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瞎扯 小孩說話晚和貴人語遲沒關係!

有的小孩1歲多就已經可以和爸爸媽媽對答如流了, 但有的小孩說話晚, 甚至到兩歲左右還是只會哼哼哈哈, 說不出一句囫圇話。 小孩說話晚, 老人家常安慰道“貴人語遲”, 意思是晚說話的小孩日後有出息, 很多家長都誤信了這種說法, 放任小孩悶著不吭聲。 其實“貴人語遲”完全是誤導, 小孩說話晚和“貴人”完全無關!

小孩說話晚和“貴人語遲”無關

“貴人語遲”其實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誤讀, 它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 敏於行卻不訥於言,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猛,

Advertisiment
又稱“貴人不出語”。 但在文化傳播過程中, 被誤傳為小孩說話晚, 可能是“貴人”的意思了。 許多老人還拿這句話來安慰說話晚的小孩父母, 這種說法其實不可信。

小孩說話晚, 家長說先要判斷他是說話晚, 還是不愛說話。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被父母認為說話較晚, 還因此諮詢過醫生。 但其實愛因斯坦2歲半的時候就已經能說整句了, 而他的語言問題更多在於7歲之前總是沉默寡言, 並且總是輕聲重複自己的話。 若父母發現小孩不愛開口, 則要考慮是否是情緒原因或孩子患上自閉症導致不肯開口說話。

小孩說話早晚存在個體差異

若小孩不是不肯說話, 而是沒學會說話, 家長也不必過分擔憂。

Advertisiment
兒童神經內分泌專科專家表示:說話晚的孩子很可能是因個體差異等原因所致, 其智商其實與說話早的孩子沒有多大差別, 但由此推斷出其會更聰明或更命好, 這種說法毫無科學依據, 只是大人的美好寄願。

為什麼有的小孩不到兩歲就可以和家長對答如流, 還可以背誦唐詩, 但有的小孩明明聽懂了卻怎麼都不肯張口說話?其實每個小孩學說話的時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個體差異, 在聽力和發音等器官正常的前提下, 比同齡孩子稍晚一些說話都屬於正常現象, 不用太過擔心。

小孩說話晚還可能受其它因素影響, 例如遺傳, 很多小孩的父母也是很晚才說話;環境因素對小孩說話早晚也有影響,

Advertisiment
若環境不利於小孩開口說話, 如語言環境複雜, 小孩聽不懂交雜的方言, 自然不會說話。

小孩說話晚不等於發育遲緩

說話和語言是兩個不同概念。 語言主要指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方面, 而說話只是語言中的一部分, 是指調用各個發聲器官發出正確的字詞。 所以說話晚的小孩並不意味著語言發育遲緩。 若小孩能理解大人所說的話, 並能根據大人的話給予適當反應, 則不應考慮為智力和發育問題, 應該是環境因素導致小孩不願開口說話, 家長應注意協調好家庭環境。

沒有科學論證早說話的小孩智商更高, 但是能說會道的小孩讓人感覺更聰敏更討喜。 通常來說, 小孩到了一定階段基本會說話, 但小孩說得怎樣和表達清晰與否卻是與家長的早期教育有關。

Advertisiment
因此, 若想小孩嘴巴甜, 對父母親朋的詢問對答如流, 家長要對花心思開發他的語言能力, 可以通過一些語言訓練來讓小孩開口說話、學會說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