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家務對孩子人生的影響太大了!

哈佛大學的研究資料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 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 犯罪率是1∶10。 愛幹家務的孩子, 離婚率低, 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另有專家指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美國, 孩子不論年齡大小, 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 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 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 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勞動?

Advertisiment

這些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或許可以借鑒一下

9-24個月:

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 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到垃圾箱裡。

2-3歲:

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 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

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 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裡;幫助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5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

Advertisiment
並能獨立到信箱裡取回信件;自己鋪床;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刀叉開始, 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乾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 並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髒床單拿走, 並拿來乾淨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稚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

6-7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 並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 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美國教育專家的建議:

你的孩子是否已經到了可以幫你幹一些簡單的家務事的年齡,

Advertisiment
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幫助做家務的良好習慣, 來自美國的早期教育專家為您提供以下建議:

如果你曾經有過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經歷, 你就會知道這絕對是一場艱難的戰爭, 一個處於學齡前階段(3-6歲)兒童的孩子已經開始能夠對大人的要求表現出不耐煩和抵制的情緒。 這可能會使你感到與其要求他去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容易。

對父母來說, 剛開始時與其說是讓孩子幫忙, 還不如說是給父母增加負擔。 但這卻是培養孩子養成幫助人的良好習慣的大好時機。 四五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用以完成簡單的家務勞動所要求的良好的協調能力、靈敏度和集中力。

Advertisiment
即使他們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圖, 對孩子來說也家務勞動是益處多多。 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 讓他們發揮自信去獨立完成某件工作。 同時也要幫助孩子理解幫助他人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儘管孩子們會覺得做一些家務勞動是件有趣的事情, 但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卻非易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賴。 所以要求孩子形成作家務的好習慣卻非不可能。

讓孩子輕鬆的養成好習慣

如何讓孩子輕鬆的, 持久地養成這個好習慣, 以下幾點家長必須注意:

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 告訴他, 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 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

Advertisiment
讓全家人一起娛樂。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夠做的家務的清單, 讓他/她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 這會讓他/她感到, 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 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把任務細緻化, 並給孩子做示範

一個整體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並挫敗孩子的積極性。 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裡, 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等), 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你的要求。 另外, 父母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範, 回答他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 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關重要的, 即使他忘記了某個步驟, 不要批評他, 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知道他記住為止。

忘記“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麵包屑清掃乾淨。如果你想讓她幫你收拾飯桌,那末,就只讓她把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房就行了。

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資訊---做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應儘量讓孩子認識到,説明大人儘快做完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她一起玩。

不要強迫孩子

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餘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鐘,十分鐘一到,你必須立刻去收拾你的書桌。”這樣的方式。

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助,而另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計畫: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務的每一步驟繪製一張圖表,每當她順利完成其中的一個步驟,就獎勵她一顆小紅星。當他順利地完成整件任務,獎勵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獎勵,注意了,不要用金錢和物質獎勵。

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重複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乏味。所以應該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傳統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範圍。比如,他應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

忘記“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願。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這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麵包屑清掃乾淨。如果你想讓她幫你收拾飯桌,那末,就只讓她把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房就行了。

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資訊---做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應儘量讓孩子認識到,説明大人儘快做完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她一起玩。

不要強迫孩子

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餘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鐘,十分鐘一到,你必須立刻去收拾你的書桌。”這樣的方式。

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助,而另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計畫: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務的每一步驟繪製一張圖表,每當她順利完成其中的一個步驟,就獎勵她一顆小紅星。當他順利地完成整件任務,獎勵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獎勵,注意了,不要用金錢和物質獎勵。

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重複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乏味。所以應該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傳統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她的工作,就應該給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她的工作範圍。比如,他應經可以熟練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那在你的指導下,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