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科醫師黃瑽甯:兩歲幼兒的身心到底適不適合上幼幼班?

咳嗽、流鼻涕、發燒??不到一歲的寶寶, 為什麼生病一直好不了? 如果家中寶貝送到托嬰中心後出現這種狀況, 可能是“托嬰中心症候群”。

兩歲適合上幼幼班嗎?

有一位屬名想破頭的媽媽問我:政府育嬰假的美意只有兩年, 兩年“大限”一到, 就必須面臨重回職場與把幼兒送交保姆或幼幼班的抉擇。 兩歲幼兒的身心到底適不適合上幼幼班?

這個問題有很多面向需要討論, 簡單來說, 我的建議是三歲以上再進入團體生活比較好。 我一直認為“鼓勵生育”的政策, 應該包含“鼓勵自己帶小孩”;所謂的“自己”, 可以包括爸爸、媽媽、祖父母,

Advertisiment
或是可信任的固定保母。 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也在十字路口想破頭的爸媽們。

***

我的一對夫妻朋友是雙薪家庭, 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寶寶, 但因為工作忙碌、有房貸要背, 年邁的雙親也無法照顧孫女, 不得已之下, 只好白天把女兒送托嬰中心。 經過短短兩個月, 他女兒的咳嗽、鼻涕從來沒停過, 腹瀉了一個星期, 最近連續發燒十天。

媽媽忍不住打電話給我, 想評估這八個月大的寶寶是不是“免疫功能出了問題”, 希望能抽血檢驗一下。

這在門診是很常見的情形, 每次碰到這樣的描述, 我就會在這些孩子的病歷上標記“托嬰”二字, 代表一個非正式的診斷, 昵稱為“托嬰中心症候群”。 事實上, 這些寶寶並非如家長所說的“連續感冒兩個月”,

Advertisiment
也不可能會“發了十天的燒”;他們只是不間斷的、密集的、連續好幾次的病毒感染, 造成生病不停的假像。 更糟糕的是, 爸爸媽媽常為了照顧生病的寶寶, 睡眠不足加上心力交瘁, 很快的全家人都中了鏢, 一家子是愁雲慘霧, 更加添了育兒的挫折感。

仔細想想, 嬰兒的抵抗力那麼弱, “托嬰中心症候群”其實是個很自然的結果, 一點也不令人驚訝。 怎麼說呢?

原始版抗體只能用到六個月大

回想到最起初懷孕時期, 胎兒安然躺臥在媽媽肚子裡, 此時子宮與胎盤會幫忙把壞東西都阻擋在外, 因此大部分的細菌與病毒, 是無法入侵到寶寶身上的。 換句話說, 胎兒的免疫系統, 在母體裡是處於備戰的狀態,

Advertisiment
不需要真正面對敵人, 也從來沒有實戰的經驗。

隨著嬰兒呱呱墜地, 小生命的免疫系統終於開始啟動, 過去是紙上談兵, 如今是真槍實彈了。 幸好, 在嬰兒六個月大之前, 媽媽還留有許多抗體在寶寶的血液中, 可幫助寶寶殺敵, 這些抗體叫做“IgG”, 或稱為“免疫球蛋白G”。 寶寶因為擁有母體的免疫球蛋白G, 至少保留了一項自衛的武器, 才不至於兵荒馬亂, 在戰場上提前陣亡。

除了免疫球蛋白G之外, 媽媽還提供“升級”的服務, 這項升級服務則是來自於母乳。 這樣說吧, 出生時給寶寶的免疫球蛋白G, 就像是媽媽一生的免疫力精華:只要媽媽過去曾得過什麼病、暴露過什麼樣的病菌, 都會在出生的時候藉由免疫球蛋白G版本, 傳授給寶寶。

Advertisiment
但生完小孩之後, 媽媽還是有可能會得到新的感冒、新的病毒, 而這些新的疾病所產生的抗體, 已經來不及送給寶寶當做禮物了。 沒關係, 上帝已經幫我們想好辦法了, 只要寶寶“上網更新”, 藉由媽媽哺喂母乳, 母體新鮮製造的“升級版抗體”就會傳輸給寶寶, 提供“更新的保護”。 這些藉由母乳更新的抗體和“原始版”不太一樣, 他們叫做“IgA”, 或稱為“免疫球蛋白A”。

現在我們知道了, 原始版的免疫球蛋白G只能使用六到八個月;然而升級版的免疫球蛋白A, 只要寶寶“上網更新”喝母奶, 就可以不間斷的獲得母體提供的最新武器。 然而必須要注意的是, 這些免疫球蛋白A經過冷藏、冷凍之後, 攻擊力就會變弱, 所以親喂永遠比瓶喂好, 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Advertisiment

自身抗體尖兵到七歲才夠完備

回到寶寶自己的免疫系統, 在媽媽的兩種“傭兵”保護之下, 也開始慢慢的茁壯。 其中有一種比較衝動、卻不用大腦的軍隊, 很快的會被建立, 這種抗體叫做“IgM”, 或稱為“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M大軍碰到入侵的病毒、細菌, 只會大喊“沖啊!”並殺紅了眼, 卻沒什麼戰略, 也沒有免疫記憶。 因此如果下次又碰到同樣的入侵者, 免疫球蛋白M根本不記得, 還是當做新的敵人, 但至少殺得很賣力。 這樣的笨笨軍團大概在一歲左右就建立完全, 和大人的程度相當。

當然寶寶也會慢慢建立另一種更老謀深算的軍團, 也就是剛才有提到的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G是很聰明的抗體, 雖然面對細菌、病毒的時候反應比較緩慢, 但他們會仔細尋找敵人最致命的攻擊部位,讓細菌、病毒一刀斃命。不只如此,免疫球蛋白G一旦建立起機能之後,會有免疫記憶,下次碰到同樣的敵人,就不用再重新摸索,可以很快的發動攻勢,這就是他們的特色所在。因為免疫球蛋白G的建立是慢工出細活,要到孩子七、八歲的時候,抗體濃度才會和成人相當。

細菌、病毒不打你,打誰呢?

經過以上的免疫學大綱,各位應該不難理解“托嬰中心症候群”發生的原因吧。就我的觀察,托嬰中心症候群的寶寶大概都是從七、八個月大的嬰兒開始;在這個年齡層,媽媽送給寶寶的免疫球蛋白G已經過了有效期限,功成身退,所以少了一個武器。此外,送托嬰中心的寶寶當然不可能親喂母乳,所以“升級版的抗體”要不就是減弱,再不就是根本沒有(喝配方奶),因此又少了一個武器。再加上七、八個月大的嬰兒,連笨笨軍團(IgM)都未成熟,更遑論聰明軍團(IgG)的建立,慘上加慘,此時可謂四大皆空,細菌、病毒不打你,要打誰呢?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嬰兒進入託嬰中心的前三個月,會增加兩到三倍的肺炎鏈球菌感染,造成反復的中耳炎、細菌性肺炎等。愈早進入託嬰中心的嬰兒,得到中耳炎的機率就愈高。一歲以下就送到托嬰中心的孩子,因為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機率高達三四%,一歲到兩歲才進托嬰中心的孩子仍高達二八%。住院率最高的孩子通常有下列三個特色:三歲以下、最近一年剛進托嬰中心、家裡沒有其他兄弟姊妹的獨生子女。

所以說,這些反復似乎永無止境感染的孩子,事實上都沒有基因的問題,也沒有什麼先天性免疫不全的毛病。他們只是在免疫還不成熟的時候,羊入虎口的被送進托嬰中心,在那邊努力的對抗排山倒海而來的病毒與細菌,如此而已。

牢記“洗手,洗手,再洗手!”

有時候我會這樣安慰無法改變現狀的家長:“反正這些病毒都是要面對的,早面對晚面對而已。現在提早生病,將來就比較不會生病。而且,根據衛生理論,小時候髒髒,長大過敏的機率比較低喔!”

大部分家長聽我這樣說,只能苦笑而接受事實。但老實說,我只是想讓他們心裡好過些,這邏輯不見得完全正確。

雖然“衛生理論”告訴我們“小時候髒髒,長大比較不會氣喘。”但小時候髒髒的環境,是指接觸到農場裡大自然所存在的細菌、分枝桿菌等,而不是呼吸道病毒。所以除非您選擇的托嬰中心是在清境農場,不然可能沒有辦法得到任何“小時候髒髒”的好處。更壞的消息是,這些在托嬰中心與幼稚園流行的病毒,有些還會“誘發”過敏體質,將來氣喘的機率搞不好更高。這些錯綜複雜的免疫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因此千萬不要有不實的期待。

另外根據研究,有少部分托嬰中心發生的群聚感染,都還是醫生護士污染的手所傳播的。因此,萬一您的孩子“已經”在托嬰中心或幼幼班,暫時無法自拔,只能提醒護理人員和老師“洗手,洗手,再洗手!”做好個人衛生。當然也拜託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長,即便是多輕微的感冒,都一定要誠實請假在家休息。

自我保護的部分,就是在托嬰以外的時間,儘量親喂母乳(祈禱寶寶沒有乳☆禁☆頭混淆);該接種的疫苗趕快按時接種,包括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水痘疫苗等。因為當寶寶反復感染生病,除非症狀有點嚴重,不然儘量少吃感冒藥,以免寶寶吃太多的藥物,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準備懷孕生小孩的家長一個提醒。我一直認為“鼓勵生育”的政策,應該包含“鼓勵自己帶小孩”;所謂的“自己”,可以包括爸爸、媽媽、祖父母,或是可信任的固定保母。這樣不只對孩子的健康有益,心理的依附感也可以被建立。好好思考一下吧。

但他們會仔細尋找敵人最致命的攻擊部位,讓細菌、病毒一刀斃命。不只如此,免疫球蛋白G一旦建立起機能之後,會有免疫記憶,下次碰到同樣的敵人,就不用再重新摸索,可以很快的發動攻勢,這就是他們的特色所在。因為免疫球蛋白G的建立是慢工出細活,要到孩子七、八歲的時候,抗體濃度才會和成人相當。

細菌、病毒不打你,打誰呢?

經過以上的免疫學大綱,各位應該不難理解“托嬰中心症候群”發生的原因吧。就我的觀察,托嬰中心症候群的寶寶大概都是從七、八個月大的嬰兒開始;在這個年齡層,媽媽送給寶寶的免疫球蛋白G已經過了有效期限,功成身退,所以少了一個武器。此外,送托嬰中心的寶寶當然不可能親喂母乳,所以“升級版的抗體”要不就是減弱,再不就是根本沒有(喝配方奶),因此又少了一個武器。再加上七、八個月大的嬰兒,連笨笨軍團(IgM)都未成熟,更遑論聰明軍團(IgG)的建立,慘上加慘,此時可謂四大皆空,細菌、病毒不打你,要打誰呢?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嬰兒進入託嬰中心的前三個月,會增加兩到三倍的肺炎鏈球菌感染,造成反復的中耳炎、細菌性肺炎等。愈早進入託嬰中心的嬰兒,得到中耳炎的機率就愈高。一歲以下就送到托嬰中心的孩子,因為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機率高達三四%,一歲到兩歲才進托嬰中心的孩子仍高達二八%。住院率最高的孩子通常有下列三個特色:三歲以下、最近一年剛進托嬰中心、家裡沒有其他兄弟姊妹的獨生子女。

所以說,這些反復似乎永無止境感染的孩子,事實上都沒有基因的問題,也沒有什麼先天性免疫不全的毛病。他們只是在免疫還不成熟的時候,羊入虎口的被送進托嬰中心,在那邊努力的對抗排山倒海而來的病毒與細菌,如此而已。

牢記“洗手,洗手,再洗手!”

有時候我會這樣安慰無法改變現狀的家長:“反正這些病毒都是要面對的,早面對晚面對而已。現在提早生病,將來就比較不會生病。而且,根據衛生理論,小時候髒髒,長大過敏的機率比較低喔!”

大部分家長聽我這樣說,只能苦笑而接受事實。但老實說,我只是想讓他們心裡好過些,這邏輯不見得完全正確。

雖然“衛生理論”告訴我們“小時候髒髒,長大比較不會氣喘。”但小時候髒髒的環境,是指接觸到農場裡大自然所存在的細菌、分枝桿菌等,而不是呼吸道病毒。所以除非您選擇的托嬰中心是在清境農場,不然可能沒有辦法得到任何“小時候髒髒”的好處。更壞的消息是,這些在托嬰中心與幼稚園流行的病毒,有些還會“誘發”過敏體質,將來氣喘的機率搞不好更高。這些錯綜複雜的免疫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因此千萬不要有不實的期待。

另外根據研究,有少部分托嬰中心發生的群聚感染,都還是醫生護士污染的手所傳播的。因此,萬一您的孩子“已經”在托嬰中心或幼幼班,暫時無法自拔,只能提醒護理人員和老師“洗手,洗手,再洗手!”做好個人衛生。當然也拜託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長,即便是多輕微的感冒,都一定要誠實請假在家休息。

自我保護的部分,就是在托嬰以外的時間,儘量親喂母乳(祈禱寶寶沒有乳☆禁☆頭混淆);該接種的疫苗趕快按時接種,包括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水痘疫苗等。因為當寶寶反復感染生病,除非症狀有點嚴重,不然儘量少吃感冒藥,以免寶寶吃太多的藥物,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準備懷孕生小孩的家長一個提醒。我一直認為“鼓勵生育”的政策,應該包含“鼓勵自己帶小孩”;所謂的“自己”,可以包括爸爸、媽媽、祖父母,或是可信任的固定保母。這樣不只對孩子的健康有益,心理的依附感也可以被建立。好好思考一下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