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進行時的注意事項

養生之道網導讀:

分娩進行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這是很多准媽媽需要瞭解的一些常識。 至於分娩進行時的注意事項到底有哪些?請准媽媽們一起和小編來好好瞭解一下, 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

Advertisiment

一、分娩進行時的注意事項

分娩恐怕是媽媽們最期待也最恐懼的時刻了, 特別是聽到其他產婦撕心裂肺的叫喊時, 頭皮發麻, 恐懼感油然而生。 如何緩解生產時的疼痛, 這裡有一些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

分娩的全過程從規律的宮縮開始, 直到胎盤娩出為止, 共分為三個產程。 而第一個產程是准媽媽最痛苦和最難度過的階段。 這裡我們告訴你一些可以幫助減輕疼痛的小要點, 同時也指出一些錯誤的做法, 説明你順利度過第一產程。

第一產程是宮頸的擴張期, 整個產程根據宮口打開的程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針對每個階段, 准媽媽都有一些能做和不能做的事,

Advertisiment
這些事對能否有效地減輕疼痛, 分娩的順利與否至關重要。

第一階段:陣痛開始到宮口打開4釐米左右。 這個過程中, 宮口打開的程度不易察覺, 但會感到不安和疼痛。

能做的事

變換姿勢, 嘗試找到讓你感覺最舒服的隨著胎頭的下降, 准媽媽陣痛的部位也會有所改變, 所以儘量找到感覺舒服的姿勢這樣才能更好地放鬆。 陣痛的時候最好大口呼氣緩解陣痛的基本方法就是採用呼氣式呼吸法。 如果強忍疼痛的話身體就會變得僵硬, 產痛就會增加。 通過大口地呼氣可以釋放疼痛的感覺。 按壓、撫摸、溫暖身體用手按壓、撫摸疼痛的地方可以在疼痛中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些。 用熱水袋放在腰部, 讓身體溫暖一些也可以舒緩身體、緩和疼痛。

Advertisiment

如果是白天的話儘量坐起來由於陣痛的時候子宮是一面前傾一面向下收縮的, 所以把身體略微前傾不僅可以減少疼痛, 還可以讓肌肉放鬆。 晚上側臥的姿勢好一些, 如果是白天的話就儘量坐起來。

不能做的事

不要高聲喊叫, 聲音低一點是可以的發出聲音本身沒有什麼不好的, 但是如果持續地高聲喊叫, 就會打亂緩解陣痛的呼吸節奏, 聲音低一點是沒問題的。 不要從一開始就“過分關注”陣痛開始後會持續很長時間, 所以注意力不要從一開始就過分集中, 不要詳細地記錄什麼, 這會讓你感覺緊張、疲勞, 而這些首先會影響到交感神經, 陣痛就越難度過。 不要閉眼睛如果閉起眼睛能夠讓自己聽到身體內部的聲音,

Advertisiment
更集中注意力分娩的話就可以這麼做。 可如果閉上眼睛讓你感到頭暈還是睜開眼睛更好。 陣痛來臨的時候不要過分用力如果肩膀等部位過分用力體力消耗會很快, 特別是過分用力收緊臀部很可能把正在下降的胎兒再擠回去, 所以陣痛時不要過分用力, 陣痛過去趕快讓自己鬆口氣, 釋放一下緊繃著的身體。

第二階段:宮口打開到7釐米以上, 感覺有便意。 在宮口完全打開之前, 如果過於用力, 不僅子宮口會受到傷害, 而且也會消耗大量的體力。

能做的事

感覺很吃力可以短暫地使一下勁在子宮口全部打開以前是克服宮縮痛、保存體力的時期。 但是本能地無法克制用力的話可以隨著吐氣在最後的時候給腹部一點壓力。

Advertisiment
呼吸時要格外集中注意力呼出氣流後自然地吸氣, 對於預防呼吸過度是十分有效的。 如果不能慢慢地呼氣的話短促地呼氣也是可以的。 壓迫肛門更容易緩解宮縮痛腰或肛門附近疼痛加劇時, 用拳頭等按住肛門的話會覺得輕鬆一點, 也更容易減輕疼痛。 同時配合呼吸法會更有效, 在按壓肛門的時候呼氣, 鬆開的時候吸氣。 有人躺下來更容易克服宮縮痛本能會告訴我們什麼姿勢最舒服, 但一般來說側臥比仰面躺著更能減緩陣痛。 在陣痛的間歇歇一口氣更容易克服宮縮痛。

不能做的事

不要讓身體向後仰後仰只會加劇宮縮痛。 要克服宮縮痛蜷起身體來會更輕鬆。 採用糾正胎位不正的胸膝臥位,趴在地板或是床上,胸部和膝蓋著地,臀部翹起,重力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疼痛就會減輕。不要憋氣憋氣時身體會不自覺地用力,這樣會增強產痛的感覺,有時甚至會出現頭暈的現象。為了能夠正常地向胎兒源源不斷地輸送養分,請注意不要憋氣。不要採用容易排便的姿勢產痛增強後就儘量不要採取蹲廁所的姿勢也不要坐在椅子上了。因為這種姿勢在重力作用下,會讓要排便的感覺有增無減。

第三階段:宮口開全,有點像排便的感覺。

能做的事

用力時閉上嘴或者低聲呻吟用力的時候如果嘴是張開的,就很難用上力。胎兒已經露頭的時候,可以閉上嘴或者一邊低聲呻吟一邊用力,這樣更好一些。蜷起身體最容易給腹部施加壓力的的姿勢就是蹲廁所的姿勢了。在分娩臺上,稍微抬起上身蜷起身體的話,產道的角度會更有利於分娩。想像下面的陰☆禁☆道口正在打開的情景,向肛門方向使勁給腹部施加壓力的同時想像陰☆禁☆道口正在打開,並在用力的同時在頭腦中描繪胎兒正在順著產道逐漸下降的情景。用力叉開兩腿分娩的時候,感覺兩腳腕用力,兩腿叉開再使勁效果會更好。想像橫膈膜正在向下移動,收腹用力,這樣會更容易用上力。

不能做的事

分娩時臉部不要用力向下半身用力,讓自己有一種把胎兒擠出去的意識。用力時重要的是要感覺到腹部的壓力,而臉、眼睛等的部位不要用力。身體不要向後傾斜身體向後傾斜的話就會改變產道的彎曲角度,讓胎兒更難通過。蜷曲身體陣痛沒來的時候不要用力用力要配合陣痛的波動,否則是沒有意義的。反復地用力只會消耗自己的體力,所以要注意陣痛一結束就立刻鬆口氣,讓全身放鬆。髖關節太硬的話可能會很痛苦。

二、什麼是分娩

分娩,特指胎兒脫離母體成為獨立存在的個體的這段時期和過程。分娩的全過程共分為3期,也稱為3個產程。第一產程,即宮口擴張期。第二產程,即胎兒娩出期。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

過程:分娩通常分為三個連續的過程。

1.第一產程

又稱宮口擴張期。是從開始出現間歇5~6分鐘的規律宮縮起,至宮頸口完全擴張達10釐米為至。這一過程對於初產婦來說需要11~12小時,經產婦需6~8小時。

第一產程的配合:

(1)消除懼怕心理,保持鎮靜樂觀;

(2)按時進食,補充足夠的營養;

(3)按時排尿,每2~4小時一次,使膀胱空虛,以免阻礙胎頭下降;(4)如果胎膜未破,經醫生同意,可在待產室內行走活動;(5)宮縮時也可做一些輔助的減痛動作。

2.第二產程

又稱胎兒娩出期。是從宮頸口完全擴張到胎兒娩出為至。初產婦需1~2小時的時間,經產婦通常數分鐘即可完成,但也有長達1小時者。

分娩的高峰到來,嬰兒即將出生。胎頭移動到接近陰☆禁☆道口,外☆禁☆陰和肛門部位由於胎頭壓迫骨盆底而顯得膨出。不久就會看見胎頭,胎頭隨著每次宮縮向前移動,當宮縮消失時,可能又會稍向後滑進少許。

當胎頭的頂部可以看見時,助產士常會告訴孕婦不要用力過猛,因為如果胎頭娩出太快,孕婦會陰處的皮膚可能會撕裂,所以孕婦要放鬆,用幾秒鐘的時間喘喘氣。如有嚴重撕裂的危險,或者胎兒處於危難時,孕婦將要接受會陰切開術。當胎頭擴張陰☆禁☆道口時,孕婦會有刺痛感,隨之而來的是麻木感,這是因為陰☆禁☆道組織擴張得很薄時,阻滯了神經的傳導所造成的。

頭部娩出時,嬰兒的面部朝下。助產士可能要檢查一下臍帶,以確保嬰兒的頸部沒有被臍帶纏住(當胎頭娩出時,臍帶常會套住頭部)。然後,嬰兒頭部轉向一側,使得頭與兩肩保持在一條線上。助產士清潔嬰兒的鼻以及口腔,如果需要時,要把嬰兒呼吸道中的液體吸出。

在隨後的兩次宮縮期間,嬰兒的身體就會滑出母體,這時嬰兒還連著臍帶,助產士會處理剪斷臍帶。此外,助產士會再次清潔嬰兒的呼吸道,必要時給予氧氣。

3.第三產程

又稱胎盤娩出期。是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需5~15分鐘,不應超過30分鐘。

胎兒娩出後,仍會有宮縮促使胎盤娩出,只是這時的宮縮相對來說是無疼痛的。隨後,醫生會替孕婦收拾整潔,如外☆禁☆陰有裂口,則會做局部的縫合。

三、分娩的方式

1.自然陰☆禁☆道分娩

自然陰☆禁☆道分娩是指在胎兒發育正常,孕婦骨盆發育也正常,孕婦身體狀況良好,同時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通常不加以人工干預手段,讓胎兒經陰☆禁☆道娩出的分娩方式。孕婦在決定自然分娩時,應先瞭解生產的全過程。自然陰☆禁☆道分娩是最為理想的分娩方式,對產婦和胎兒沒有多大的損傷,並且產後恢復得也比較快,併發症少,生產當天就可以下床走動。而且對寶寶來說,從產道出來時肺功能得到鍛煉,皮膚神經末梢經刺激得到按摩,其神經、感覺系統發育較好,具有更強的抵抗力,寶寶經過產道時頭部受到擠壓也有利於新生兒出生後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1)自然分娩的優點和缺點

1)優點

①胎兒經過產道自然擠壓,可以排出積存在肺間質裡的羊水,避免新生兒患“濕肺”症等。

②可以減少產婦手術併發症,還能減少創傷。

③自然分娩的寶寶身體行動的協調能力比其他分娩方式的小孩要好。

④可以增進母子的溝通和配合,增強女性當母親的幸福感以及責任感。

⑤還有利於產後惡露排除,子宮復原,產後恢復快,而且完全不會影響以後的生育,另外,出奶也比較快。

2)缺點

①對陰☆禁☆道有一定的損傷。

②宮縮疼痛比較嚴重。

③遇到難產的話,可能需要轉成剖腹產,從而造成雙重傷害。

(2)自然分娩(順產)的條件

首先產婦的年齡在25~29歲生育,順產的可能較大。年齡越大,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併發症的幾率也較高,因此剖宮產的幾率也增高。

其次就是產婦的營養是否合理,體重是否合格,最理想的懷孕體重是:在孕早期懷孕(3個月以內)增加2千克,孕中期懷孕(3~6個月)和孕晚期(懷孕7~9個月)各增加5千克。即前後共增加12千克左右為宜。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就有可能使寶寶長得過大,這時不宜選擇順產。

除此之外還要看產婦是否具備分娩力量,一般產程在14個小時左右,需要有足夠的體力才能完成,系統的鍛煉對保證分娩時的體力會有很大幫助。最後要看產婦是否有承受分娩疼痛的心理準備了,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對順產不利。

2.剖宮產分娩

常稱為剖腹產,就是剖開腹壁及子宮,取出胎兒。是骨盆狹小、胎盤異常、產道異常或破水過早、胎兒出現異常的孕婦,需要儘快結束分娩時常採取的分娩方式。若病例選擇得當,施術及時,可挽救母子生命。剖腹產可以免去母親遭受陣痛之苦,如果腹腔內有其他疾病時,也可一併處理,不過剖腹產手術對產婦的損傷較大,產後恢復得比較慢,而且還可能會有手術後遺症發生。

剖腹產術後護理:

(1)術後應該多翻身

麻醉藥物可抑制腸蠕動,引起不同程度的腸脹氣,因而發生腹脹。因此,產後宜多做翻身動作,促進麻痹的腸肌蠕動功能及早恢復,使腸道內的氣體儘快排出,術後12小時,可泡一些番瀉葉水喝,以幫助減輕腹脹。

(2)注意做健身鍛煉

剖腹產術後10天左右,如果身體恢復良好,可開始進行健身鍛煉。方法為:仰臥,兩腿交替舉起,先與身體垂直,後慢慢放下來,兩腿分別做5次;仰臥,兩臂自然放在身體兩側,屈曲抬起右腿,並使其大腿盡力靠近腹部,腳跟盡力靠近臀部,左右腿交替做,各做5次;仰臥,兩膝屈曲,兩臂交叉合抱在胸前,後慢慢坐成半坐位,再恢復仰臥位;仰臥,兩膝屈曲,兩臂上舉伸直,做仰臥起坐;俯位,兩腿屈向胸部,大腿與床垂直並抬起臀,胸部與床貼緊,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時,從2~3分鐘逐漸延長到10分鐘。

(3)臥床宜取半臥位

剖腹產術後的產婦身體恢復較慢,不能與陰☆禁☆道自然分娩者一樣,在產後24小時後就可起床活動。因此,剖腹產者容易發生惡露不易排出的情況,但如果採取半臥位,配合多翻身,那麼就會促使惡露排出,避免惡露淤積在子宮腔內,引起感染而影響子宮復位,也利於子宮切口的癒合。

(4)盡力早下床活動

只要體力允許,產後應該儘量早下床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量。這樣,不僅可增加腸蠕動的功能,促進子宮復位,而且還可避免發生腸粘連、血栓性靜脈炎。

(5)產後注意排尿

為了手術方便,通常在剖腹產術前要放置導尿管。術後24~48小時,麻醉藥物的影響消失,膀胱肌肉才又恢復排尿功能,這時可以拔掉導尿管,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降低導尿管保留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細菌感染的危險性。

(6)保持陰部及腹部切口清潔

術後2周內,避免腹部切口沾濕,全身的清潔宜採用擦浴,在此之後可以淋浴,但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每天沖洗外☆禁☆陰1~2次,注意不要讓髒水進入陰☆禁☆道;如果傷口發生紅、腫、熱、痛,不可自己隨意擠壓敷貼,應該及時就醫,以免傷口感染遷延不愈。

(7)不要進食脹氣食物

剖腹產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可恢復,待胃腸功能恢復後,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腸道氣體排通後,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麵、餛飩等,然後再轉為普通飲食。

(8)要少用止痛藥物

剖腹產術後麻醉藥的作用逐漸消失,腹部傷口的痛覺開始恢復,一般在術後數小時,傷口開始劇烈疼痛。為了能夠很好休息,使身體儘快復原,可請醫生在手術當天或當夜給用一些止痛藥物。在此之後,最好不要再過多使用藥物止痛,以免影響腸蠕動功能的恢復。一般來講,傷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會自行消失。

(9)產褥期絕對禁止房事

剖腹產術後6周,如果陰☆禁☆道不再出血,經醫生檢查傷口癒合情況良好,可以恢復性☆禁☆生☆禁☆活。但是,一定要採取嚴格的避孕措施,避免懷孕。否則,有瘢痕的子宮容易在做刮宮術時而發生穿孔,甚至破裂。

總之,分娩時對待疼痛要有積極心態,不必害怕、焦慮,可進行自我暗示和自我安慰。另外,孕前多去熟悉準備分娩醫院的環境,多與醫生交流,確定最適合自己的分娩方式,並據情況讓醫生指導分娩應該做的準備。

採用糾正胎位不正的胸膝臥位,趴在地板或是床上,胸部和膝蓋著地,臀部翹起,重力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疼痛就會減輕。不要憋氣憋氣時身體會不自覺地用力,這樣會增強產痛的感覺,有時甚至會出現頭暈的現象。為了能夠正常地向胎兒源源不斷地輸送養分,請注意不要憋氣。不要採用容易排便的姿勢產痛增強後就儘量不要採取蹲廁所的姿勢也不要坐在椅子上了。因為這種姿勢在重力作用下,會讓要排便的感覺有增無減。

第三階段:宮口開全,有點像排便的感覺。

能做的事

用力時閉上嘴或者低聲呻吟用力的時候如果嘴是張開的,就很難用上力。胎兒已經露頭的時候,可以閉上嘴或者一邊低聲呻吟一邊用力,這樣更好一些。蜷起身體最容易給腹部施加壓力的的姿勢就是蹲廁所的姿勢了。在分娩臺上,稍微抬起上身蜷起身體的話,產道的角度會更有利於分娩。想像下面的陰☆禁☆道口正在打開的情景,向肛門方向使勁給腹部施加壓力的同時想像陰☆禁☆道口正在打開,並在用力的同時在頭腦中描繪胎兒正在順著產道逐漸下降的情景。用力叉開兩腿分娩的時候,感覺兩腳腕用力,兩腿叉開再使勁效果會更好。想像橫膈膜正在向下移動,收腹用力,這樣會更容易用上力。

不能做的事

分娩時臉部不要用力向下半身用力,讓自己有一種把胎兒擠出去的意識。用力時重要的是要感覺到腹部的壓力,而臉、眼睛等的部位不要用力。身體不要向後傾斜身體向後傾斜的話就會改變產道的彎曲角度,讓胎兒更難通過。蜷曲身體陣痛沒來的時候不要用力用力要配合陣痛的波動,否則是沒有意義的。反復地用力只會消耗自己的體力,所以要注意陣痛一結束就立刻鬆口氣,讓全身放鬆。髖關節太硬的話可能會很痛苦。

二、什麼是分娩

分娩,特指胎兒脫離母體成為獨立存在的個體的這段時期和過程。分娩的全過程共分為3期,也稱為3個產程。第一產程,即宮口擴張期。第二產程,即胎兒娩出期。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

過程:分娩通常分為三個連續的過程。

1.第一產程

又稱宮口擴張期。是從開始出現間歇5~6分鐘的規律宮縮起,至宮頸口完全擴張達10釐米為至。這一過程對於初產婦來說需要11~12小時,經產婦需6~8小時。

第一產程的配合:

(1)消除懼怕心理,保持鎮靜樂觀;

(2)按時進食,補充足夠的營養;

(3)按時排尿,每2~4小時一次,使膀胱空虛,以免阻礙胎頭下降;(4)如果胎膜未破,經醫生同意,可在待產室內行走活動;(5)宮縮時也可做一些輔助的減痛動作。

2.第二產程

又稱胎兒娩出期。是從宮頸口完全擴張到胎兒娩出為至。初產婦需1~2小時的時間,經產婦通常數分鐘即可完成,但也有長達1小時者。

分娩的高峰到來,嬰兒即將出生。胎頭移動到接近陰☆禁☆道口,外☆禁☆陰和肛門部位由於胎頭壓迫骨盆底而顯得膨出。不久就會看見胎頭,胎頭隨著每次宮縮向前移動,當宮縮消失時,可能又會稍向後滑進少許。

當胎頭的頂部可以看見時,助產士常會告訴孕婦不要用力過猛,因為如果胎頭娩出太快,孕婦會陰處的皮膚可能會撕裂,所以孕婦要放鬆,用幾秒鐘的時間喘喘氣。如有嚴重撕裂的危險,或者胎兒處於危難時,孕婦將要接受會陰切開術。當胎頭擴張陰☆禁☆道口時,孕婦會有刺痛感,隨之而來的是麻木感,這是因為陰☆禁☆道組織擴張得很薄時,阻滯了神經的傳導所造成的。

頭部娩出時,嬰兒的面部朝下。助產士可能要檢查一下臍帶,以確保嬰兒的頸部沒有被臍帶纏住(當胎頭娩出時,臍帶常會套住頭部)。然後,嬰兒頭部轉向一側,使得頭與兩肩保持在一條線上。助產士清潔嬰兒的鼻以及口腔,如果需要時,要把嬰兒呼吸道中的液體吸出。

在隨後的兩次宮縮期間,嬰兒的身體就會滑出母體,這時嬰兒還連著臍帶,助產士會處理剪斷臍帶。此外,助產士會再次清潔嬰兒的呼吸道,必要時給予氧氣。

3.第三產程

又稱胎盤娩出期。是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需5~15分鐘,不應超過30分鐘。

胎兒娩出後,仍會有宮縮促使胎盤娩出,只是這時的宮縮相對來說是無疼痛的。隨後,醫生會替孕婦收拾整潔,如外☆禁☆陰有裂口,則會做局部的縫合。

三、分娩的方式

1.自然陰☆禁☆道分娩

自然陰☆禁☆道分娩是指在胎兒發育正常,孕婦骨盆發育也正常,孕婦身體狀況良好,同時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通常不加以人工干預手段,讓胎兒經陰☆禁☆道娩出的分娩方式。孕婦在決定自然分娩時,應先瞭解生產的全過程。自然陰☆禁☆道分娩是最為理想的分娩方式,對產婦和胎兒沒有多大的損傷,並且產後恢復得也比較快,併發症少,生產當天就可以下床走動。而且對寶寶來說,從產道出來時肺功能得到鍛煉,皮膚神經末梢經刺激得到按摩,其神經、感覺系統發育較好,具有更強的抵抗力,寶寶經過產道時頭部受到擠壓也有利於新生兒出生後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1)自然分娩的優點和缺點

1)優點

①胎兒經過產道自然擠壓,可以排出積存在肺間質裡的羊水,避免新生兒患“濕肺”症等。

②可以減少產婦手術併發症,還能減少創傷。

③自然分娩的寶寶身體行動的協調能力比其他分娩方式的小孩要好。

④可以增進母子的溝通和配合,增強女性當母親的幸福感以及責任感。

⑤還有利於產後惡露排除,子宮復原,產後恢復快,而且完全不會影響以後的生育,另外,出奶也比較快。

2)缺點

①對陰☆禁☆道有一定的損傷。

②宮縮疼痛比較嚴重。

③遇到難產的話,可能需要轉成剖腹產,從而造成雙重傷害。

(2)自然分娩(順產)的條件

首先產婦的年齡在25~29歲生育,順產的可能較大。年齡越大,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併發症的幾率也較高,因此剖宮產的幾率也增高。

其次就是產婦的營養是否合理,體重是否合格,最理想的懷孕體重是:在孕早期懷孕(3個月以內)增加2千克,孕中期懷孕(3~6個月)和孕晚期(懷孕7~9個月)各增加5千克。即前後共增加12千克左右為宜。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就有可能使寶寶長得過大,這時不宜選擇順產。

除此之外還要看產婦是否具備分娩力量,一般產程在14個小時左右,需要有足夠的體力才能完成,系統的鍛煉對保證分娩時的體力會有很大幫助。最後要看產婦是否有承受分娩疼痛的心理準備了,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對順產不利。

2.剖宮產分娩

常稱為剖腹產,就是剖開腹壁及子宮,取出胎兒。是骨盆狹小、胎盤異常、產道異常或破水過早、胎兒出現異常的孕婦,需要儘快結束分娩時常採取的分娩方式。若病例選擇得當,施術及時,可挽救母子生命。剖腹產可以免去母親遭受陣痛之苦,如果腹腔內有其他疾病時,也可一併處理,不過剖腹產手術對產婦的損傷較大,產後恢復得比較慢,而且還可能會有手術後遺症發生。

剖腹產術後護理:

(1)術後應該多翻身

麻醉藥物可抑制腸蠕動,引起不同程度的腸脹氣,因而發生腹脹。因此,產後宜多做翻身動作,促進麻痹的腸肌蠕動功能及早恢復,使腸道內的氣體儘快排出,術後12小時,可泡一些番瀉葉水喝,以幫助減輕腹脹。

(2)注意做健身鍛煉

剖腹產術後10天左右,如果身體恢復良好,可開始進行健身鍛煉。方法為:仰臥,兩腿交替舉起,先與身體垂直,後慢慢放下來,兩腿分別做5次;仰臥,兩臂自然放在身體兩側,屈曲抬起右腿,並使其大腿盡力靠近腹部,腳跟盡力靠近臀部,左右腿交替做,各做5次;仰臥,兩膝屈曲,兩臂交叉合抱在胸前,後慢慢坐成半坐位,再恢復仰臥位;仰臥,兩膝屈曲,兩臂上舉伸直,做仰臥起坐;俯位,兩腿屈向胸部,大腿與床垂直並抬起臀,胸部與床貼緊,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時,從2~3分鐘逐漸延長到10分鐘。

(3)臥床宜取半臥位

剖腹產術後的產婦身體恢復較慢,不能與陰☆禁☆道自然分娩者一樣,在產後24小時後就可起床活動。因此,剖腹產者容易發生惡露不易排出的情況,但如果採取半臥位,配合多翻身,那麼就會促使惡露排出,避免惡露淤積在子宮腔內,引起感染而影響子宮復位,也利於子宮切口的癒合。

(4)盡力早下床活動

只要體力允許,產後應該儘量早下床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量。這樣,不僅可增加腸蠕動的功能,促進子宮復位,而且還可避免發生腸粘連、血栓性靜脈炎。

(5)產後注意排尿

為了手術方便,通常在剖腹產術前要放置導尿管。術後24~48小時,麻醉藥物的影響消失,膀胱肌肉才又恢復排尿功能,這時可以拔掉導尿管,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降低導尿管保留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細菌感染的危險性。

(6)保持陰部及腹部切口清潔

術後2周內,避免腹部切口沾濕,全身的清潔宜採用擦浴,在此之後可以淋浴,但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每天沖洗外☆禁☆陰1~2次,注意不要讓髒水進入陰☆禁☆道;如果傷口發生紅、腫、熱、痛,不可自己隨意擠壓敷貼,應該及時就醫,以免傷口感染遷延不愈。

(7)不要進食脹氣食物

剖腹產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可恢復,待胃腸功能恢復後,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腸道氣體排通後,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麵、餛飩等,然後再轉為普通飲食。

(8)要少用止痛藥物

剖腹產術後麻醉藥的作用逐漸消失,腹部傷口的痛覺開始恢復,一般在術後數小時,傷口開始劇烈疼痛。為了能夠很好休息,使身體儘快復原,可請醫生在手術當天或當夜給用一些止痛藥物。在此之後,最好不要再過多使用藥物止痛,以免影響腸蠕動功能的恢復。一般來講,傷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會自行消失。

(9)產褥期絕對禁止房事

剖腹產術後6周,如果陰☆禁☆道不再出血,經醫生檢查傷口癒合情況良好,可以恢復性☆禁☆生☆禁☆活。但是,一定要採取嚴格的避孕措施,避免懷孕。否則,有瘢痕的子宮容易在做刮宮術時而發生穿孔,甚至破裂。

總之,分娩時對待疼痛要有積極心態,不必害怕、焦慮,可進行自我暗示和自我安慰。另外,孕前多去熟悉準備分娩醫院的環境,多與醫生交流,確定最適合自己的分娩方式,並據情況讓醫生指導分娩應該做的準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