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娩怎樣才安全科學

生孩子這件事, 也許對大多數的女性來說, 都是既盼望又恐懼, 必須咬著牙關、硬著頭皮甚至是豁出性命去闖的一道關口。 我是一名27歲的、剛剛榮升媽媽行列的人。 對生孩子的恐懼可以一直追溯到我的童年時代。 我的一個遠房表姑在一次難產中失去了性命。 當時, 大人的哭泣和歎息、悲痛、陰霾的氣氛、披麻戴孝的送葬隊伍……全部被我和“生孩子”聯繫在了一起, 深深刻進我幼小的心靈。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 從各種途徑所得到的生孩子的印象, 幾乎無一例外是產婦撕心裂肺的慘叫、痛苦無助的掙扎、變形扭曲的面孔……雖然,

Advertisiment
現代醫學已極大地降低了分娩過程的危險性, 可每當提起十月懷胎和分娩過程, 做了母親的人都覺得是非常艱辛的。 這一切都加深了我對生孩子的畏懼。

可我是那麼喜歡孩子, 尤其是遇到了我生命中的愛人後, 心底深處, 為自己愛的人生兒育女的念頭更是一天天清晰起來。 因此, 當我們的寶貝不期而至時, 我義無反顧地選擇將其留下。

我對自己說, 我要順順當當地生孩子, 還要孩子健康漂亮、聰明活潑。 為此, 我拿出十二萬分的熱情與精力投入到優生優育的“事業”中。 那九個多月時間, 我讀了不下三十本各種相關的書籍, 定期去聽孕產講座, 經常向媽媽們聊天取經, 筆記都做了三萬多字。 每天,

Advertisiment
我堅持均衡的營養, 合理的鍛煉, 耐心的胎教, 關於分娩方式、過程、注意事項等, 我更是熟記到簡直可以開講座的程度。 知識的積累確實使我受益匪淺。 我不再認為分娩是一件可怕、危險、痛苦的事情。 我想, 只要我瞭解產程, 掌握正確的用力方法, 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 我的寶寶一定會平安出世的。

對孩子的等待既是焦急的, 又是甜蜜的。 我的預產期是9月25日。 23日夜裡, 我上廁所時覺得內褲有點濕, 一看是見紅了。 我知道臨產前兩個星期見紅都是正常的, 何況我還完全沒有宮縮。 這樣, 一直到第二天天亮, 我才和丈夫收拾東西去了醫院。

到了門診, 那位一直給我做產檢的老教授給我仔細做了檢查, 建議我入院。 我躺到檢查床上,

Advertisiment
護士推過來一台胎心監測儀, 很快我就聽到了“嘭——嘭——嘭——”的寶寶心跳聲。 我正想閉上眼睛享受寶寶給我奏響的音樂, 又有一個護士拿著本子走過來, 邊問邊記錄, 末了, 她笑著說:“你的醫學常識很豐富呀!很多人都一問三不知, 要都像你這樣就好了!”這小小的恭維倒是給我增加了信心。

住院第二天晚上9點多的時候, 我的肚子開始痛了, 我告訴丈夫, 開始宮縮了, 他便用力握緊我的手, 另一隻手給我輕輕揉著小腹。 有他安慰著, 我感覺好多了。 丈夫很細心, 將我每次宮縮的時間、間隔用小本子記得清清楚楚。 快12點的時候, 我痛得在床上躺不住了, 期間, 護士來看了我好幾次, 直到見我宮縮已經縮短至三四分鐘一次, 便叫我到待產室去。

Advertisiment
淩晨1點鐘, 助產士來了, 她給我做了幾次肛查以後, 便給我人工破水。

我的宮縮越來越密, 仿佛才剛一停下就又來一次。 肚子裡像鑽進了一個發了瘋的小人, 正拿著刀在亂砍亂捅;又像是有一隻手正在死勁撕扯著。 最糟糕的是, 下腹和尾椎一個勁地往下墜, 像墜著個秤砣, 人就不由自主地想用力將它推出體外, 可偏偏這時又不能用力, 因為宮口還沒有開全, 那種難受勁太折磨人了。 尤其劇痛襲來時, 以前學的腹式呼吸完全派不上用場, 很多次我只有緊緊抓住床的欄杆。 兩點鐘時我的宮口開了三指, 我問助產士大概什麼時候生, 她說可能六七點鐘吧。

終於被我熬到清晨6點。 助產士扶我上產床, 有條不紊地消毒和做準備,

Advertisiment
我也振作了一下精神, 等她說“可以用力了”, 我馬上配合宮縮, 一次次地用力。 劇痛仿佛是洪水, 一用力就像是開了閘, 有了洩洪的通道。 當時我心裡還有點疑惑:5點鐘的時候宮口才開到六指, 這麼快就開到十指了嗎?但基於對醫護人員的信任, 我沒有追問。 當助產士再一次為我做肛查後對我說:“快別用力了, 宮口還沒開全, 小孩的頭都擠水腫了!”什麼!我心想, 孩子千萬不能有差池啊!

又是一分一秒地熬到了8點鐘。 產房裡眼見熱鬧起來, 我身邊一下子圍起了五六個醫護人員, 主治醫生拿過氧氣管來給我吸氧, 主管護士給我吊起了一瓶催產素, 副主任醫師檢查過說我可以用力了……我按照醫生的指示一次次用力, 中間又聽到他們說“要側切”。 陣痛一陣緊似一陣,我明顯感到自己快精疲力竭了。看看鐘,9點了。醫生說,產程拖長了也不好。副主任醫師便走上前來給我施加腹壓。她一陣緊似一陣地向下壓擠著我的肚子,我張大了嘴拼命地吸氣,卻一口氣也吸不進來,想說話卻又發不出一點聲音,正覺得眼前發黑、思維渙散時,隱約聽到有人說:“好了,頭出來了……肩膀……接好了!”我的胸口一下暢快了,急忙深吸了一口氣,奇怪,孩子生了,我自己怎麼沒感覺?孩子呢?我看到一個烏青的小身子背著我被倒提著給拍了兩下。沒有哭聲,我的心揪了起來。又一陣忙亂,小身子又被倒提拍了兩下,我終於聽到了一聲啼哭——雖然不甚響亮,可對我而言就是天籟啊!副主任醫生對我說:“你放心,孩子很好,是個女孩,很漂亮!”真的嗎?我勉強放下心,急著要看孩子,她們笑道:“別著急,給寶寶洗完澡,讓她吃媽媽的奶,你可以看個夠!”

似乎等了一個世紀那麼漫長,孩子終於被送到了我懷裡,我把她貼身地摟住,懷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心情仔細地看著她——真的好漂亮啊。那一刻,我是那麼幸福與滿足,這一晚,整整經歷12個小時的痛苦已變得微不足道。當這一陣幸福的狂瀾卷過,我再一次仔細打量女兒時,明顯地感覺到孩子的頭向左側偏成斜長型,用手輕輕一碰,像是碰到一個水囊。對了,這該是在我宮口還沒開全時用力擠壓造成的吧。這可怎麼辦呢,什麼時候才會好,會不會影響她的容貌和智力?這麼一想,更多的問題紛至遝來,在我宮口剛開時,助產士便給我破開羊水,人工破水有必要嗎?如果不先破水,讓產婦多站立、走動,利用重力是不是可以縮短產程、減輕痛苦?如果一定要人工破水,什麼時候合適?在子宮頸擴張期間,醫護人員是否該向產婦提供有效的止痛措施?臨產時,不是應該使身體與地心垂直,讓地心吸引力幫助分娩順利進行嗎?為什麼醫生還是讓人躺著分娩?什麼時候該施加腹壓,怎樣施加腹壓才是安全的?我的孩子就是被壓得缺氧的吧,這種窒息會對她的大腦發育帶來什麼潛在的、不利的影響呢?看著懷裡的女兒,我心裡亂糟糟的,充滿了疑惑和擔憂。唉,書到用時方恨少,我的孩子已經出生,時光不會倒流,但這些問題對於那些正準備做媽媽的朋友來說,卻是有價值的。到底分娩過程怎樣才是真正科學、合理、安全的呢?

醫生點評:本文的女主人公是一個情感豐富細膩的知識女性,非常重視獲取生育知識和完善自我的生產過程,這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行為,因為這樣可增加醫患之間的溝通。但理論需與實踐相結合,很多臨床實踐是根據理論的原則採取相關的診療方式,與書本的理論並不完全吻合。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分娩過程中的精神保健。女主人公性格謹慎,從她的回憶中可看出,她的整個妊娠過程顯得精神負擔過重。本來,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近年來,對精神分娩因素的重視是產科學的一個進步。產婦對分娩的安全性有顧慮,往往懷有期待、喜悅、恐懼、緊張等複雜的心態。分娩對產婦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應激,有研究表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普遍存在焦慮和抑鬱的傾向。而心理狀態的改變可以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的變化,從而影響宮縮的異常而造成分娩困難。因此,產婦在分娩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對順利完成分娩非常重要。

其次,談一下產程中的破膜現象、生產體位和分娩鎮痛問題。破膜是第一產程的重要臨床表現,當胎兒顯露部銜接後,羊水被阻斷為兩個部分,在先露部前面的羊水為前羊水。隨著產程的進行,前羊水內壓力增大,當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胎膜破裂,羊水流出。正常情況下,這時的宮口多近開全或已開全。人工破膜有一定的適應症,若存在異常產程,如潛伏期延長、宮頸擴張延緩等情況,根據產婦的宮縮情況、宮頸擴張的速度進行判斷,在排除胎兒頭盆不正、胎位不正等情況下,可以實行人工破膜。破膜後要繼續嚴密觀察產程和胎兒的宮內監護,觀察一段時間,如果仍然無效,則可以給予縮宮素,加強宮縮,促進分娩的進行。

產婦分娩時的體位通常分為仰臥位和坐位。從分娩的歷史和分娩生理講,仰臥位不是理想的體位,因為仰臥位使骨盆的可塑性受限,胎兒失去重力作用而致產程延長,但產婦採用坐位,對接生人員處理產婦和新生兒時會有不便,這是坐位分娩較少採用的主要原因。另外,坐位分娩可能造成的會陰☆禁☆水腫和分娩快速造成的軟產道損傷亦使之應用受限。某些特殊情況,如懷疑有或已診為臍帶脫垂,則應採取臀高位或側臥位元,決不可用坐位。因為臍帶脫垂是危及胎兒生命最嚴重的急症。

無痛分娩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由於產婦對無痛分娩的要求不一,世界各國實行無痛分娩的比例也不同。目前的無痛分娩分為非藥物和藥物兩大類。非藥物的方法有精神預防性無痛分娩以及與針刺相關的鎮痛方法,但這些方法不能達到完全不痛,且有一定的個體差異。藥物鎮痛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分全身性和區域性的鎮痛,多採用麻醉藥物。這些方法的鎮痛效果很好,但它們可對母體和胎兒能造成的影響,一直是人們最關注並有待解決的問題。

最後,講一講女主人公最擔心的胎兒發育問題。

胎兒顱骨由頂骨、額骨、顳骨和枕骨組成。在胎兒期,各骨尚未癒合在一起,其間留有縫隙。各顱縫間均有軟骨覆蓋,故骨板有一定的活動性,因而胎頭進入真骨盆便有一定的可塑性。分娩中,顱骨骨板可輕度移位使胎頭變形,以適應產道,利於胎兒的娩出。通常,這種情況對胎兒智力不會造成影響,而且在哺育過程中仍有可塑機會,不會影響胎兒的相貌。

母體的供氧、胎盤的輸氧和胎兒的用氧,三者緊密相連,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造成胎兒窘迫。分娩過程中如果孕婦出現仰臥綜合征或精神過度緊張,可造成胎盤血供減少;臨產時子宮過度收縮或痙攣性不協調收縮亦會影響胎盤血供;另外,臍帶脫垂、扭曲或繞頸等,可致胎兒嚴重缺氧。分娩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胎兒監測的主要目的,是預測和判斷胎兒宮內狀況,及早診斷是否存在胎兒缺氧情況。儘早終止妊娠是對胎兒窘迫的最好防治。從本文的描述來看,患者在宮口未開全時使用了腹壓,但之後她及時停止了,並無異常分娩的描述,尚不能認為胎兒有宮內窘迫現象。

總之,分娩過程是醫護人員和產婦相互配合的過程,嚴格的產程監測和新生兒監護是安全的保證。產前檢查和孕婦的保健也為順利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陣痛一陣緊似一陣,我明顯感到自己快精疲力竭了。看看鐘,9點了。醫生說,產程拖長了也不好。副主任醫師便走上前來給我施加腹壓。她一陣緊似一陣地向下壓擠著我的肚子,我張大了嘴拼命地吸氣,卻一口氣也吸不進來,想說話卻又發不出一點聲音,正覺得眼前發黑、思維渙散時,隱約聽到有人說:“好了,頭出來了……肩膀……接好了!”我的胸口一下暢快了,急忙深吸了一口氣,奇怪,孩子生了,我自己怎麼沒感覺?孩子呢?我看到一個烏青的小身子背著我被倒提著給拍了兩下。沒有哭聲,我的心揪了起來。又一陣忙亂,小身子又被倒提拍了兩下,我終於聽到了一聲啼哭——雖然不甚響亮,可對我而言就是天籟啊!副主任醫生對我說:“你放心,孩子很好,是個女孩,很漂亮!”真的嗎?我勉強放下心,急著要看孩子,她們笑道:“別著急,給寶寶洗完澡,讓她吃媽媽的奶,你可以看個夠!”

似乎等了一個世紀那麼漫長,孩子終於被送到了我懷裡,我把她貼身地摟住,懷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心情仔細地看著她——真的好漂亮啊。那一刻,我是那麼幸福與滿足,這一晚,整整經歷12個小時的痛苦已變得微不足道。當這一陣幸福的狂瀾卷過,我再一次仔細打量女兒時,明顯地感覺到孩子的頭向左側偏成斜長型,用手輕輕一碰,像是碰到一個水囊。對了,這該是在我宮口還沒開全時用力擠壓造成的吧。這可怎麼辦呢,什麼時候才會好,會不會影響她的容貌和智力?這麼一想,更多的問題紛至遝來,在我宮口剛開時,助產士便給我破開羊水,人工破水有必要嗎?如果不先破水,讓產婦多站立、走動,利用重力是不是可以縮短產程、減輕痛苦?如果一定要人工破水,什麼時候合適?在子宮頸擴張期間,醫護人員是否該向產婦提供有效的止痛措施?臨產時,不是應該使身體與地心垂直,讓地心吸引力幫助分娩順利進行嗎?為什麼醫生還是讓人躺著分娩?什麼時候該施加腹壓,怎樣施加腹壓才是安全的?我的孩子就是被壓得缺氧的吧,這種窒息會對她的大腦發育帶來什麼潛在的、不利的影響呢?看著懷裡的女兒,我心裡亂糟糟的,充滿了疑惑和擔憂。唉,書到用時方恨少,我的孩子已經出生,時光不會倒流,但這些問題對於那些正準備做媽媽的朋友來說,卻是有價值的。到底分娩過程怎樣才是真正科學、合理、安全的呢?

醫生點評:本文的女主人公是一個情感豐富細膩的知識女性,非常重視獲取生育知識和完善自我的生產過程,這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行為,因為這樣可增加醫患之間的溝通。但理論需與實踐相結合,很多臨床實踐是根據理論的原則採取相關的診療方式,與書本的理論並不完全吻合。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分娩過程中的精神保健。女主人公性格謹慎,從她的回憶中可看出,她的整個妊娠過程顯得精神負擔過重。本來,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近年來,對精神分娩因素的重視是產科學的一個進步。產婦對分娩的安全性有顧慮,往往懷有期待、喜悅、恐懼、緊張等複雜的心態。分娩對產婦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應激,有研究表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普遍存在焦慮和抑鬱的傾向。而心理狀態的改變可以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的變化,從而影響宮縮的異常而造成分娩困難。因此,產婦在分娩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對順利完成分娩非常重要。

其次,談一下產程中的破膜現象、生產體位和分娩鎮痛問題。破膜是第一產程的重要臨床表現,當胎兒顯露部銜接後,羊水被阻斷為兩個部分,在先露部前面的羊水為前羊水。隨著產程的進行,前羊水內壓力增大,當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胎膜破裂,羊水流出。正常情況下,這時的宮口多近開全或已開全。人工破膜有一定的適應症,若存在異常產程,如潛伏期延長、宮頸擴張延緩等情況,根據產婦的宮縮情況、宮頸擴張的速度進行判斷,在排除胎兒頭盆不正、胎位不正等情況下,可以實行人工破膜。破膜後要繼續嚴密觀察產程和胎兒的宮內監護,觀察一段時間,如果仍然無效,則可以給予縮宮素,加強宮縮,促進分娩的進行。

產婦分娩時的體位通常分為仰臥位和坐位。從分娩的歷史和分娩生理講,仰臥位不是理想的體位,因為仰臥位使骨盆的可塑性受限,胎兒失去重力作用而致產程延長,但產婦採用坐位,對接生人員處理產婦和新生兒時會有不便,這是坐位分娩較少採用的主要原因。另外,坐位分娩可能造成的會陰☆禁☆水腫和分娩快速造成的軟產道損傷亦使之應用受限。某些特殊情況,如懷疑有或已診為臍帶脫垂,則應採取臀高位或側臥位元,決不可用坐位。因為臍帶脫垂是危及胎兒生命最嚴重的急症。

無痛分娩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由於產婦對無痛分娩的要求不一,世界各國實行無痛分娩的比例也不同。目前的無痛分娩分為非藥物和藥物兩大類。非藥物的方法有精神預防性無痛分娩以及與針刺相關的鎮痛方法,但這些方法不能達到完全不痛,且有一定的個體差異。藥物鎮痛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分全身性和區域性的鎮痛,多採用麻醉藥物。這些方法的鎮痛效果很好,但它們可對母體和胎兒能造成的影響,一直是人們最關注並有待解決的問題。

最後,講一講女主人公最擔心的胎兒發育問題。

胎兒顱骨由頂骨、額骨、顳骨和枕骨組成。在胎兒期,各骨尚未癒合在一起,其間留有縫隙。各顱縫間均有軟骨覆蓋,故骨板有一定的活動性,因而胎頭進入真骨盆便有一定的可塑性。分娩中,顱骨骨板可輕度移位使胎頭變形,以適應產道,利於胎兒的娩出。通常,這種情況對胎兒智力不會造成影響,而且在哺育過程中仍有可塑機會,不會影響胎兒的相貌。

母體的供氧、胎盤的輸氧和胎兒的用氧,三者緊密相連,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造成胎兒窘迫。分娩過程中如果孕婦出現仰臥綜合征或精神過度緊張,可造成胎盤血供減少;臨產時子宮過度收縮或痙攣性不協調收縮亦會影響胎盤血供;另外,臍帶脫垂、扭曲或繞頸等,可致胎兒嚴重缺氧。分娩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胎兒監測的主要目的,是預測和判斷胎兒宮內狀況,及早診斷是否存在胎兒缺氧情況。儘早終止妊娠是對胎兒窘迫的最好防治。從本文的描述來看,患者在宮口未開全時使用了腹壓,但之後她及時停止了,並無異常分娩的描述,尚不能認為胎兒有宮內窘迫現象。

總之,分娩過程是醫護人員和產婦相互配合的過程,嚴格的產程監測和新生兒監護是安全的保證。產前檢查和孕婦的保健也為順利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