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好父母的8個智慧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 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 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 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 所以, 我們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 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麼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 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 那麼, 孩子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 事實上, 並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 也並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

Advertisiment
只注重學歷的追求, 實為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度、適應環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不必刻意觀察, 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 不必刻意模仿, 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 我們想要怎樣並不重要, 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在孩子面前, 我們不應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 我們必須小心, 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智慧三、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麼, 叫做有方向;知道怎麼做, 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 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 沒有方法, 方向本身沒有意義。

Advertisiment
父母並不好當, 但是必須當好。 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 我們不可知難而退, 必須探究如何解決。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 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範, 根據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 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境, 以此來實現對孩子的教育。 所以, 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 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智慧五、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 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

Advertisiment
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的好, 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的糟。 孩子帶領整個家庭一起成長, 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 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 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 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 父母是“學”著做的, 不可能一開始就會, 不可能很快就會, 做父母的本領要慢慢練就。 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 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 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於我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方式, 這並不總靠得住。 懂得自我懷疑, 防止固執己見, 抱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態度, 時時謹慎, 用更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 會開闢全新的親子關係和教育境界。

Advertisiment

智慧七、教育是幫助, 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 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常說:小孩子都一樣, 哪有這麼複雜?這是一種“外行”的表現。 人是生而不同的, 各有所長和所短。 有智慧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揚長避短, 但前提是先要發現孩子的所長和所短。 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 而是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天性的個體, 做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揮他天性中的長處, 克服他的短處。 遵照孩子的天性進行幫助, 就會像庖丁解牛一樣遊刃有餘;而忤逆孩子的天性, 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塑造, 就會像螳臂當車一樣自不量力。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Advertisiment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 所以, 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 因此, 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

家庭教育的意義十分關鍵和深遠, 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全部, 除此之外, 還有同齡人和學校的影響。 孩子真正的成熟還需要離開家庭後, 在獨立生活中探索。

對於孩子, 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知曉, 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左右。 我們只需要懂得自己應該做什麼, 並努力做到最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