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入園期,與孩子同行

入園時,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 容易適應環境的孩子比較容易渡過入園階段, 他們的表現不必多加指述, 在此, 僅舉幾個常見的例子提醒家長注意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孩子哭
這是孩子出現的“暫時性的分離焦慮”現象, 盡管大人心里難過, 也要堅持送, 否則孩子更難以適應幼兒園生活。 有的父母比孩子還難過, 臨走時連說幾次“再見”, 一臉關切之情。 ——這只會讓孩子納悶而且憂慮:“媽媽臉色反常, 她走后要有什么事?不能讓媽媽走。 ”——這樣反倒加重了孩子的緊張情緒。 家長尤其要注意不要經常去幼兒園影響孩子,
Advertisiment
這也會使孩子不容易適應群體生活。
當然, 對于個別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 可以與幼兒園老師協商, 給孩子一段過渡的時間。 遇到特殊情況不送孩子去幼兒園或者提前接時, 一定要向孩子說明情況。
(二)孩子的心病
有的家長說:“孩子就象有了心病似的, 從幼兒園接回來就不停地說:‘明天別送我上幼兒園了, 我一定聽話……。 ’有時候還邊哭邊說, 看著動畫片也會想起這事, 又接著說。 ”
家長可以與老師交流一下孩子在班里的表現, 也可以悄悄在孩子不知道的情況下觀察一下孩子。 常有一些孩子在家里、在幼兒園門口還哭天抹淚, 可一走到班級門口, 就擦干眼淚跟著老師進入房間, 在活動中他們很快會忘記剛才的不愉快。
Advertisiment
但是, 新環境畢竟使孩子在各方面有許多的不習慣, 在班級里又沒有渲泄的機會, 回到家里才將滿腹的緊張情緒盡情發泄出來。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必太緊張, 這也是許多孩子曾經出現過的情況, 如果不放心, 一定要多與老師保持溝通和聯系。
(三)家長的煩心事
有的家長說:“送孩子上幼兒園, 本來是想讓自己輕松一點, 沒想到這么麻煩。 ”
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根本目的, 一方面是使父母擺脫孩子的拖累, 輕松、無牽掛地去工作, 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群體生活, 改變他們任性, 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 養成自律、自理、輪流、謙讓、適度等待、學會初步與人交往等良好習慣, 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然而, 任何一個孩子(無論是活潑大方,
Advertisiment
還是膽小內向)在面臨新環境時, 都會表現出一種畏懼, 這種畏懼演變為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孩子的哭鬧”。 也因此, 幼兒入園便成了家長的一件煩心事。
有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哭, 使盡了一切戰術:物質的, 精神恐嚇的, 軟硬兼施的, 但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什么捷徑, 只要家長堅持接送, 勤與教師交流溝通, 家園一致, 及時發現并鼓勵孩子在幼兒園的良好行為, 這樣持續1~3個月, 使孩子漸漸喜歡去幼兒園, 家長的煩心事也便隨之而解。
孩子入園, 會有哪些方面不適應呢?
孩子從出生, 其主要生長環境就是家庭, 由于父母的關切與呵護, 孩子從內心會得到一種安全感。 當他進入幼兒園面臨一種新環境時, 這種安全感會被打破,
Advertisiment
心里會產生種種不適應。
(一)情感不適應。 表現在依賴性強, 感情上不滿足, 有不安全感, 離不開父母。
(二)生活不適應。 表現在應該做的不會做;(如不會吃飯, 不會上廁所等)。 作息制度與家里不同, 表現出規則意識不足。
(三)人際交往不適應。 表現在不會交朋友, 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與需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