的父母應該區別孩子身體上的性☆禁☆早☆禁☆熟與由于模仿而來的“性”意識。 其實, 性☆禁☆早☆禁☆熟畢竟是少數, 家長如果把孩子的模仿行為, 當成是性☆禁☆早☆禁☆熟而加以恐嚇、訓斥, 將對孩子的未來產生不良影響。

案例一:

小健上幼兒園中班, 今年才4歲, 可現在總是把“老公”、“老婆”掛在嘴上, 小小年紀便已懂得“談情說愛”。 有一天, 小健回家對媽媽說:“媽媽,

Advertisiment
我今天約小雪跳舞, 可是她不愿意, 還說她喜歡班里的另一個男生, 對我沒興趣。 ”小健還緊張地問媽媽, 怎么可以讓女孩子喜歡。

李季點評:中班男女孩子的“夫妻相稱”和“談情說愛”, 雖然有朦朧的性意識的萌芽的成分, 主要是一種同伴之間喜歡的情緒和友好的行為。 這種喜歡和交往行為是很正常的, 不是什么“早戀”。 不要將它成人化神秘化或恐懼化。 告訴孩子如何才能被同伴, 包括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歡, 以及如何去表達自己對同伴的喜歡。

案例二:

某幼兒園, 男孩女孩都共用一個廁所, 一直“相安無事”, 但這學期卻突生風波。 4歲的女孩玲玲和小麗忽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 于是每次上廁所要輪流把風。

Advertisiment
任憑門外的男孩如何急叫, 把風者都振振有辭地表示:“男孩和女孩是不可以一起上廁所的。 ”

李季點評:如廁、睡覺、洗澡等, 是幼稚園小朋友視覺認識男女不同最直接的場所。 男女生自發捍衛“自己的權利”是異性意識萌芽的體現, 同時, 也是男女孩子群體性☆禁☆交往的一種方式。 教育者一方面應該尊重小朋友的民主意愿和行為;另一方面引導認識孩子行為背后的“理由”是否合理。 教育智慧是, 把自發對抗引導為友愛協商解決問題, 過程中滲透異性☆禁☆交往教育。 同時, 不要讓孩子憋著。

案例三:

5歲的小東“追求”女孩子的手段相當高明, 平時獻殷勤, 如幫女孩子擦汗、替她從別人手中搶玩具……遇到節日尤其是女孩子生日時, 小東還會送巧克力和玫瑰花,

Advertisiment
一旦逮住機會, 就會拉一下小手、親一口臉蛋。

李季點評:5歲孩子“追求”女孩子“手段之高明”, 表現有如電影中的“情圣”。 這類行為大都來源于對“韓潮愛情”影視作品的似懂非懂的理解和模仿, 或得益于大人們平時有意無意的相關“鼓勵”。 正常的性意識發展還沒有足夠的理性讓兒童有如此成熟的行為。 因此, 它仍然屬于小朋友表達喜歡的范疇。 大人所要做的, 主要還是讓孩子喜歡人不能強人所難, 重要的是要別人喜歡自己。

案例四

一天午睡時, 小豪“啊, 嗯”的聲音把老師驚了一跳, 老師發現小豪的被子已經被他在翻身時踢掉了, 整個肚子露在外面, 老師輕輕地走過去幫他蓋被子, 猛然發現他把內褲脫到了膝蓋上,

Advertisiment
“小雞雞”正驕傲地抬著頭呢……起床后, 老師把小豪叫了過去, 說:“今天老師發現你的內褲脫到膝蓋上了, 怎么回事呀?”“舒服, 我在家睡覺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他不以為然地解釋道。

李季點評:兒童的自☆禁☆慰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幼兒園小朋友有時玩弄自己的生☆禁☆殖☆禁☆器, 只是滿足一種舒服和放松的感覺。 關鍵的是, 不能讓孩子對此感到神秘感和羞辱感。 大人的大聲訓斥, 譏笑, 指責為壞行為等做法, 都會造成孩子對此更強的羞辱感、壓力感、好奇心和神秘感。

專家觀點:性模仿≠性☆禁☆早☆禁☆熟

以上案例表面上看個個構成了性☆禁☆早☆禁☆熟的事實。 在眾多影視鏡頭的刺激下或許真的有些性意識早萌發, 但我總的看法是成人對他們的這些行為過分敏感,

Advertisiment
并附加了成人的理解。 因此, 家長或老師對待這類行為不必過分敏感, 更不能恐嚇、訓斥, 甚至打罵, 這樣可能會造成孩子成年后的性恐懼、性冷淡, 甚至罪惡感。 我之所以認為上述案例中的行為是“非性”的, 一是有模仿的因素, 因為幼兒有極強的模仿能力, 見到什么方便模仿的行為、動作等會不加選擇地去模仿, 甚至越是不讓他模仿, 就越想模仿, 并非荷爾蒙的作用。 二是幼兒還沒有建立是非標準, 不知道何種行為是, 何種行為非, 好奇心的驅使就去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