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服用抗生素規矩多,一日3次≠一日3餐

很多人覺得吃抗生素就是為了消消炎, 服用起來較隨意。 殊不知, 因為存在濫用和耐藥性的問題(比如, 濫用抗生素可能產生超級細菌), 抗生素更需要規範服用, 尤其是患者在家裡使用口服抗生素時。

第一次要加倍嗎

有時醫生會叮囑患者, 某個抗生素在第一次吃時藥量要加倍, 之後按正常用量服用。 很多人對這種奇怪的吃藥方法表示不解, 或者擔心加量服用會影響健康。

其實, 服用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與喹諾酮類藥物)時首劑加倍, 是為了使藥物在血液中迅速達到有效濃度, 在細菌兵力尚弱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給予致命打擊。 如果首劑時不加倍, 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有效濃度, 這樣便給細菌留下招兵買馬(快速繁殖)的時間, 使戰鬥曠日持久。

但並非所有抗生素都需要首劑加倍, 因為它們按正常方法服用時即能達到滿意的療效。 需要首劑加倍的藥物, 說明書上會有明確說明, 患者要仔細留意, 並聽從醫囑。

另外, 兒童及肝腎功能不全者, 服用抗生素時, 首次服用的劑量應由醫生根據病情及患者的體質狀況來決定, 不可擅自加大劑量。

一日3次≠一日3餐

很多人會以為一日3次就是在一日3餐的時候吃藥, 這其實是誤解。

每隔一段時間後吃一次藥, 是為了達到穩定的血藥濃度(血液中的藥物濃度), 避免藥物濃度出現較大的波動,

Advertisiment
影響效果, 甚至讓細菌緩過勁來, 形成耐藥性。 但一日3餐的時間不是固定的, 而且相對集中, 顯然違背了上述目的。

所以, 醫囑或藥品標籤上注明為一日1次、一日2次、一日3次的, 應分別間隔24小時、12小時、8小時服藥。

一般建議連續服用抗生素3~7天, 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斬草除根, 防止病菌死灰復燃。 如果效果不明顯, 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換藥或加量。

餐前還是餐後

有些抗生素會受胃酸或食物影響而降低藥效, 有些則對胃部有較大的刺激;另外, 藥物吸收、作用的部位也不同, 所以, 服用的時間也很有講究。

頭孢菌素類的頭孢拉定、頭孢氨苄、頭孢克洛, 喹諾酮類的環丙沙星、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等, 大環內酯類的克拉黴素、紅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等,

Advertisiment
受食物影響較大, 需要在餐前30~60分鐘服用, 否則會影響吸收。

而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複方新諾明等, 宜在餐後15~30分鐘服用, 以減輕其引起的胃腸不適。

吃藥期間要忌口

水果:大部分水果因含有鞣質、有機酸、金屬離子等物質, 會通過結合、改變胃腸道的酸鹼度、絡合等途徑影響抗生素的溶解與吸收, 所以服藥前後的2小時內要禁水果。

其他:禽肉、蛋、醋、糖等會使尿液酸化, 使磺胺類藥物容易形成結晶, 損害腎臟;富含鎂離子、鈣離子、亞鐵離子的食物會降低喹諾酮類抗生素的療效, 應禁食或少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