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孩子的朋友和心理醫生

面對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心理需要和困惑, 做家長的應該怎麼辦呢?最重要的是, 學習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 既做孩子的朋友, 又做孩子的心理醫生, 幫助他們撥開心靈的迷霧。

1.首先必須瞭解孩子

家長首先必須瞭解孩子, 在瞭解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他們, 才能幫助他們。

瞭解, 就必須善於聆聽他們的心聲, 善於和他們溝通。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講出內心的喜怒哀樂, 耐心地聽取他們對周圍事物或發生的事件的評判。 在他們講述的過程中盡可能不要去打斷, 不要急於批評或評價。

當他們講完後,

Advertisiment
你再用十分簡練的語言對他的話做一個概述, 幫他理清思路。 這是他不但獲得了尊重, 也有利於他們搞清自己的思路, 在互相理解與交流中增強家長的尊重與信任。 在人際溝通基礎上, 家長還應培養孩子學會自己與自己溝通, 心理學上稱為內在性的溝通, 即鼓勵孩子時常和自己對話(腦海中的對話), 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 以另一種角度來看自己, 激勵自己。

2.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也是幫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方法之一。 現代的孩子過多的享用和獲取, 他們只能接受愛, 對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辭, 就感到受不了, 就生悶氣, 就發脾氣, 於是家長就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滿情緒。 其實這樣並不能培養出成功的人才。

Advertisiment

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礎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成功人才=認知能力×情緒能力×行為能力。 這其中情緒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如果孩子只能聽讚揚的話, 只能捧著、抱著, 那是很難成功的。

3.做孩子朋友時, 別忘了還是父母

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時, 千萬不要忘記了你還是孩子的父母, 是他們生活、學習的榜樣。

這個界限千萬不可模糊!美國一個青年期研究會的會長約翰.柯爾曼博士認為, 孩子有很多行為都是與成人的行為變化有關。 他說, 成人對自己的習慣、情感和憂慮表現的日益開放, 孩子常常效仿大人, 大人與孩子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了。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孩子為什麼產生不良行為。

要做孩子的老師和心理醫生,

Advertisiment
家長要重視自身榜樣的作用, 要自律。 我們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學習, 自己卻從不學習, 甚至到要晉升考試時, 還作弊;父母要孩子誠實, 自己卻經常撒謊;父母要孩子講究衛生, 自己卻不講衛生。

心理諮詢工作人員經常發現孩子的困惑很多來自家長的行為, 他們會十分困惑地問:為什麼大人那麼“假”?為了減少孩子的這類困惑, 家長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 要求孩子做到的, 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4.要教會孩子欣賞自己, 悅納自己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 也沒有一無是處的。 我們常常發現, 同一群人欣賞一副畫, 有的人讚不絕口, 有的人卻認為一錢不值。 其原因只是人的看法、想法不同而已, 這副畫並沒改變。 我們人更是如此,

Advertisiment
同一個人, 有的人會說你好, 有人也會說你不好, 如因別人一句褒貶之詞, 就把自己搞的情緒振盪不已, 那麼, 你就會被情緒所驅使, 就會陷入“情感的旋渦”。

我們要做情感的主人。 要以我們的榜樣和對孩子的真切鼓舞, 幫助他們在情緒上逐漸學會獨立, 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 都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對於不足有信心趕上, 對自己的優勢要敢於展現。 要相信自己一定是個有價值的人, 是個成功的人。

5.要幫助孩子學會宣洩

當孩子有了不良情緒時, 應該幫助他學會宣洩, 或是讓他到操場去跑一跑, 或是放聲唱一唱, 或者與他信任的人談一談, 這一切都必須讓孩子明確宣洩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環境,

Advertisiment
合適的人選。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時代, 這個時代比他們的先輩生活的時代有更多的機遇, 更好的學習環境, 更安定富足的生活。 可是, 這個時代又對他們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他們不僅面臨著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挑戰, 而且面臨著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戰, 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尤其要經的起競爭和挫折的考驗。

然而, 許多孩子卻常常為一點小事而情緒低落, 他們可以為自己的長相、為自己的成績、為自己的失敗、為自己……而苦惱, 以至不能接受自己。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 就是因為孩子心中有一塊迷霧, 因為他們還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