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患病時的飲食原則

小兒一方面新陳代謝旺盛, 生長發育迅速, 需要較多能量;另一方面小兒的臟腑功能還不十分強大, 所以小兒在患病後, 供需就出現了矛盾。 常見情況就是病間或病後影響胃口, 若餵養不當則易導致營養不良或生長發育緩慢。 故應根據小兒患病時各種不同情況安排飲食。 其基本原則如下:

(1)保證基本需要, 且對患病後影響胃口的小兒, 應儘量保證其基本需要量, 但不強調填塞, 以免引起小兒反感而厭食。

(2)選擇適當的食物。 一般情況下宜挑選不厚膩、甘味而比較清淡爽口易消化的食品, 同時應注意食品的新鮮、色香味以及新穎性,

Advertisiment
以促進食欲。 故患病時應儘量不使小兒胃口受到影響。 一旦減弱則以保證基本營養, 適當減少每餐食量, 先減輔助食品, 必要時減主食為原則, 但可增加每日餵食次數, 使一日進食量不減。 如腹瀉時, 只要小兒胃口不減, 不主張減少或停止喂哺乳品, 對失水量多的腹瀉患兒應及時增加水分。 應注意的是避免食用促使腹瀉的食品, 如香蕉等。 對大便中脂肪含量較多的小兒, 可加1/3水或米湯稀釋牛乳, 母乳餵養者可縮短每次哺乳時間, 可適當增加喂哺次數, 使每日總哺乳量不減。 對年長兒應控制有渣飲食及其不易消化的食品。 如患腎臟病、糖尿病、貧血、肝炎等特殊情況時應遵照醫囑適當補充營養,
Advertisiment
但應嚴格掌握注意事項, 不能操之過急。

(3)注意合理烹調。 為不影響小兒患病時的胃口, 可以改變烹調方法, 如包餛飩、餃子調劑胃口, 同時減少油膩、甜食, 儘量在色香味上多想辦法。 對不同時期的小兒選擇相適應的食品進行烹調, 並多給予照顧, 想辦法增加小兒進食量。

(4)適當安排餐次。 對患病時胃口不好的小兒, 可靈活掌握餵食的次數, 以少食多餐為原則, 減少零食, 不過分強迫進食, 並注意食品保溫, 進食時間不宜太長, 食後可喂少許白開水。 在身體好轉、食欲增強時, 不妨每日增加1~2餐次, 但每餐量不可隨意增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