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的孩子居然還在用奶瓶?!趕緊戒!

有位媽媽留言問我, 孩子3歲了, 只認奶瓶, 只要是稀的, 一律用奶瓶, 水、奶也就罷了, 連喝粥都只用奶瓶。

細問原因, 孩子從小沒在媽媽身邊, 由奶奶帶大, 一直用奶瓶喝奶粉, 期間也準備換過杯子, 但是孩子不喜歡, 拒絕喝, 老人不得不妥協, 覺得用什麼喝不是喝, 能喝進去才是最要的不是的麼?就由著她, 結果越大越不好戒, 成了現在這種結果。

講真, C媽原來從來都不覺得“戒奶瓶”是個事兒, 我一直以為孩子一歲戒奶瓶、一歲半用水杯, 是一件水到渠成、再正常不過的事。

但是, 後來群裡一問, 有的媽媽根本不知道需要“戒奶瓶”這件事,

Advertisiment
有的媽媽則是想戒也戒不掉, 一拖再拖, 一直被“奶瓶事件”所困擾。

為什麼一定要戒奶瓶呢?

>>>>

預防牙齒畸形

牙齒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 乳牙奠定了恒壓的根基, C爸在《 還在天真以為, 它只是“反正會掉的乳牙”麼?”》中提到過, 乳牙雖任期不長, 但確是恒牙的根基。 跟建房子一個道理, 房基打不好, 房屋必然倒!

那麼人見人愛的奶瓶, 如何一步步淪為乳牙的天敵呢。

對於1歲半以內的寶寶, 會造成“奶瓶性蛀牙”:這個月齡的寶寶基本沒有斷奶, 很容易含著奶瓶睡著, 而奶是酸性的, 會腐蝕牙齒保護層, 讓牙齒表面變得粗糙、空洞化, 最終出現蛀牙。

對於一歲半之後的寶寶, 則容易造成“奶嘴性牙齒”, 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下頜前伸,

Advertisiment
使下齒覆蓋上齒, 也就是常說的“地包天”。 另一種是下頜後縮, 使上齒深覆蓋下齒, 俗稱“天包地”。

如果寶寶有含著奶嘴睡覺的習慣, 時間久了可能會造成牙齒和嘴唇變形, 比如上唇上翹、下唇懸掛、切牙突出, 進而導致發音不准、說話漏風等現象。

如果不能儘快的幫寶寶戒掉奶瓶, 就一定要注意餵奶的姿勢, 不能把奶瓶豎得太高, 這樣會讓寶寶不由自主地下頜前伸。


>>>>

預防營養不良

啥?奶瓶跟營養有半毛錢的關係麼?

寶寶的胃就那麼大, 奶瓶會讓寶寶攝入更多的液體, 進而影響輔食等固體食物的攝入量。

此外, 更有父母為了讓寶寶多進食和餵養方便, 把米粉、蛋黃, 甚至魚肉等輔食都灌入奶瓶裡, 把奶瓶當作“餵食器”。

Advertisiment

雖然表面看起來寶寶吃得多了, 實際上這種行為喪失了添加輔食的意義。

我們給寶寶添加輔食, 補充營養當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更重要的是, 通過改變食物的性狀, 培養寶寶的吞咽和咀嚼能力, 讓孩子的飲食習慣, 從嬰兒向成人過渡。

如果一直用奶瓶喂, 寶寶就錯失了練習咀嚼的機會, 影響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部分營養的攝取。

長此以往, 就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長大之後吃飯也會很費勁。

>>>>

預防過度依戀

奶瓶喝奶, 不僅能填飽肚子, 還給寶寶帶來了幸福感。

時間久了, 奶瓶已經不僅僅是奶瓶, 還變成了滿足感與愉快情緒的代言人, 成為寶寶的專屬糧倉+情感寄託。

這也是為什麼寶寶臨睡前明明已經吃飽,

Advertisiment
還要叼著奶嘴不放。

大部分寶寶都會喜歡奶瓶, 但是如果到了依戀的地步, 媽媽們就要注意了。

是不是媽媽的陪伴和愛護不夠?

心理專家認為, 寶寶對某種物品過分依戀。 有可能是因為他喜歡的東西沒有得到滿足。 當一種需求得不到滿足時, 他就會以其他方式來滿足自己。

開篇提到的寶寶, 正是這種情況, 長期跟著爺爺奶奶, 她對媽媽的渴望轉移為對奶瓶的依戀。 所以即便生理上她已經到了用碗喝粥完全沒問題的年紀, 卻依舊必須要奶瓶。

什麼時候開始戒?

“能正常接受勺子餵食後(一般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之後), 越早讓寶寶‘戒掉’奶瓶越好。 ”這是來自口腔科大夫的叮囑。

一旦孩子可以經常吃東西, 說明到了讓他用水杯喝水的時候了。

Advertisiment
1周歲時要開始停止使用奶瓶, 而到18個月大時一定要完全戒除奶瓶。 這是來自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

該怎麼戒呢?

>>>>

選擇一個“好看”的杯子

是的!開始的時候, “實用”並沒什麼卵用, 因為寶寶只是把它當玩具, 顏值才是王道, 能引起寶寶注意, 就成功了一半。

我給CC買的第一個吸管杯, 土黃色, 買來C爸就怪我買的顏色不夠鮮亮, 不能引起CC的注意, CC確實看都不看它一眼。

我自我安慰, 他們懂什麼審美啊, 難道買大紅大綠?那叫“土”好麼?

然鵝, 我立馬就被這對父女打臉了, 看著CC無比歡喜的對著那只紅綠相間的、擁有濃郁鄉村舞臺風的水杯又啃又咬, 我相信了“紅配綠”也許才是嬰兒界最高級別的審美。 所以, 還是要儘量選擇顏色鮮亮的。

>>>>

鴨嘴杯or吸管杯or杯子or其他

通常來說,鴨嘴杯比吸管杯更容易學,寶寶應該從鴨嘴杯過渡到吸管杯再到敞口水杯。但是並不絕對,可以循序漸進,也可以跳躍式進階。CC就直接用的吸管杯,然後被子。很多純母乳的寶寶從來不使用奶瓶,所以很多媽媽,一開始喂水就直接上小量杯。所以,最終的選擇,看寶寶個人喜好。

>>>>

循序漸進

從寶寶開始接觸水杯,到完全樂意用水杯喝各種液體通常需要6個月的時間。所以,這是一場持久戰,媽媽們既不要灰心,也不用心急。

正確的做法是先從一天中的某一次開始,逐漸增多,直到完全取代。兒科學會建議的順序是中午-早上-晚上,因為睡前的奶瓶最難戒。

一歲之後的寶寶如果白天可以做到充足餵養,那麼夜間一般不會被餓醒,這個時候可以在奶瓶裡裝水代替奶。如果寶寶睡前依賴奶瓶,試著改變一下睡前程式,用其他方式安撫。


>>>>

言傳身教

開始的時候,寶寶不知道水杯到底為何物,家長也可以幫忙引導,給孩子演示把水倒進杯子的過程,讓寶寶透過透明的杯身看到水的晃動,也可以在杯嘴沾點稀釋的果汁、奶,來提起寶寶對杯子的興趣。

>>>>

厚黑招數

所謂見面三分情,在寶寶活動的範圍內,隨時出現水杯,悄悄的把奶瓶藏起來。

餵養的時候優先使用杯子,在杯子裡放他喜歡的飲品,在奶瓶裡放他不喜歡的飲品。但是注意,此招只適合在寶寶心情愉快時使用。當寶寶太渴、太累、太餓的時候,只會適得其反。

總之,那麼多宮鬥劇也不是白看的,把奶瓶打入冷宮,事在媽為啊,媽媽桑們。

>>>>

強大的心

開始用奶瓶,媽媽們可能會發現,孩子比以前喝少了,甚至不愛喝奶了。通常等寶寶習慣了杯子,攝入量也會漲回來。

放心吧,最終寶寶會拿起杯子喝水的,因為,寶寶真的渴啊。“戒奶瓶”不易,但是,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正確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斷奶瓶難度。

所有的好事發生得越早越好,所有的事後補救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杯子替換奶瓶,對於某些寶寶,毫無壓力,可對於有的寶寶,慘烈堪比二次斷奶,還有一些寶寶就是吸吮的需求特別強烈,還不可強迫。

>>>>

鴨嘴杯or吸管杯or杯子or其他

通常來說,鴨嘴杯比吸管杯更容易學,寶寶應該從鴨嘴杯過渡到吸管杯再到敞口水杯。但是並不絕對,可以循序漸進,也可以跳躍式進階。CC就直接用的吸管杯,然後被子。很多純母乳的寶寶從來不使用奶瓶,所以很多媽媽,一開始喂水就直接上小量杯。所以,最終的選擇,看寶寶個人喜好。

>>>>

循序漸進

從寶寶開始接觸水杯,到完全樂意用水杯喝各種液體通常需要6個月的時間。所以,這是一場持久戰,媽媽們既不要灰心,也不用心急。

正確的做法是先從一天中的某一次開始,逐漸增多,直到完全取代。兒科學會建議的順序是中午-早上-晚上,因為睡前的奶瓶最難戒。

一歲之後的寶寶如果白天可以做到充足餵養,那麼夜間一般不會被餓醒,這個時候可以在奶瓶裡裝水代替奶。如果寶寶睡前依賴奶瓶,試著改變一下睡前程式,用其他方式安撫。


>>>>

言傳身教

開始的時候,寶寶不知道水杯到底為何物,家長也可以幫忙引導,給孩子演示把水倒進杯子的過程,讓寶寶透過透明的杯身看到水的晃動,也可以在杯嘴沾點稀釋的果汁、奶,來提起寶寶對杯子的興趣。

>>>>

厚黑招數

所謂見面三分情,在寶寶活動的範圍內,隨時出現水杯,悄悄的把奶瓶藏起來。

餵養的時候優先使用杯子,在杯子裡放他喜歡的飲品,在奶瓶裡放他不喜歡的飲品。但是注意,此招只適合在寶寶心情愉快時使用。當寶寶太渴、太累、太餓的時候,只會適得其反。

總之,那麼多宮鬥劇也不是白看的,把奶瓶打入冷宮,事在媽為啊,媽媽桑們。

>>>>

強大的心

開始用奶瓶,媽媽們可能會發現,孩子比以前喝少了,甚至不愛喝奶了。通常等寶寶習慣了杯子,攝入量也會漲回來。

放心吧,最終寶寶會拿起杯子喝水的,因為,寶寶真的渴啊。“戒奶瓶”不易,但是,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正確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斷奶瓶難度。

所有的好事發生得越早越好,所有的事後補救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杯子替換奶瓶,對於某些寶寶,毫無壓力,可對於有的寶寶,慘烈堪比二次斷奶,還有一些寶寶就是吸吮的需求特別強烈,還不可強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