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季,別讓“尿感”纏上你的小寶貝

寶寶尿尿不好也會出問題?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瞭解“尿感”這個疾病, 本期, 讓專家為你解難答疑, 瞭解“尿感”的具體問題, 更好照顧寶寶。

“女兒剛滿1歲, 這幾天一尿尿就哭, 咋回事呢?”

“兒子過去一年已經很少尿床了, 最近又開始尿床, 不大對勁兒吧?”

“寶寶老吵著要尿尿, 可每次尿幾滴就沒了, 是不是生病了?”

在醫院門診, 作為兒科醫生, 經常會聽到此類疑問。 其實, 如果寶寶尿尿時出現不正常的跡象, 是很不對勁的, 因為寶寶很有可能是被“尿感”纏上了, 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尿感”, 是什麼病?

“尿感”知識點

Advertisiment

“尿感”是指寶寶的尿路遭受了細菌的侵襲而發炎, 醫學謂之尿路感染, 簡稱“尿感”。 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 但以2歲內的小嬰兒最易受害。 一年四季中, 寶寶又以冬季風險最大, 夏季則以稍大些的女孩為多。

寶寶出現“尿感”的原因

尿路感染是重點

尿路是指尿液從體內排出的通道, 包括腎臟(尿的源頭)、輸尿管(尿液流向膀胱的管道)、膀胱(儲存尿液, 相當於蓄水池)與尿道(尿液從膀胱排出體外的通道)等組成。 只要細菌侵入了其中任何一個部位, 都可以引起發炎, 形成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由於嬰幼兒處於特殊生理時段, 細菌偷襲引起的炎症病灶很難局限於某一段尿路, 而且單從症狀也難以分辨出確切的感染部位, 因此統稱為尿路感染,

Advertisiment
這也是嬰幼兒“尿感”與成人“尿感”的不同點之一。

特殊的生理特點導致發病率較高

與成人相比較, 寶寶發生此病的幾率較高, 這主要與寶寶的生理特點有關。 以輸尿管為例, 在嬰幼兒時期, 寶寶的輸尿管比較短, 膀胱充盈時不能將其壓緊關閉, 儲存的尿液容易經輸尿管逆行而上引起腎盂感染。 而相對男寶寶來說, 女寶寶的要更短些, 加上括約肌功能差, 細菌容易沿著尿道上行至膀胱而致膀胱炎。

另外男寶寶包有陰☆禁☆莖包皮, 外來細菌容易從尿道口侵入而導致上行感染。 另外, 小寶寶免疫功能尚在發育中, 尿路防禦機制較弱, 可能因患上感冒、肺炎、菌血症等疾患而引起細菌下行感染尿路。 這便是寶寶越小越容易成為“尿感”患兒的一大原由。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 有些寶寶體內可能存在尿路先天缺陷, 如輸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 也是導致尿感發病率上升, 且反復發病, 遷延不愈的癥結所在。

日常護理不周是直接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 由於寶寶的私處不常清洗, 尿布不衛生或不勤換, 兼之寶寶不能控制排尿、排便, 尿道口常受到糞便污染, 多種病菌聚集在尿道口周圍伺機入侵, 這是導致“尿感”的直接原因。

寶寶得“尿感”, 怎麼知道?

如果是成人患上“尿感”, 會出現典型症狀, 如尿頻、尿急、尿痛等(醫學謂之尿路刺激征), 提醒你及時就醫。

但寶寶患上“尿感”沒有典型的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即使有也因太小, 沒有能力用語言向大人表達), 呈現出來的僅是體溫升高、食欲下降、頻繁哭鬧等一般感染性疾病的表現,

Advertisiment
或伴有噁心、嘔吐、憋氣等症狀, 容易給人以感冒或腸炎的假像, 導致誤診。 寶寶越小症狀越不明顯, 誤診的可能性就越大。 此時的寶寶因未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 會造成反復尿路感染而留下嚴重隱患, 造成腎功能不全甚至衰竭(俗稱尿毒癥), 甚至會危及生命。

多個小心眼, 留意寶寶是否患上“尿感”

當寶寶患上“尿感”時, 只要爸爸媽媽樹立起寶寶容易遭受“尿感”之害的意識, 隨時留心觀察, 即可發現有價值的信號:

寶寶發燒, 卻找不到原因, 通常可燒到肛溫39℃以上, 伴有畏寒、手腳冰冷、指端或嘴唇發紫等跡象, 但沒有流清鼻涕、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症狀。

莫名其妙地出現面色蒼白、不吃奶或吃奶少、煩躁不安、精神差、嘔吐、黃疸(白眼仁發黃)等症狀。

Advertisiment

尿尿時哭鬧不安。

換尿布次數明顯增多, 但每次尿量很少。

會陰部出現較頑固的尿布疹。

尿液散發出明顯的異味, 或者尿布有臭味。

尿液變混濁或尿布上有紅、黃綠色尿漬斑。

當發現寶寶出現以上信號之一就應疑為“尿感”, 應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醫生會採集患兒的少量尿液, 通過化驗手段證實是否有“尿感”, 並可捕捉到引起“尿感”的“真凶”, 醫學稱為尿檢, 包括顯微鏡下查尿中有無白細胞及其數量、尿培養細菌計數等。

溫馨提示:“尿檢”是確認寶寶是否患上“尿感”的最可靠手段。 要做好這項檢查, 採集尿液標本的方法一定要正確。 方法是:用醫院給的尿杯接取寶寶的尿液, 以清晨起床第一次排出的尿液為佳(經過一夜濃縮,尿檢陽性率較高),送化驗室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防患於未然,加強防與治,非常重要

與對付其他疾病一樣,做好預防非常重要,建議家長抓好以下要點:

做好陰部護理,不要貪圖方便而經常使用一次性紙尿片,白天尤其要少用。

寶寶每次大便後要用乾淨的溫水洗淨小屁屁,別用尿布一揩了之,防止糞便殘留。

給男寶寶清洗小屁屁,一定要扒開陰☆禁☆莖包皮,把隱藏在裡面的污垢洗淨。給女寶寶清洗外☆禁☆陰要把握好順序,自前向後清洗,避免將肛門處的病菌帶到尿道口。

尿布要經常清洗,並煮沸消毒,洗具專用,勿與大人混用。

儘早穿封襠褲,內衣褲要勤換洗。若穿開襠褲,應備一個乾淨的小坐墊,防止細菌入侵。

寶寶一旦罹患腹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敗血症等疾病,應積極就醫治癒,以免細菌通過血液迴圈侵入尿路引起感染。

寶寶若存在尿路先天畸形,應及時手術矯治,消除“尿感”隱患。

男寶寶包皮過長,或包莖、尿道下裂等問題,須向醫生諮詢,適時施行手術,以減少尿道口感染的幾率。

給寶寶多喝溫白開水,促進排尿。但要少喝糖水,可樂等飲料更應少喝或不喝。

治,要遵醫囑

“尿感”診斷一旦確立,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性地選用抗菌藥消炎,如複方新諾明、吡呱酸、呋喃坦啶等,若療效不佳還可酌選氨苄青黴素、頭孢菌素等抗菌力更強大的抗生素。同時做好護理,如高燒者採用物理降溫(冷敷額頭、溫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藥物降溫(20%安乃近滴液滴鼻,泰諾林滴劑口服),多喂水或其他健康的飲料(目的是增加尿量,有利於沖洗尿道,促進細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勤換尿布,留心患兒的尿色、尿量以及尿的次數變化,並提供給醫生,以便及時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一般說來,急性“尿感”通過上述治療多能迅速康復,但有少數病情可能“死灰復燃”。故急性療程結束後還要繼續觀察,每月隨訪1次,連續3個月沒有症狀才能算作治癒。

如果患兒“尿感”遷延不愈或反復發作,則應懷疑是否存在尿路畸形,如梗阻性尿路病、膀胱輸尿管反流等,要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找准禍根並消除之,方能徹底治癒。

小編有話說:

冬天的到來,小寶貝會出現一些很隱秘或是爸爸媽媽注意不到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面對任何問題,爸爸媽媽都不要著急緊張,積極做好護理工作,才能照顧好

以清晨起床第一次排出的尿液為佳(經過一夜濃縮,尿檢陽性率較高),送化驗室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防患於未然,加強防與治,非常重要

與對付其他疾病一樣,做好預防非常重要,建議家長抓好以下要點:

做好陰部護理,不要貪圖方便而經常使用一次性紙尿片,白天尤其要少用。

寶寶每次大便後要用乾淨的溫水洗淨小屁屁,別用尿布一揩了之,防止糞便殘留。

給男寶寶清洗小屁屁,一定要扒開陰☆禁☆莖包皮,把隱藏在裡面的污垢洗淨。給女寶寶清洗外☆禁☆陰要把握好順序,自前向後清洗,避免將肛門處的病菌帶到尿道口。

尿布要經常清洗,並煮沸消毒,洗具專用,勿與大人混用。

儘早穿封襠褲,內衣褲要勤換洗。若穿開襠褲,應備一個乾淨的小坐墊,防止細菌入侵。

寶寶一旦罹患腹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敗血症等疾病,應積極就醫治癒,以免細菌通過血液迴圈侵入尿路引起感染。

寶寶若存在尿路先天畸形,應及時手術矯治,消除“尿感”隱患。

男寶寶包皮過長,或包莖、尿道下裂等問題,須向醫生諮詢,適時施行手術,以減少尿道口感染的幾率。

給寶寶多喝溫白開水,促進排尿。但要少喝糖水,可樂等飲料更應少喝或不喝。

治,要遵醫囑

“尿感”診斷一旦確立,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性地選用抗菌藥消炎,如複方新諾明、吡呱酸、呋喃坦啶等,若療效不佳還可酌選氨苄青黴素、頭孢菌素等抗菌力更強大的抗生素。同時做好護理,如高燒者採用物理降溫(冷敷額頭、溫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藥物降溫(20%安乃近滴液滴鼻,泰諾林滴劑口服),多喂水或其他健康的飲料(目的是增加尿量,有利於沖洗尿道,促進細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勤換尿布,留心患兒的尿色、尿量以及尿的次數變化,並提供給醫生,以便及時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一般說來,急性“尿感”通過上述治療多能迅速康復,但有少數病情可能“死灰復燃”。故急性療程結束後還要繼續觀察,每月隨訪1次,連續3個月沒有症狀才能算作治癒。

如果患兒“尿感”遷延不愈或反復發作,則應懷疑是否存在尿路畸形,如梗阻性尿路病、膀胱輸尿管反流等,要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找准禍根並消除之,方能徹底治癒。

小編有話說:

冬天的到來,小寶貝會出現一些很隱秘或是爸爸媽媽注意不到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面對任何問題,爸爸媽媽都不要著急緊張,積極做好護理工作,才能照顧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