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早期閱讀的五大要素有哪些

1 要素一:選對繪本 繪本的選擇可以按照年齡階段來劃分。
孩子在不同的時期, 會對不同的事情感興趣。 繪本是最適合孩子啟蒙的閱讀物, 但選對繪本很關鍵。 而孩子本身的年齡所限, 繪本的選擇往往落到了家長身上。 所以家長要非常清楚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心智發展特徵, 從而把繪本的選擇正好適合孩子或者略高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就好。 而這一步裡, 往往會有些家長揠苗助長, 把不適合孩子年齡的繪本或者故事提前給孩子, 又僅僅是照本宣科, 最後導致孩子絲毫沒有興趣與樂趣。
比如在0-1歲,
Advertisiment
孩子會對色彩感強的東西感興趣, 會對韻律感強的東西感興趣。 這個時候, 如果我們非要選擇去給孩子讀一些小故事, 可能並不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 相反, 給孩子準備一些簡單、不易撕破的卡片與圖片, 按照孩子成長的軌跡, 在不同時期展示給他看, 指著上面的圖案講給他聽就好。 而隨著孩子逐步的成長, 比如他漸漸的會對故事感、情節感強的事物感興趣, 不妨開始給他讀一些經典的閱讀書目, 類似《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等兒童版白話文的繪本可以選擇性的念給他聽。
繪本的選擇還可以按照故事類別來區分
隨著孩子的成長, 男孩和女孩喜歡的故事類別是不一樣的;同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徵、喜好也是不一樣的;包括家長想在孩子的每個成長點提升孩子的某個品質也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要求就給了家長對於繪本選擇的更多空間。
Advertisiment
想讓孩子堅強有毅力, 不妨給他選擇一些英雄傳記;想讓孩子謙讓有禮貌, 不妨給他選擇一些傳播愛心類的繪本;想讓孩子有想像力, 不妨給他選擇科幻故事;想讓孩子提高知識, 不妨讓他看一看科技類的小製作繪本……相信每個家長的心中都有一個滿滿的繪本目錄, 需要的時候, 恰當的拎出來給孩子看就好!

2 要素二:選對時間和地點 相信我們每個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體會, 讀書是分心情的。 不是每時每刻都可以看得進去書, 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夠進行有效閱讀。 孩子也是一樣的。
Advertisiment
也許你也看到過在火車上, 大約四五歲的孩子一臉興奮與好奇, 嘰嘰喳喳的嚷個不休。 家長則快速拿出一本繪本, 強行摟過孩子要給孩子讀。 即使那是一本普及率很高, 很多孩子都喜歡的《神奇校車》故事, 偏偏家長念得如此急切、平淡, 孩子壓根兒沒有心情去聽, 效果當然不好。 最後家長居然還生氣的對孩子說他不認真聽故事, 以後再不給他講了!孩子則一臉無辜。 其實, 先不說家長講故事本身的問題, 就拿孩子的態度來講。 首先講故事不是萬能的, 不是說只要家長講, 孩子就樂意去聽。 這與講故事的環境很有關係。 親子閱讀也是要分場合的。 在一個充滿變數、吸引力的火車上, 明顯那個孩子的心情是激動地、跳躍的;與其給他講故事,
Advertisiment
不如和他一起看看外面的風景, 觀察觀察身邊的人與物。 親子閱讀不見得非要拿著書本危襟正坐, 家長的腦子裡應該儲存無數的故事與應變能力, 面對多變的孩子, 去適應它, 去改變親子閱讀的方法。
其次親子閱讀也是要與時間相結合的。 孩子雖然天性喜歡故事, 但是也不能每時每刻都只在故事中生活。 所以當他們本身是運動狀態的時候, 不妨把親子閱讀放上一放。 有的大一些孩子的家長是習慣性的把親子閱讀作為孩子的睡前故事, 講完故事就睡覺來養成習慣。 這樣的固定時間很好。 但還是要注意一點, 如果僅僅是為了方便孩子睡覺, 那麼睡前故事就是睡前故事, 不能稱之為完整的親子閱讀,
Advertisiment
它僅僅是親子閱讀的一部分。

3 要素三:繪聲繪色的講述 繪聲繪色的講述故事對於大部分的媽媽來講都不應該成為問題, 但最怕的是矯枉過正或者溫暖感太足。 尤其針對男孩子的媽媽。 針對5歲以上孩子的故事, 一般都是有開始、產生懸念、高☆禁☆潮、高☆禁☆潮迭起、結局幾個部分組成, 或者是按照一種問題的出現到最後問題得以解決這樣的過程來安排的。
女孩子的媽媽來講適合女生的故事時, 多一些溫暖與親和力, 對於女孩子的性格發展身心發育是非常有幫助的, 要注意的是講述的過程中要根據情節的發展來變幻自己的聲線;而男孩子的媽媽如果來講一些適合男生的故事, 則要注意自己講故事的表情以及語氣的變化, 盡可能多一些乾脆有力的聲音、避免那種磨磨唧唧的自我帶動。同樣鼓勵親子閱讀中父親的參與。父親能夠從另外的角度,不同的視野和孩子進行與媽媽不一樣的互動。
另外在某一個時期,孩子會對某一個故事或者某一類故事感興趣,百聽不厭。家長縱然再全身心投入的去講,也會有些懈怠在裡面。這時候就想辦法讓孩子參與到故事中去,就是我們所謂的“代償”,讓孩子成為故事裡的某一個人,和你一起互動。按照書本情節來一次,改變書本結局再來一次。尤其是針對某些對話類很強的故事,可以直接改編;而敘述感很強的故事,就放手讓孩子和家長一起來吧,且編且講且開心!
以上所有的一切基礎在於家長能夠繪聲繪色的講述一個故事,如果不能夠,請家長多聽一些網路上講的故事,努力去模仿,而不能寄希望僅僅讓孩子跟著影音資料去聽故事。不要以為摟著孩子一起聽故事也是親子閱讀,共同聽故事也可以算是親子閱讀的一種,並不能等同於親子閱讀。更不要僅僅讓孩子獨自一個人去聽故事。

4 要素四:適時的互動幫助孩子理解 一個完整的親子閱讀過程中,離不開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根據故事情節做一些提問,或者根據實際情況與孩子做一些溝通很重要。例如:五歲的孩子讀一本叫做《金老爺買鐘》的繪本。繪本裡金老爺先是為了判斷自己的一個鐘錶究竟是否準時而陸續買了好多鐘錶掛在屋子不同的房間裡,這樣他看來看去,鐘錶總是不準時。他很苦惱的找來鐘錶師傅,而鐘錶師傅則挨個房間走過去,告訴他時間的不停變化……
當時故事裡面的金老爺看到客廳的鐘是5:00,而去了閣樓卻發現鐘錶是5:01,就認定時間是不準確的。也許孩子這時候是一臉懵懂的樣子,爸爸媽媽就知道了時間對於他來講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於是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一個小小的實驗:比如把一個鐘錶放在臥室裡,而把另一個鐘錶放在了樓下……就這樣先是用實際的例子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時間的變化,然後可以和他聊起關於時間的公平性,它對於所有的人來講都是一天24小時,還可以聊起如何善於利用時間,如何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集約做好不同的事情……。經過理解,你的孩子可能會表示明天早上他可以起床後先把水煮上,在煮水的過程中刷牙洗臉,等刷牙洗臉完畢正好可以喝水。這樣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做好需要做的事情了等等,諸如此類理解時間概念的語言和想法了。

5 要素五:總結回顧與展望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帶給孩子是一種美與愛的體驗,而一個優秀的親子閱讀過程,則可以帶給孩子一種質的改變。同樣,雖然是孩子的繪本,但家長只要用心體會,也可以在繪本裡面感知到對自己的提升。所以,親子閱讀絕不僅僅是家長得空時給孩子念的一本書,講的一個故事,而應該是家長與孩子的一個共同昇華的過程。也許不經意間孩子就會指著書裡的某位媽媽的形象告訴你:“媽媽,那天你就這樣!”你一看圖片中那位元熊仔媽媽,一隻手掐腰,一隻手指著小熊仔正在吧啦吧啦的責怪孩子做了錯事。當孩子再指出嗎的衝動或者媽媽的某種行為時,媽媽只要做到愉快的接受,並努力改正。繪本也能夠帶給媽媽改變,讓媽媽可以更加溫潤柔和。媽媽和孩子一起在繪本裡學習,成長!
想像一下,當每晚親子閱讀結束後,媽媽輕輕的告訴孩子:“寶貝我愛你,晚安!”孩子也會滿足的摟著媽媽的脖子,由衷的說:“媽媽,我也愛你!晚安!”透過隱約的光,看著孩子慢慢進入夢鄉的模樣,媽媽一定可以感受到自己能夠帶給孩子的,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多是精神上的鼓勵吧!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其實在繪本的世界,也可以如是解釋:“繪本中自有人生百態,繪本中自有廣闊天地,繪本中自有寬泛學識。”和孩子一起,養成有品質的親子閱讀習慣吧!這是一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盡可能多一些乾脆有力的聲音、避免那種磨磨唧唧的自我帶動。同樣鼓勵親子閱讀中父親的參與。父親能夠從另外的角度,不同的視野和孩子進行與媽媽不一樣的互動。
另外在某一個時期,孩子會對某一個故事或者某一類故事感興趣,百聽不厭。家長縱然再全身心投入的去講,也會有些懈怠在裡面。這時候就想辦法讓孩子參與到故事中去,就是我們所謂的“代償”,讓孩子成為故事裡的某一個人,和你一起互動。按照書本情節來一次,改變書本結局再來一次。尤其是針對某些對話類很強的故事,可以直接改編;而敘述感很強的故事,就放手讓孩子和家長一起來吧,且編且講且開心!
以上所有的一切基礎在於家長能夠繪聲繪色的講述一個故事,如果不能夠,請家長多聽一些網路上講的故事,努力去模仿,而不能寄希望僅僅讓孩子跟著影音資料去聽故事。不要以為摟著孩子一起聽故事也是親子閱讀,共同聽故事也可以算是親子閱讀的一種,並不能等同於親子閱讀。更不要僅僅讓孩子獨自一個人去聽故事。

4 要素四:適時的互動幫助孩子理解 一個完整的親子閱讀過程中,離不開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根據故事情節做一些提問,或者根據實際情況與孩子做一些溝通很重要。例如:五歲的孩子讀一本叫做《金老爺買鐘》的繪本。繪本裡金老爺先是為了判斷自己的一個鐘錶究竟是否準時而陸續買了好多鐘錶掛在屋子不同的房間裡,這樣他看來看去,鐘錶總是不準時。他很苦惱的找來鐘錶師傅,而鐘錶師傅則挨個房間走過去,告訴他時間的不停變化……
當時故事裡面的金老爺看到客廳的鐘是5:00,而去了閣樓卻發現鐘錶是5:01,就認定時間是不準確的。也許孩子這時候是一臉懵懂的樣子,爸爸媽媽就知道了時間對於他來講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於是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一個小小的實驗:比如把一個鐘錶放在臥室裡,而把另一個鐘錶放在了樓下……就這樣先是用實際的例子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時間的變化,然後可以和他聊起關於時間的公平性,它對於所有的人來講都是一天24小時,還可以聊起如何善於利用時間,如何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集約做好不同的事情……。經過理解,你的孩子可能會表示明天早上他可以起床後先把水煮上,在煮水的過程中刷牙洗臉,等刷牙洗臉完畢正好可以喝水。這樣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做好需要做的事情了等等,諸如此類理解時間概念的語言和想法了。

5 要素五:總結回顧與展望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帶給孩子是一種美與愛的體驗,而一個優秀的親子閱讀過程,則可以帶給孩子一種質的改變。同樣,雖然是孩子的繪本,但家長只要用心體會,也可以在繪本裡面感知到對自己的提升。所以,親子閱讀絕不僅僅是家長得空時給孩子念的一本書,講的一個故事,而應該是家長與孩子的一個共同昇華的過程。也許不經意間孩子就會指著書裡的某位媽媽的形象告訴你:“媽媽,那天你就這樣!”你一看圖片中那位元熊仔媽媽,一隻手掐腰,一隻手指著小熊仔正在吧啦吧啦的責怪孩子做了錯事。當孩子再指出嗎的衝動或者媽媽的某種行為時,媽媽只要做到愉快的接受,並努力改正。繪本也能夠帶給媽媽改變,讓媽媽可以更加溫潤柔和。媽媽和孩子一起在繪本裡學習,成長!
想像一下,當每晚親子閱讀結束後,媽媽輕輕的告訴孩子:“寶貝我愛你,晚安!”孩子也會滿足的摟著媽媽的脖子,由衷的說:“媽媽,我也愛你!晚安!”透過隱約的光,看著孩子慢慢進入夢鄉的模樣,媽媽一定可以感受到自己能夠帶給孩子的,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多是精神上的鼓勵吧!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其實在繪本的世界,也可以如是解釋:“繪本中自有人生百態,繪本中自有廣闊天地,繪本中自有寬泛學識。”和孩子一起,養成有品質的親子閱讀習慣吧!這是一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