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兒童對空間的探索和認知


孫瑞雪早教專欄  column

著名早教專家, “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教育精神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我國系統引進、實施國際蒙特梭利教育第一人。 她發展和延伸了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論, 其教育專著《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在家長中廣為流傳。

空間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個敏感期, 因為透過時間和空間, 我們一下被界定為地球上一個物質的形態。 所有的孩子出生時從子宮摔落到一個大空間中, 首先要知道的必須是時間和空間, 他必須學會在空間中使用自己的身體, 然后透過超越自己的身體,

Advertisiment
探索這個物質世界的空間, 才能夠把自我跟現有的物質世界完好的結合在一起。

很早的時候國際上就有一個實驗叫“試崖實驗”, 兒童在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個在視覺上表現出低洼的部分都不會爬過去, 這證明兒童對環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衛意識的。

滿滿喜歡尋找下水井蓋上的洞洞, 然后將小東西從洞眼兒塞進去;在墻上發現一個洞眼兒, 也會往里面塞東西。 塞東西到一個洞洞里成了他樂此不疲的工作。 媽媽看他忙, 雖然不打斷他, 卻滿是疑惑。

兒童空間敏感期的發展從0 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 歲。 他首先會發現這一物體和那一物體是分離的, 所以他喜歡把一些東西從高處撥到地上, 然后尋找, 再拿到高處,

Advertisiment
撥下來。 慢慢發現:一個空間里邊的能抖出來, 外邊的能塞進去。 所以兒童見了洞洞就會把一個東西塞進去, 這個活動在兒童一歲左右的時候非常頻繁。 接著兒童會對一個狹小的空間非常感興趣, 比如鉆到大衣柜里、桌子下面玩耍。 之后兒童對爬到某個高處開始有興趣, 我們常常看見小朋友反復爬樓梯, 實際上, 這都是兒童在運用身體對空間把握的一個過程。 這時候的孩子對爬窗臺、爬桌子、爬樓梯、爬欄桿都會有巨大的興趣。

這個期間過去以后兒童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 開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躍, 這個過程除了兒童在感受空間的大小外, 他還在用他的皮膚、他的肌肉來感知這個空間有多大、多高、多遠。 他們發現自己從這個高度往下跳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心理已經能夠承受了, 兒童就會跳下去。 兒童透過經驗發現對這一空間高度得到把握, 能夠再一次承受, 就會探索更高的空間。 所以空間的把握, 完全取決于一個人在心靈上能夠承受多大的一個空間的狀態, 這決定了兒童未來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 為未來發展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空間的敏感期可能給家長造成的危機感比較大。 很多媽媽害怕, 不許孩子趴在桌子上, 不許從窗臺上往下跳, 不許孩子鉆到一個小地方……實際上很早的時候國際上就有一個實驗叫“試崖實驗”, 兒童在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個在視覺上表現出低洼的部分都不會爬過去, 這證明兒童對環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衛意識的。

Advertisiment
我們可以跟在孩子幾米以外保護他, 而不要沒完沒了地嘮叨, 不要設置那么多的限制, 不要在孩子剛有點不平衡的時候就把手支上去扶住。 媽媽需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 不要把這種危險“說”給孩子, 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感, 破壞兒童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 同時也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告訴家長的還是那一句話: 給孩子愛和自由。 所有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會有這樣的需求, 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探索是兒童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一個突破極限的過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