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的孩子屬哪種性格?

研究表明, 正常兒童在性格和行為方面有許多差異。 兒童心理學家將兒童的性格(或稱氣質類型)分成四大類:

(1)好帶的孩子

即容易適應的孩子, 約占40%。 其特徵是:性格比較溫順, 脾氣好, 生理節律相當規範, 以至大小便排泄都有規律;容易適應新的環境, 與陌生兒童交往能承受大多數挫折而不大憂傷, 積極迎接新的刺激, 對外界變化有較強適應力, 占主導地位的是積極的情緒。

(2)慢半拍的孩子

即慢慢適應的孩子, 約占15%。 其特徵是: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 表現為輕度的消極反應。 對新的環境需經過反復接觸後才慢慢適應,

Advertisiment
往往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從消極轉變為積極, 才能感到舒服。 這類兒童遇到新事物、陌生人或進入學校時會產生憂鬱反應, 但多次接觸後可以變得比較好耐受。 這些兒童活動量少, 有時脾氣不好。

(3)難帶的孩子

即難以適應的孩子, 約占10%。 其特徵是:作息不定時, 特別好動;進食和睡眠沒有規律;接受新事物緩慢, 對新的刺激呈退縮反應, 適應能力差。 對新的環境和陌生人的調節期要延長。 任何一種輕微的挫折都會使他們發脾氣並引起行為上的許多麻煩。

(4)剩下的兒童為混合型性格

這類兒童約占35%。 研究人員發現, 好帶的孩子往往思想活躍, 接受能力強, 學習成績較好, 社會交往能力也較好, 老師對這類兒童的評價也高;慢半拍的孩子常表現膽小,

Advertisiment
懼怕進入陌生環境, 成年後發生精神病的比較多;難帶的孩子容易發生活動過度、注意力不集中和衝動行為, 約35%的兒童發生行為問題。 在智力落後兒童中, 有相當多的兒童屬於難帶的孩子, 他們在出生後頭兩年容易發生外傷而去醫院就診(如作皮膚縫合術)。 上學後這些孩子不易適應學校環境, 腦子反應慢, 學習成績較差。

兒童性格形成是通過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和父母採取的養育方法實現的。 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性格有相當的影響。 父母誠實樸素, 則孩子不會說謊話, 也不會浪費食物;如果父母的私心很重, 孩子也容易形成利已主義;如果孩子經常受到父母的訓斥、打罵,

Advertisiment
容易形成怯懦、抑鬱和執拗的性格特點, 在行為上變得不誠實、冷酷和殘忍;如果父母對孩子溺愛和過分誇獎, 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驕敖、利已的性格特點。

父母要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 理解孩子與其他孩子之間的特殊差異, 使孩子性格中的優點得到發揚, 弱點得到克服, 以促進兒童與父母及同齡兒童關係的融洽。 舉例來說, 對於好帶的孩子, 父母對他們的行為主要靠贊許或愛☆禁☆撫來予以強化;對於慢半拍的孩子, 可選用彩色玩具和悅耳的音樂使他們對外界發生興趣, 適宜的逗樂和遊戲也可使他們活潑起來。 對於難帶的孩子, 專門為他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避免強光噪音和種種不良刺激的干擾。

Advertisiment
充足的睡眠對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專家指出, 儘管兒童性格有遺傳基礎, 但其性格尚處在初步形成時期, 可塑性很大, 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值得注意的是, 我們不能因孩子的行為不符合某一特定規範就將其視為不正常和病態, 也不能將嚴重的行為問題歸因於個人差異而敷衍塞責。 為糾正孩子的某些不良行為, 家長可採用下列四種方法來改變:

(1)正向加強。 利用獎賞的方式強化某種行為, 例如用餅乾作獎品, 鼓勵兒童多吃青菜。

(2)負向加強。 消除某些不愉快的事件, 強化兒童的行為。 例如不玩火、不呆在火爐邊, 爸爸媽媽就不會生氣。

(3)戒除。 指加強作用去除, 使原先被加強的行為逐漸減少。 例如不理會孩子的哭鬧,

Advertisiment
就可以戒除孩子在無意之間養成的壞習慣。

(4)懲罰。 用不愉快的後果使某種行為減少。 例如:責駡孩子或者把孩子關在家裡, 不讓他們私自下河游泳。 對特殊兒童, 應格外關心和保護, 並及早送幼兒機構或學校接受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