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夏日常見病的防治

急性胃炎、腸炎是夏季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主要原因為飲食失調, 如進食過量的冷飲、水果等。 臨床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不思飲食, 嚴重的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的紊亂, 如果進食了被細菌感染的食物, 還會出現發熱、寒戰, 嚴重的還會出現驚厥。  

一旦出現了上述症狀, 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便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好發於夏季, 病原體為柯薩奇A 組病毒, 多見於嬰幼兒, 起病急驟,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持續高熱, 咽痛, 流涎, 拒食、嘔吐等, 體檢可發現咽部數個灰白色皰疹,

Advertisiment
周圍繞以紅暈, 1-2日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 皰疹也可以發生於口腔的其他部位, 由於皰疹非常疼痛, 所以患兒經常是哭鬧不安, 幾天不能進食, 出現精神不振, 尿少等脫水症狀。

咽結合膜熱是另一種夏季多發的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以發熱、咽炎、結膜炎為特徵, 病原體為腺病毒3、7型, 呈散發或小流行, 臨床表現為高熱, 咽痛, 眼部刺痛, 有時伴有消化道症狀。 體檢可發現咽部充血、有白色點塊狀分泌物, 一側或兩側結膜炎, 可伴有球結膜出血, 頸及耳後淋巴結增大。 上述兩種疾病均為病毒感染引起, 但由於嬰幼兒的免疫力差, 一部分患兒會繼發細菌感染, 引起細菌性中耳炎, 鼻竇炎、扁桃體炎、喉炎及支氣管炎、肺炎等,

Advertisiment
個別患兒會並發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等。

臨床治療主要針對發熱, 可選用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冰枕等, 還可以口服撲熱息痛、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藥, 口服一些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 如:板藍根沖劑、雙黃連口服液等, 一般來說不用抗菌素, 如果繼發了細菌感染可選用青黴素, 先鋒黴素等抗感染治療。

家庭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讓患兒充分的休息, 不要送去幼稚園或學前班等, 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要讓患兒多飲水, 進易消化的半流食, 不要吃過熱的食物, 以免加重口腔的疼痛, 另外要注意患兒的發熱情況, 如果患兒體溫持續在39℃度以上, 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皰疹性咽峽炎及咽結合膜熱均為自限性疾病,

Advertisiment
如果不繼發細菌感染或出現其它合併症, 一般1-2周就可自愈。

俗話說“病從口入”, 所以要想預防消化道疾病, 首先必須管住孩子們的“嘴”, 要規律飲食, 由於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 容易出現消化功能紊亂, 所以, 進食生冷食品要適量, 不要吃流動攤販的食品及冷飲, 不要吃冰箱中存放過久的食品。 儘量少吃街邊的燒烤食品。

其次, 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飯前、便後一定要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 玩具也要定期消毒。

非感染性腹瀉, 不要濫用抗生素, 感染性腹瀉要儘量隔離, 防止交叉感染。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傳染病的預防也非常主要, 在疾病的高發季節, 要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多飲水, 多進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Advertisiment
補充大量的維生素C, 保持大便通暢, 加強體格鍛煉以增強抗病能力。  

避免長時間的吹電風扇及空調, 居室每天開窗通風半小時以上, 注意休息, 避免過勞。

夏季寶寶最容易得的七大常見病

1、高溫天防止中暑

夏天容易出汗, 寶寶皮膚汗腺發育未完全, 體內水分貯存量有限, 流汗過多容易引起脫水休克。

呼吸是人體自身散熱的重要方式, 因為肺部是除了皮膚外的次要散熱器官, 呼氣時可將肺中的熱氣排出體外(占排熱量的百分之十)。 但如果環境的溫度高過體溫, 吸入的是熱空氣, 則甚至反而會使體溫上升, 由於寶寶在夏天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呼吸調節體溫, 容易發生暑熱傷害。

如果寶寶先是膚色發紅, 觸摸寶寶的皮膚能感覺到乾燥發熱。

Advertisiment
寶寶煩躁不安, 有的會哭鬧, 呼吸及脈搏加速, 接著會顯得倦怠、昏眩、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 測量體溫時可高達39℃以上。 寶寶很有可能就是中暑。 媽媽們應有效地調節室內溫度、保持四周環境通風, 溫度適宜。

2、寶寶脫水要注意

醫學上稱為嬰兒夏季脫水熱。 脫水前期無明顯症狀, 寶寶一旦有不明原因的哭鬧不停、煩躁不安, 媽媽就要小心了。 出現這種現象, 媽媽們應及時給寶寶補充足量的水分。 該症是因炎夏氣溫高、氣候乾燥, 寶寶通過排汗而丟失大量的水分所致。 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 就會引起寶寶發熱, 有時體溫可達39℃到42℃。

3、飲水不足也會引起腹瀉

天熱, 寶寶大量出汗, 如果飲水不足, 體內消化液, 如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都減少,影響到寶寶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寶寶就極容易腹瀉。寶寶感染後一般出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的臨床症狀,即水樣腹瀉,伴有發燒、嘔吐和腹痛,腹瀉物多為白色米湯樣或黃綠色蛋花樣稀水便,有惡臭,嚴重者可因脫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併發症導致死亡。

4、警惕夏季傷風感冒

夏天的特點就是烈日炎炎,離寒冷遠了離感冒似乎也遠了。但其實,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以及皮膚散熱、保溫調節功能都差,夏天室內空調環境、室外高溫,室內外溫差大,寶寶就很容易在夏日裡傷風感冒。寶寶的症狀表現為:不出汗,口渴、尿多、食欲不振、面色蒼白而且煩躁不安,病程可持續1-2個月。因此要求媽媽們要注意通風及溫度的控制,要經常讓寶寶在較陰涼的地方休息,無論室外或室內都要保持清潔衛生、乾燥通風,並及時給寶寶多喂些淡鹽涼開水。

5、蚊蟲叮咬易引起皮膚病

夏天也是蚊蟲活動的時節。寶寶幼嫩的皮膚就成了攻擊物件,它們比成人更容易被蚊蟲叮咬。寶寶很容易抓破皮膚而引起細菌感染,因此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蚊蟲,寶寶的手腳被蚊蟲叮咬後,會留下色素沉積,而反復抓破結疤可能會留下像小紅豆一樣的疤痕,也就是所謂的“紅豆冰”現象。它不僅僅有礙肌膚的美觀,嚴重的還會轉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媽媽們應在每天睡覺之前,噴灑無毒害的殺蟲劑,或者給寶寶使用蚊帳。出行的時候可以帶上萬金油、綠油精等藥膏。

6、戶外活動防曬傷

夏天隨著戶外活動的增加,曬傷的可能性也隨之大增。曬傷後寶寶皮膚會變紅,有刺痛和瘙癢感,有的寶寶會哭鬧,而有的寶寶則只會在皮膚脫皮或刺痛感來的時候才表現出煩躁不安。有些媽媽不願意為剛出生的寶寶用防曬霜,認為寶寶不需要,或是擔心防曬乳液會傷害寶寶的嬌嫩皮膚,而事實上六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就可以開始用防曬乳液了。長時間在戶外,可選擇防曬係數15-25的防曬乳液,每隔4-5小時給寶寶擦一次。

7、謹防外傷感染

蚊蟲叮咬後,寶寶抓破傷口,如果細菌侵入,就很容易形成傷口感染。所以在寶寶被蚊蟲叮咬後,最好馬上給寶寶搽上專用藥水,防止因瘙癢引起的抓撓。

如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都減少,影響到寶寶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寶寶就極容易腹瀉。寶寶感染後一般出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的臨床症狀,即水樣腹瀉,伴有發燒、嘔吐和腹痛,腹瀉物多為白色米湯樣或黃綠色蛋花樣稀水便,有惡臭,嚴重者可因脫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併發症導致死亡。

4、警惕夏季傷風感冒

夏天的特點就是烈日炎炎,離寒冷遠了離感冒似乎也遠了。但其實,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以及皮膚散熱、保溫調節功能都差,夏天室內空調環境、室外高溫,室內外溫差大,寶寶就很容易在夏日裡傷風感冒。寶寶的症狀表現為:不出汗,口渴、尿多、食欲不振、面色蒼白而且煩躁不安,病程可持續1-2個月。因此要求媽媽們要注意通風及溫度的控制,要經常讓寶寶在較陰涼的地方休息,無論室外或室內都要保持清潔衛生、乾燥通風,並及時給寶寶多喂些淡鹽涼開水。

5、蚊蟲叮咬易引起皮膚病

夏天也是蚊蟲活動的時節。寶寶幼嫩的皮膚就成了攻擊物件,它們比成人更容易被蚊蟲叮咬。寶寶很容易抓破皮膚而引起細菌感染,因此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蚊蟲,寶寶的手腳被蚊蟲叮咬後,會留下色素沉積,而反復抓破結疤可能會留下像小紅豆一樣的疤痕,也就是所謂的“紅豆冰”現象。它不僅僅有礙肌膚的美觀,嚴重的還會轉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媽媽們應在每天睡覺之前,噴灑無毒害的殺蟲劑,或者給寶寶使用蚊帳。出行的時候可以帶上萬金油、綠油精等藥膏。

6、戶外活動防曬傷

夏天隨著戶外活動的增加,曬傷的可能性也隨之大增。曬傷後寶寶皮膚會變紅,有刺痛和瘙癢感,有的寶寶會哭鬧,而有的寶寶則只會在皮膚脫皮或刺痛感來的時候才表現出煩躁不安。有些媽媽不願意為剛出生的寶寶用防曬霜,認為寶寶不需要,或是擔心防曬乳液會傷害寶寶的嬌嫩皮膚,而事實上六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就可以開始用防曬乳液了。長時間在戶外,可選擇防曬係數15-25的防曬乳液,每隔4-5小時給寶寶擦一次。

7、謹防外傷感染

蚊蟲叮咬後,寶寶抓破傷口,如果細菌侵入,就很容易形成傷口感染。所以在寶寶被蚊蟲叮咬後,最好馬上給寶寶搽上專用藥水,防止因瘙癢引起的抓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