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傷害孩子聽力的五種行為

一、讓9歲以下孩子戴耳機

兒科專家強調, 家長一定不要讓9歲以下的孩子戴耳機, 尤其是是給嬰幼兒戴耳機聽身歷聲樂。 嬰幼兒聽覺器官尚處於發育時期, 家長如果給嬰幼兒戴上身歷聲耳機聽音樂, 其聲壓將影響幼兒脆弱的器官組織, 刺激很薄的鼓膜使之非常興奮, 長此下去就會導致聽覺疲勞, 損害聽覺器官。

給嬰幼兒聽身歷聲音樂時, 一定要調小音量, 而且不能一直給寶寶聽, 聽一會兒就休息一會兒, 絕對不能戴著耳機聽音樂。 連戴兩小時的耳機就損傷聽力而且不能恢復。 此外, 儘量別讓孩子在嘈雜的環境裡聽音樂,

Advertisiment
聽力神經在不同環境裡對外界傳入聲音的分貝要求不一樣, 即使聽歌感覺一樣但嘈雜環境對耳膜的傷害更大。

二、帶學齡前孩子去KTV、酒吧、電影院

父母在平常就要有意識的帶孩子避開噪音污染, 特別是娛樂性雜訊的污染, 因此像KTV、酒吧、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就不要帶學齡前的孩子去, 也不要讓孩子直接使用耳機。 此外, 家長給孩子挑選玩具時儘量別選擇噪音玩具來傷害寶寶稚嫩的聽覺器官。 給寶寶聽音樂時儘量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三、給寶寶穿叫叫鞋

“嘰嘰”的叫叫鞋能讓父母聽到20米外寶寶的腳步聲, 但是鞋子發出的聲音通過身體傳遞到寶寶耳朵時, 寶寶聽到的聲音別旁人聽到的大很多。

Advertisiment
而且現在市面上鞋子品質良莠不齊, 叫叫鞋的發聲設備品質不過關的話, 就變成刺耳的噪音損害寶寶聽力了, 其中一隻鞋子不響時, 寶寶走路就會變得一輕一重, 容易導致跛行。

四、給孩子玩發聲玩具

和叫叫鞋的情況類似, 發聲玩具如果音量過大就成了噪音污染, 對於近距離、長時間接觸它們的寶寶來講, 是傷害聽力的近身“殺手”。 所以家長給寶寶買發聲玩具時最後是能調節音量的玩具, 而且要購買聲音品質好的玩具。

五、大音量、近距離的音樂胎教

過度用耳傷害寶寶聽力的事情從胎兒時期就開始發生了, 因為很多孕媽咪在對胎兒做音樂胎教時, 每天都開大音量著來聽, 甚至將大音量的答錄機貼近肚皮,

Advertisiment
想讓肚子裡的寶寶聽得更清楚。 在這種情況下出生的嬰兒經醫院聽力測試後會發現, 寶寶的聽覺神經叢胎兒時期就受到了損傷。

所以, 建議孕媽咪聽胎教音樂時要注意控制音量, 控制時間, 最後在胎兒3個月後才開始音樂調教, 聽音樂時宜在較大的空間環境裡進行, 孕媽咪不要離答錄機或者音箱距離太近, 音量要時鐘, 音樂要選擇節奏舒緩、柔和的古典音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