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有情商培養誤區嗎

情商培養似乎是個老話題, 但並非每個父母都能做好, 很多自以為對的做法, 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還往往適得其反。

3歲前務必親子同住

親情和信任是父母首先要建立的親子關係。 寶寶出生後, 要堅持母乳餵養, 多和寶寶進行皮膚接觸;寶寶哭的時候要馬上照料, 使寶寶感受到強烈的安全感。 很多父母以為不能孩子一哭就給予安慰, 否則會慣壞孩子。 殊不知六個月以內的寶寶只能用哭來表達需要。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 那麼將來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出現急躁攻擊或者冷淡孤僻兩種極端。

Advertisiment

專家說:“小孩三歲以前最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倪倪的父母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了美國, 把她丟給了爺爺奶奶。 年老的爺爺奶奶沒有太多精力照顧她, 所以倪倪小時候過得很孤獨。 她六歲的時候父母回來了, 但倪倪已經變成一個有自閉症的小女孩。

抑制鍛煉必不可少

八個月時, 寶寶的情緒抑制中樞開始發育, 這個階段父母要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抑制鍛煉。 一些壞習慣如果這個時候不糾正, 將來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 佳佳在幼稚園時老喜歡打小朋友的臉, 老師怎麼說她都不聽。 原來佳佳以前打過奶奶一巴掌, 奶奶不但沒有批評她反而笑了, 於是佳佳就把打別人嘴巴當成打招呼的方式。

一些父母覺得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很困難,

Advertisiment
專家給出了幾個好建議:

彤彤老喜歡把東西塞到嘴裡, 怎麼辦呢?爸爸媽媽可以在彤彤喜歡的東西上塗一層大蒜汁, 告訴她那是臭的、辣的, 不要放到嘴裡。 彤彤真的嘗到苦頭後, 就再也不會把東西放到嘴裡了;

有些小朋友特別依戀媽媽, 媽媽一離開就哭鬧不止, 這時媽媽可以和小朋友玩“byebye”遊戲。 和小朋友說“bye?瞓ye”, 暫時離開一會兒, 再回來。 要讓小朋友覺得媽媽不是一直離開, 她還會回來, 這樣, 小朋友上幼稚園就不會一直哭鬧不止了。

有意識培養承受力

現在許多獨生子女承受能力差, 經不起一點挫折。 專家指出, 承受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 在和小朋友做遊戲的時候, 要告訴他們遊戲就有輸贏,

Advertisiment
不要老是讓著、遷就孩子。 平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稱讚其他小朋友, 讓孩子知道優秀的人不止他一個, 要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

承受力的培養可以從平常的遊戲開始訓練。 專家提供了三種遊戲方案:聯合遊戲、合作遊戲和角色遊戲。 父母可以循序漸進, 帶領小朋友開展這些遊戲, 並從中教會小朋友如何與人相處, 接納他人, 學會承擔失敗, 克服困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