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後各種激素變化

分娩後各種激素變化

1、懷孕期間,垂體、卵巢和胎盤分泌的各種激素相互協調,才能維持正常的妊娠。 尤其是雌、孕激素,對於調節母體與胎兒的正常代謝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旦分娩後,皮質激素、性激素的分泌迅速減少,逐漸恢復到妊娠前的水準,而催乳素的分泌量此時則急劇增加,這些變化必然影響到神經系統功能的穩定性。

Advertisiment

2、產後由於體內的黃體激素和雌激素因妊娠的結束而驟減,可能對你的情緒、心理活動產生很大的影響。 產後媽媽的激素有非常快速的改變。 有些激素是懷孕所需要的,產後便急速下降;有些激素是因為開始泌乳而升高的。 這些快速的改變可能引發鬱悶。

3、研究發現,臨產前胎盤類固醇的釋放達到最高值,患者表現情緒愉快;分泌後胎盤類固醇分泌突然減少時患者表現抑鬱。 研究顯示,產後第1天,游離雌三醇的水準比產前急劇下降,產後第2-3天憂鬱產婦雌三醇的水準比非憂鬱產婦高,雌二醇沒有明顯的改變。

Advertisiment
經過對27名孕婦進行激素監測,時間從產前3-5周至產後5-10周,其時進行抑鬱量表評定,結果孕激素下降幅度與抑鬱量表得分呈正相關,即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產後抑鬱的可能性越大。

4、產後雌激素孕激素水準急劇下降,至產後一周已降至未孕時水準,而催乳激素因是否哺乳而異,哺乳產婦雖降低但仍然高於非孕時期,不哺乳產婦于產後兩周降至非孕水準。 一般情況下,停止哺乳後月經來潮1-3次後激素水準可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可在月經來潮第3天進行激素6項的檢查,瞭解內分泌是否恢復正常。

5、產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準下降,陰☆禁☆道皺壁減少,同時,外☆禁☆陰腺體的分泌功能和抵抗力也開始減弱。

Advertisiment
這時,需要調節內分泌,改善產道不適感覺。 專家介紹,內分泌疾病不僅會表現在女性面部長黃褐斑、乳☆禁☆房腫塊和子宮肌瘤,還可能引起免疫系統疾病、骨質疏鬆症、高脂血症等病症。 治療時應從調理氣血、化淤散結等方面著手。 另外,女性還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及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還應保持每天都吃一定量的水果,以補充體內水分和營養。

分娩後的產婦情況

在剛分娩後的24小時,產婦的體溫會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 在這之後,產婦的體溫大多會恢復到正常範圍內。 由於子宮胎盤迴圈的停止和臥床休息,產婦脈搏略為緩慢,約每分鐘60~70次;呼吸每分鐘14~16次;血壓平穩,變化不大,如果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明顯下降。

Advertisiment

分娩第一天,子宮底大約在平臍或臍下一指左右(子宮大約在產後10天降入骨盆腔內)。

剛分娩後,產婦會因為宮縮而引起下腹部陣發性疼痛,這叫做“產後宮縮痛”,一般在2~3天后會自然消失。

產後首先要注意預防產後出血,胎兒娩出後,在24小時內陰☆禁☆道出血量達到或超過500毫升,稱為產後出血。 其原因與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滯留或殘留、產道損傷等有關。 一旦陰☆禁☆道有較多出血,應通知醫生,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分娩後半小時就可以讓嬰兒吸吮乳☆禁☆頭,這樣可儘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 同時,還有利於子宮收縮。 哺乳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Advertisiment

自然分娩的產婦,在分娩後4小時即可排尿。 少數產婦排尿困難,發生尿瀦留,其原因可能與膀胱長期受壓及會陰部疼痛反射有關,應鼓勵產婦儘量起床解小便,也可請醫生針刺,或藥物治療,如仍不能排尿,應進行導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