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歲的孩子有個性怎麼管?

網友“珍惜”的丈夫常年在國外工作, 只有過年才會回家, 自己帶著兒子生活, 可是近來發現兒子越來越倔, 本來自己就很倔, 以前老公在家, 兩個人一起管管還好, 但是兒子快6歲了, 越來越有個性, 自己管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珍惜”帶兒子去外婆家吃飯, 兩個姐姐的孩子都在。 珍惜的兒子年齡最大, 席間外婆炒了幾個小傢伙都喜歡吃的紅燒肉, 為了避免他們打架, 外婆早早地把瘦肉挑出來平分給三個孩子, 但是老二在桌上玩的時候, 不小心把哥哥的碗給碰掉了, 紅燒肉全部掉在地上, 於是兒子就要搶老二的碗。

Advertisiment
“珍惜”用筷子打了一下他的手說:“弟弟又不是故意的, 去搶羞不羞啊?!”這時兒子不幹了, 連飯都不吃就賴在地上哭, 他二姨把弟弟的肉分給他一半也不行, “珍惜”就火了, 這孩子怎麼說不通道理呢!“讓他哭, 不吃算了!”外婆心疼地過來勸了很多次, 也無濟於事。 “珍惜”覺得兒子搞得一家人吃不好飯, 就拉著兒子回家。 可兒子哭得更加厲害, 一句話都不說, 就是哭著倔在那裡!“珍惜”說兒子以前還怕爸爸, 現在都不知道怎麼面對兒子的這種性格, 每次一發脾氣就要很長時間才能好, 好像跟她比賽誰能撐到最後!

6歲的孩子, 正處於“競爭期(4-7歲)”。 這一時期孩子通過與別人比較, 來定位自己, 比如與其他孩子比較歌聲、舞蹈水準、繪畫,

Advertisiment
甚至得到的紅花數量, 長輩的贊許, 面子等等……這一時期, 往往會遇到更多的挑戰, 因此需要認可、接納、尊重, 也需要被公平對待。 此時, 孩子通過模仿、探索外界、提升自信心, 形成為人處世的觀念、智慧, 形成價值觀、幼兒決斷、人生核心劇本, 這一時期行為模式對一生有重大影響。

我們看到孩子小時候爸爸缺席、缺少陪伴, 還怕爸爸, 很可能缺少支持與溫暖, 與其他小朋友相比, 很有可能自尊心、戒備心、自我保護意識更強。

紅燒肉事件中, 外婆分肉是公平的, 而老二不小心打破了平衡。 孩子以“誰碰掉, 誰負責”的方式去搶老二的碗, 這種處理方式, 沒有顧及老二, 是“權威式”的處理。 這可能是孩子的價值觀, 是他認為公平的方式。 孩子的這種方式從哪裡學習來的?

Advertisiment

從媽媽的處理方式中, 看到行為模式的源頭。

中途二姨把給弟弟的肉給他一半、外婆心疼過來勸了很多次……孩子都不幹, 就盯著媽媽, 媽媽用說服、忽略不理、命令等“權威”方式, 要求孩子聽話。 讓孩子感到公平嗎?被尊重嗎?孩子服從了嗎?沒有。 權威式可能造成反抗、逃離、降服, 顯然孩子的表現是反抗。

孩子此時在“問題區”, 需要先化解情緒。 看看下面的處理方式:

①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兒子, 媽媽知道你很喜歡吃紅燒肉, 剛才弟弟不小心碰掉了你的肉, 讓你吃不到, 你很生氣, 也很難過是嗎?

②解讀孩子的想法:你現在想怎麼辦呀?你想將弟弟碗裡的肉搶回來, 是不是想讓弟弟賠呀?

③讓孩子為自己負責:你拿了弟弟的碗,

Advertisiment
弟弟也吃不到肉了, 不知道弟弟心裡會不會難過呀?我們商量一個辦法, 讓大家都吃得到, 願意嗎?

如果這樣孩子還會和媽媽冷戰到底嗎?處理類似問題的兩個基本原則:

①先關注心情, 再處理事情。

②孩子出現的問題讓孩子自行解決, 媽媽、外婆、二姨處在協助的位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