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娩痛等同於20根骨頭同時骨折

近日, 網上流傳一段話:“人體最多只能承受45(單位)的疼痛。 但在分娩時, 一個女人承受的痛卻高達57(單位)。 這種痛相當於20根骨頭同時骨折!”分娩痛, 一直是無數首次生育女性的恐懼來源。 但“分娩等於20根骨頭骨折”的說法科學嗎?分娩到底有多痛呢?

疼痛是主觀感覺

疼痛是傷害性刺激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一種不愉快的主觀體驗。 人們對疼痛的體驗與感受是因人而異的, 除了身體創傷之外, 還受心理因素、文化修養、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難以客觀測量。 目前測量疼痛的標準, 還是病人對所經歷疼痛的表達。

Advertisiment
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測量方法是視覺類比評分法(VAS法), 這個方法依然是依託於人們對疼痛的主觀體驗, 並非絕對客觀的測量方法。 因此, 網上流傳的“疼痛單位”之說並不成立, 分娩有沒有骨折那麼痛, 也是因人而異的。

分娩為什麼會痛

有個比較浪漫的說法, 說產痛是母親與胎兒之間複雜而又默契的互動結果。 其實早在懷孕期間, 子宮就為最後的生產做“準備練習”:有時肚子會酸痛, 但並不是每個孕婦都能感覺到孕期的疼痛。 而分娩時的疼痛, 正是由於子宮肌肉組織的攣縮造成的。 孕婦在產痛的幫助下會加緊用力, 讓胎兒可以不斷地被推向骨盆底處。 當疼痛達到一定程度, 身體自己才會出來幫忙, 分泌出一種能減少痛感的激素。

Advertisiment
所以, 分娩痛其實對生產有幫助, 而且並不可怕, 各位准媽媽不需要過分地去擔心。

自然分娩VS剖腹產

由於很多影視作品、網路言論的危言聳聽, 讓很多准媽媽對產痛顯得過分擔心。 一些沒有剖腹產指症的孕婦會主動要求做剖腹產。 到底自然分娩和剖腹產哪個好呢?

從胎兒利益來說, 自然分娩時子宮有節律的收縮, 會讓胎兒的胸廓受到節律性的壓迫, 這種節律性的變化, 使胎兒的肺迅速產生一種叫做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磷脂, 因此出生後的嬰兒, 其肺泡彈力足, 容易擴張, 很快建立自主呼吸。 其次, 在分娩時, 胎兒由於受到陰☆禁☆道的擠壓, 呼吸道裡的粘液和水分都被擠壓出來, 因此, 出生後患有“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新生兒濕肺”的機會相對減少。

Advertisiment
另外隨著分娩時胎頭受壓, 血液運行速度變慢, 相應出現的是血液充盈, 興奮呼吸中樞, 建立正常的呼吸節律。 剖腹產由於沒有子宮節律性收縮的刺激,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產生相應要少且慢, 出現有規律的自主呼吸相應減慢, 因此新生兒易於併發肺部疾患。

從母體健康角度來說, 由於自然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 其創傷小、較安全, 而且產後能很快恢復健康, 對產後的體型恢復有益;相比之下, 剖腹產手術, 除了麻醉方面的風險外, 還可能在術中或術後出現一些相應的併發症。

總結:

網上的流言明顯不科學, 孕婦們無需過分擔心產痛。 但無論怎樣, 母親都是值得被尊敬的,

Advertisiment
因為她們對孩子的付出是計量單位也無法估算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