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一咳嗽就說感冒了,這些症狀中2條可能是氣喘兒!

【嬰幼兒氣喘是什麼?】

也許是被它的名字所誤導, 許多人以為氣喘的病人一定會”喘”, 其實氣喘是俗名, 它真正的意義是過敏性氣管炎, 也就是氣管過敏的意思。

近年來由於環境的改變:工業化、都市化汽車和工業廢氣空氣污染、二手煙、人口擁擠門窗緊閉室內塵蟎、黴菌等過敏原增加…氣喘在一年級學童中占的比例從從5.8%增加為了20.74%。

【好發年齡層】

氣喘病的發作可發生於各個年齡層, 甚至發生於出生才幾個禮拜大的小嬰兒。

至少有百分之十的氣喘病童, 其第一次氣喘的發作會發生於一歲以前。 有百分之二十的嬰幼兒于出生一年內至少會有一次或以上的與下呼吸道感染有關的喘鳴發作。

Advertisiment

2-5歲之間第一次發病的孩子一開始發作通常不會真的喘起來, 而是以長期慢性有痰咳嗽(咳嗽兩周以上)來表現, 所以很容易當成反復感冒或是一般氣管炎而被忽略。

但隨著時間過去過敏反應持續累積, 症狀才越來越典型, 後期(發病數月或數年後)才會出現典型的陣發性呼吸困難、胸悶、喘鳴聲、呼吸急促等。

在這些病兒中約有百分之三十五的病童於六歲大時仍會有持續性的喘鳴發作, 此即所謂的嬰幼兒早髮型氣喘病。 這些病兒通常具有下列特徵: 如正常嬰兒期肺功能, 但明顯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上升現象, 和六歲時肺功能下降現象。

Advertisiment

【氣喘診斷】

氣喘經常被誤診, 孩童時期的氣喘是相當難診斷, 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孩童, 陣發性的喘鳴聲及咳嗽是最普遍的症狀。 雖然醫護人員對於反覆性喘鳴、呼吸不暢及咳嗽(特別是出現於夜間及清晨)的病患通常都會診斷為氣喘, 但是嬰兒氣喘的病程可能和較大兒童及成人的氣喘不同。

對於小於五歲的孩童而言, 客觀性的氣喘監測指標, 最大呼氣流量(PEFR), 是十分不可靠的。 因為在此年齡層的小朋友, 其正確數值往往因小孩不會吹氣或注意力不夠集中或吹氣時所用力量不夠, 而無法獲得。

對於這些年紀較小的病童而言, 其個人的病史或發育史必須被包括在病童生活品質的評估內, 以作為決定氣喘病童治療計畫的重要因素之一。

Advertisiment
此一因素可因有些病童的父母親保持有每天紀錄病童臨床氣喘症狀﹝包括呼吸窘迫程度及干擾睡眠的程度﹞的氣喘日誌, 而更顯得重要。

其他目前可被用來監測嬰幼兒氣喘病發作的嚴重度尚有新發展的嬰幼兒肺功能測定, 動脈血氧飽合度的分析, 和經皮測定動脈血氧分壓等。

有時當醫生面對年紀較小的病童, 尤其是小於兩歲的, 因為他們主要臨床症狀皆為咳嗽, 且因他們的喘鳴皆只發生於合併有呼吸道感染之時, 故常被診斷為氣管炎或肺炎, 即使他們的臨床表徵與症狀皆符合氣喘病的診斷。

因此我們必須對病兒與下呼吸道感染有關的喘鳴發作的頻率與嚴重度加以評估後,

Advertisiment
作出適當的氣喘病診斷。 當然兩歲以下兒童偶有喘鳴, 也不一定都是氣喘病。

【引起氣喘的病因】

喘息是嬰幼兒患下呼吸道疾病的常見症狀, 喘息的病理基礎是由於細支氣管的炎症, 粘膜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加、粘液栓塞使氣道狹窄所致, 由於嬰幼兒排痰困難, 因此在患下呼吸道疾病時, 咳嗽與喘息常同時存在。

嬰兒期的喘鳴有兩個情形, 某些嬰兒因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而發生反覆性喘鳴, 通常第一次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的細支氣管炎。 病童和他們的家人並無過敏特異體質。

雖然可能有輕微的肺功能障礙及氣道過度反應的情形, 這些症狀通常在學齡前消失, 並且以後也不會發作氣喘。 這個症候群主要與呼吸道結構上的變化有關,

Advertisiment
而不是呼吸道的發炎反應。

因此, 他們與那些因為慢性發炎狀況而導致氣喘的較大孩童及成人, 在致病機轉上並不相同。

部份有異位性體質的氣喘嬰兒通常會伴隨濕疹, 而且會發展出一些會持續至兒童期及成人期的症狀。 這些病童, 在嬰兒期就可以發現他們具有呼吸道發炎反應的某些特徵, 但是臨床上並沒有可行的測試可用來確定呼吸道發炎的存在。

只能應用相關的異位性體質的存在與否來作為預後的指標, 二歲以前就開始的喘鳴並不代表日後孩童期會繼續存在氣喘。

【幼兒氣喘症狀】

雖然氣喘與“遺傳”有關, 但並不表示一出生就會有“氣喘”, 氣喘通常是漸進性的產生症狀。 所以家長常會因小朋友以前沒有任何類似症狀,而無法接受小朋友可能患有氣喘的事實。

至於食物過敏及異位性皮膚炎則會在較小年紀時便會發生,但這些在長大後症狀都會逐漸趨緩。

會誘發產生氣喘病的因素包括:家族有人過敏、懷孕期間抽淤或吸入二手煙、本身即有過敏、病毒的感染及出生體重過輕等等。有些氣喘的小朋友在學齡前症狀便消失了,而有一部分則仍會持續有症狀。

歸納這類小朋友較常有的特徵為:

(1) 1歲以內較常有異位性皮膚炎及鼻炎

(2) 肺功能較差

(3)9個月大時的嬰兒其血液中IgE過敏抗體較高。5歲以上的氣喘兒童大約九成會有過敏體質,不過有過敏不一定會氣喘,而氣喘兒童也可能會測不到過敏原。

氣喘常見症狀

1、可能只以咳嗽表現。

2、無論有無喘鳴聲,反覆發生咳嗽是常見症狀。

3、活動或運動後有咳嗽或喘鳴發生。

4、睡前或清晨較容易咳,嚴重時甚至咳醒。

5、急性發作時才會感到呼吸困難,劇烈咳嗽,胸悶。

6、常合併有打噴嚏、鼻子癢、皮膚癢、揉眼睛等其他過敏症狀。

另外,我們時常會聽到小孩子氣喘長大以後就會好的說法,因此使得父母忽略了早期治療的契機。相關報告也告訴我們,將近一半的氣喘兒童過了青春期會沒有症狀,但是仍有少數人到了成年後又再復發。

一般而言,約三分之二的兒童氣喘會持續至青春期甚至成人,且反覆發作且嚴重程度較高的氣喘兒童,高達95%的人會在成年後仍患有氣喘。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長大後沒有任何症狀,但肺功能仍會變差,氣管的過度敏感性也仍然存在;換句話說,雖然臨床無任何症狀持續,但就病理學上而言,並不能說氣喘會根治。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灰心就索性不管了,早期介入治療的確是可以及早改善症狀及生活品質。

12

【去醫院前需做這些】

多觀察記錄小朋友最近的狀況

(1) 症狀的頻率與嚴重度:喘鳴、夜咳、不斷咳嗽!

(2) 過敏體質遺傳:異位性皮膚丶過敏鼻炎等等。

(3) 環境因素:二手煙、過敏原、病源。

應該瞭解是否有以下症狀:

(1) 喘鳴、癢咳。

(2) 睡眠中醒來、夜咳。

(3) 鼻子症狀:流鼻水、打噴嚏、鼻塞。

(4) 吵雜的呼吸聲。

(5) 呼吸急促。

(6) 比較疲倦易累。

(7) 特定誘發因素:二手淤、濕冷、感冒、運動、黴菌、體能活動

【如何護理】

觀察寶寶狀況 隨機處理

咳嗽與喘鳴是氣喘明顯的症狀,但是有時候嚴重氣喘的寶寶不見得會咳嗽,而是呼吸窘迫,若1分鐘呼吸次數超過40下、心跳次數超過180下,通常是很嚴重了,必須送急診。

爸媽也可能聽不到喘鳴聲,因為當氣管嚴重阻塞時,寶寶喪失吐氣的力量,若寶寶持續處於呼吸衰竭的狀況,很容易休克。因此,沒有喘鳴聲不代表氣喘未發作,應視寶寶的活力與生命徵象來協助判斷。

當寶寶的臉色發白,即便進行人工呼吸也無法發揮效果,因為氣管處於收縮狀態,空氣無法吹入,大人無法自行處理,一定要馬上送醫處理,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控制寶寶氣喘

醫生表示氣喘只能被控制,不能完成被治癒,針對氣喘寶寶將視情況給予緩解或長期控制的口服藥物、控制型或緩解型吸入噴劑來控制。

常有人誤以為吸入型噴劑是當氣喘症狀發作時才需使用,其實,如果醫生要求孩子持續使用吸入型噴劑,爸媽就應將噴劑按時使用完畢,平均為1~2個月,屆時再和醫生討論遞減或停藥之可能。

不用擔心類固醇副作用

許多爸媽都擔心寶寶使用類固醇來控制氣喘有副作用,對此醫生則表示,無須過於擔心恐懼。

吸入性類固醇屬於一次代謝,吸入體內的量非常少。加上幼兒使用的類固醇藥劑約噴30下,才相當於1顆口服類固醇的劑量,也就是說噴1個月的類固醇藥劑才等於1顆口服類固醇。

而且根據長期研究指出,類固醇對於幼兒的生長發育並無影響。

勿隨意停藥,以免惡化

有些家長觀察寶寶最近沒有氣喘症狀了,就自行停藥,從高劑量藥物一下降至完全不服用,是否產生不良影響呢?

醫生說,理論上停藥並不會產生特別效應,但可能就會發現寶寶又開始夜咳、喘鳴,甚至比用藥前更嚴重了,尤其是當季節變化或感染感冒時,就易使氣喘變得十分嚴重。

氣喘控制是需要隨著時間不斷調整,當季節變化時,更是應規律用藥。建議爸比媽咪若要調整藥物,務必先與醫生討論。應該讓醫生瞭解寶寶的用藥情況,醫生才能夠掌握病情變化。

突發咳嗽如何處理?

當氣喘寶寶突然咳得非常嚴重時,可使用緩解型吸入噴劑來控制,一次噴2~4下,隔10~20分鐘可以再使用一次。若寶寶在1個鐘頭之內或是連續噴3次以上都沒有明顯改善,應馬上送醫院。

醫生一般都不建議經常使用救急性藥物,易產生耐藥性,且常使用救急性藥物,就表示氣喘控制不當,應與醫生討論增加藥劑。

氣喘兒當心流感!

一項美國疾管局的研究顯示,在2003~2009年間,因季節性流感而住院的兒童有32%是有氣喘病史,在2009年H1N1流行期間,更高達44%,並且也有比以往更多的氣喘兒得到肺炎,甚至是住進加護病房。

氣喘兒是流感的高危險群,容易在流感季節發作,一方面是因為氣喘兒比一般兒童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襲,另一方面是氣候的變化,進而引發較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呼吸窘迫等。

根據門診經驗,當氣喘寶寶患流感時,呼吸道變化較明顯,引發氣喘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但平時若有規律服藥的病童,氣喘症狀較輕微,若無規律服藥或是平常氣喘症狀較輕微,無使用長期控制的緩解藥物,此時氣喘症狀就會變得較嚴重。

注意日常生活照顧

在日常生活方面,氣喘寶寶應儘量避開誘發氣喘的危險因數,正確且規律服藥;在季節變化、空氣污染、二手煙危害時,應當更加注意;隨時注意症狀變化來判斷氣喘是否有受到控制;流感季節儘早接種流感疫苗。

12 所以家長常會因小朋友以前沒有任何類似症狀,而無法接受小朋友可能患有氣喘的事實。

至於食物過敏及異位性皮膚炎則會在較小年紀時便會發生,但這些在長大後症狀都會逐漸趨緩。

會誘發產生氣喘病的因素包括:家族有人過敏、懷孕期間抽淤或吸入二手煙、本身即有過敏、病毒的感染及出生體重過輕等等。有些氣喘的小朋友在學齡前症狀便消失了,而有一部分則仍會持續有症狀。

歸納這類小朋友較常有的特徵為:

(1) 1歲以內較常有異位性皮膚炎及鼻炎

(2) 肺功能較差

(3)9個月大時的嬰兒其血液中IgE過敏抗體較高。5歲以上的氣喘兒童大約九成會有過敏體質,不過有過敏不一定會氣喘,而氣喘兒童也可能會測不到過敏原。

氣喘常見症狀

1、可能只以咳嗽表現。

2、無論有無喘鳴聲,反覆發生咳嗽是常見症狀。

3、活動或運動後有咳嗽或喘鳴發生。

4、睡前或清晨較容易咳,嚴重時甚至咳醒。

5、急性發作時才會感到呼吸困難,劇烈咳嗽,胸悶。

6、常合併有打噴嚏、鼻子癢、皮膚癢、揉眼睛等其他過敏症狀。

另外,我們時常會聽到小孩子氣喘長大以後就會好的說法,因此使得父母忽略了早期治療的契機。相關報告也告訴我們,將近一半的氣喘兒童過了青春期會沒有症狀,但是仍有少數人到了成年後又再復發。

一般而言,約三分之二的兒童氣喘會持續至青春期甚至成人,且反覆發作且嚴重程度較高的氣喘兒童,高達95%的人會在成年後仍患有氣喘。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長大後沒有任何症狀,但肺功能仍會變差,氣管的過度敏感性也仍然存在;換句話說,雖然臨床無任何症狀持續,但就病理學上而言,並不能說氣喘會根治。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灰心就索性不管了,早期介入治療的確是可以及早改善症狀及生活品質。

12

【去醫院前需做這些】

多觀察記錄小朋友最近的狀況

(1) 症狀的頻率與嚴重度:喘鳴、夜咳、不斷咳嗽!

(2) 過敏體質遺傳:異位性皮膚丶過敏鼻炎等等。

(3) 環境因素:二手煙、過敏原、病源。

應該瞭解是否有以下症狀:

(1) 喘鳴、癢咳。

(2) 睡眠中醒來、夜咳。

(3) 鼻子症狀:流鼻水、打噴嚏、鼻塞。

(4) 吵雜的呼吸聲。

(5) 呼吸急促。

(6) 比較疲倦易累。

(7) 特定誘發因素:二手淤、濕冷、感冒、運動、黴菌、體能活動

【如何護理】

觀察寶寶狀況 隨機處理

咳嗽與喘鳴是氣喘明顯的症狀,但是有時候嚴重氣喘的寶寶不見得會咳嗽,而是呼吸窘迫,若1分鐘呼吸次數超過40下、心跳次數超過180下,通常是很嚴重了,必須送急診。

爸媽也可能聽不到喘鳴聲,因為當氣管嚴重阻塞時,寶寶喪失吐氣的力量,若寶寶持續處於呼吸衰竭的狀況,很容易休克。因此,沒有喘鳴聲不代表氣喘未發作,應視寶寶的活力與生命徵象來協助判斷。

當寶寶的臉色發白,即便進行人工呼吸也無法發揮效果,因為氣管處於收縮狀態,空氣無法吹入,大人無法自行處理,一定要馬上送醫處理,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控制寶寶氣喘

醫生表示氣喘只能被控制,不能完成被治癒,針對氣喘寶寶將視情況給予緩解或長期控制的口服藥物、控制型或緩解型吸入噴劑來控制。

常有人誤以為吸入型噴劑是當氣喘症狀發作時才需使用,其實,如果醫生要求孩子持續使用吸入型噴劑,爸媽就應將噴劑按時使用完畢,平均為1~2個月,屆時再和醫生討論遞減或停藥之可能。

不用擔心類固醇副作用

許多爸媽都擔心寶寶使用類固醇來控制氣喘有副作用,對此醫生則表示,無須過於擔心恐懼。

吸入性類固醇屬於一次代謝,吸入體內的量非常少。加上幼兒使用的類固醇藥劑約噴30下,才相當於1顆口服類固醇的劑量,也就是說噴1個月的類固醇藥劑才等於1顆口服類固醇。

而且根據長期研究指出,類固醇對於幼兒的生長發育並無影響。

勿隨意停藥,以免惡化

有些家長觀察寶寶最近沒有氣喘症狀了,就自行停藥,從高劑量藥物一下降至完全不服用,是否產生不良影響呢?

醫生說,理論上停藥並不會產生特別效應,但可能就會發現寶寶又開始夜咳、喘鳴,甚至比用藥前更嚴重了,尤其是當季節變化或感染感冒時,就易使氣喘變得十分嚴重。

氣喘控制是需要隨著時間不斷調整,當季節變化時,更是應規律用藥。建議爸比媽咪若要調整藥物,務必先與醫生討論。應該讓醫生瞭解寶寶的用藥情況,醫生才能夠掌握病情變化。

突發咳嗽如何處理?

當氣喘寶寶突然咳得非常嚴重時,可使用緩解型吸入噴劑來控制,一次噴2~4下,隔10~20分鐘可以再使用一次。若寶寶在1個鐘頭之內或是連續噴3次以上都沒有明顯改善,應馬上送醫院。

醫生一般都不建議經常使用救急性藥物,易產生耐藥性,且常使用救急性藥物,就表示氣喘控制不當,應與醫生討論增加藥劑。

氣喘兒當心流感!

一項美國疾管局的研究顯示,在2003~2009年間,因季節性流感而住院的兒童有32%是有氣喘病史,在2009年H1N1流行期間,更高達44%,並且也有比以往更多的氣喘兒得到肺炎,甚至是住進加護病房。

氣喘兒是流感的高危險群,容易在流感季節發作,一方面是因為氣喘兒比一般兒童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襲,另一方面是氣候的變化,進而引發較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呼吸窘迫等。

根據門診經驗,當氣喘寶寶患流感時,呼吸道變化較明顯,引發氣喘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但平時若有規律服藥的病童,氣喘症狀較輕微,若無規律服藥或是平常氣喘症狀較輕微,無使用長期控制的緩解藥物,此時氣喘症狀就會變得較嚴重。

注意日常生活照顧

在日常生活方面,氣喘寶寶應儘量避開誘發氣喘的危險因數,正確且規律服藥;在季節變化、空氣污染、二手煙危害時,應當更加注意;隨時注意症狀變化來判斷氣喘是否有受到控制;流感季節儘早接種流感疫苗。

12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