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是如何陪孩子的

相信所有媽媽得子時的心情都一樣:好象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幸福了。 又想, 朋友們同時做了媽媽, 孩子們將來就要一起上學, 如果別人的孩子考第一, 我的孩子第二, 那可不行!於是乎, 對兒子呵護備至, 施行早期教育。 雖然日後盼孩子“考第一”的理想時常被“孩子健康”所取代, 但教育孩子卻從未敢有絲毫的懈怠。

眾所周知, 0到6歲的教育, 直接塑造了孩子的性格。 這期間形成的性格框架猶如日後孩子性格的種子, 可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什麼樣的性格才是“好”的性格?如何培養孩子好的性格呢?雖說眾說紛紜,

Advertisiment
但始終遵循一個簡單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框架:
是否膽小?
是否渴望與人交往?是否能獨立與人交往?
好靜還是好動?
對最喜愛的事情的專注時間比同齡孩子長還是短?
孩子遇到困難的態度?
孩子遇到表揚和批評時的表現?
孩子在競爭對手比自己強時的表現?

不同的孩子答案自然不同。 如果我們要找一個造就這些差異的原因, 那就是父母是如何陪孩子的?

兩類孩子的比較

一類, 陪大的孩子(大部分時間有父母(或其他大人)陪著的), 一類, 獨處的孩子(大部分時間(相對于同齡孩子)獨處)

孩子小的時候, 我們總覺得讓孩子獨處怪可憐的。 然而, 孩子長大後, 獨處多的孩子大都是:不膽小,

Advertisiment
可以主動與人交往, 但對同伴的需求不強烈, 好靜, 注意力容易集中, 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揚對這類孩子所起的作用較大人陪大的孩子要小得多。 這類孩子也好強, 但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能力”, 大部分可以做到“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不是“唯我獨尊”, 算得上是“拿得起, 放得下”的。 獨處多的孩子最大的不足是語言能力較其他孩子欠缺, 但閱讀能力往往甚佳。

陪大的孩子中也有有上述優點的, 原因在於“陪”的方式。 “遠觀式”和“平等式”培養出來的孩子獨處能力就比較強, 且和真正獨處長大的孩子相比, 性格要活潑開朗。 所謂“遠觀式”指大人和孩子有一定的距離(空間上的距離和行動上的距離), 也即給孩子以充分的自理空間,

Advertisiment
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大人不越俎代庖, 僅在必要的情況下才出馬。 這樣既給了孩子以獨處空間, 又讓家長的心不再懸著, 算是兩全其美了。 美國的一位朋友就是典範, 她在嬰兒的臥房裡裝了錄像機, 在自己的房間可以“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 確保“獨處”的孩子沒有危險。 “平等式”理解起來簡單, 做起來難。 就是要和孩子“平等”, 有人說“做孩子的朋友”。 本質無異。 但“平等”不僅僅是“做孩子的朋友”, 也包括做孩子的“競爭對手”。 例如和孩子一起比賽, 和孩子爭論問題, 和孩子分東西吃等等。 讓“平等”處處存在。 孩子在這種“平等式”的對待中將自己溶入了家庭, 溶入了社會, 這樣的“種子”也必然是社會所需要的“種子”。
Advertisiment

如何訓練孩子獨處

下面為你提供一些技巧, 讓你為孩子的獨處起步鋪平道路:

給他安全感

孩子一旦發現自己的親人從視野中消失, 他就會擔心, 並有恐懼的反應, 所以你可以通過遊戲來讓他理解事物的實在性, 告訴他看不見的事物仍然存在, 驅走他們的不安全感。

你要經常和孩子玩捉迷藏的遊戲。 一開始可以躲在沙發或椅子後面, 問他:“媽媽在哪裡啊?”過幾秒鐘, 笑著鑽出你的頭, 說:“媽媽在這裡!”慢慢的, 你可以逐漸延長躲藏的時間, 從幾秒鐘到半分鐘, 再到2分鐘, 也可以躲到別的房間。

當你躲在某一個孩子看不見的角落時, 你不能讓恐懼的沉默捉住孩子的心, 要用語言和孩子保持聯繫, 讓他感到安慰。 你要對你的孩子說:“媽媽到哪裡去了?快來找媽媽。

Advertisiment
”或者自編自唱一些兒歌, 比如用《春天在哪裡》的曲調編一首《媽媽在哪裡》的歌。

親子時光

孩子得到的關注越多, 他渴望的東西就越少。 和他在一起共度時光----唱歌、讀書、開茶會、搭積木、玩拼貼畫, 這些都會增加他的安全感, 並讓他願意獨自消磨更多的時間。 在白天, 你要和他的身體多接觸----擁抱、親吻、讓他坐在你的腿上或讓他趴在你的肚子上等, 但是不可以和他持續地粘在一塊兒, 你要掌握好其中的度, 這樣才可以讓你的孩子不過於獨立又學會自己玩。

安排節目

在你離開孩子之前(即使你到屋子的另一頭去), 讓他把興趣投入到另一個遊戲上, 讓遊戲填滿分離的時間。 比如說, 你要去做飯時,你可以對你的女兒說:“在我做飯的時候你為什麼不喂你的熊寶寶呢?”

保持聯繫

當你工作時,也要不時地和他說話,或走過去輕輕地摸他的頭,拍拍他,或幫助他把一個五角星或三角形的積木投入到方形積木盒中。

保持微笑

有的父母在離開孩子身邊時會不明智地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請千萬記得要對孩子保持微笑,並用輕快的語調說話。

當你要離開孩子去工作時,假如你的孩子糾纏難解,不要對他的耍賴屈服,你要試著保持平靜,不要讓他的反應阻礙你的安排,你要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說:“沒事,媽媽馬上回來。”儘管他一開始不能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他也會從你平靜的語調中得到安慰。回家時也要用同樣的語調:“媽媽回來了,你在家裡做了什麼好玩的事?”過一段時間,他會明白你離開後還會回來,就像你許諾的一樣。

容許“跟屁”

假如你的孩子堅持要跟著你在屋子裡轉,甚至在你進衛生間時也不放過你,請不要阻止他。因為,他那敏感的小心靈已經充滿了矛盾的感情:我是賴著媽媽呢?還是自己一個人堅強地待著?這時,任何拒絕都可能會傷害到他脆弱的情感。

輕鬆放手

即使最粘的孩子也會有自己悶頭玩的時候。也許當你們兩個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你的孩子過不了多久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他自己的遊戲中,這時請悄悄地離開。如果他的注意力轉向別的東西,並努力地去得到那件東西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你就讓他去好了。

培養自信

沒有什麼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安全就像獨立,是一種自我的、積極的情感元素,只能在孩子內心慢慢地形成。平時你要經常地讚揚、鼓勵孩子,讓他感到自己是優秀的。

拿定主意

有時,父母會竊竊地喜歡自己孩子的獨立,並且潛意識中鼓勵孩子這樣做。但是當失去被需要的感覺時,他們又會彷徨起來,就像沒有得到晚會的邀請一樣,他們會希望孩子像以前一樣粘。在孩子自己走、自己吃、自己玩的時候,他們會抑制不住自己的衝動,迫切地想要幫助他。但此時,你們必須拿定主意,忍下這種欲望,因為事事包辦只會阻礙孩子走向獨立的步子。

你要去做飯時,你可以對你的女兒說:“在我做飯的時候你為什麼不喂你的熊寶寶呢?”

保持聯繫

當你工作時,也要不時地和他說話,或走過去輕輕地摸他的頭,拍拍他,或幫助他把一個五角星或三角形的積木投入到方形積木盒中。

保持微笑

有的父母在離開孩子身邊時會不明智地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請千萬記得要對孩子保持微笑,並用輕快的語調說話。

當你要離開孩子去工作時,假如你的孩子糾纏難解,不要對他的耍賴屈服,你要試著保持平靜,不要讓他的反應阻礙你的安排,你要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說:“沒事,媽媽馬上回來。”儘管他一開始不能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他也會從你平靜的語調中得到安慰。回家時也要用同樣的語調:“媽媽回來了,你在家裡做了什麼好玩的事?”過一段時間,他會明白你離開後還會回來,就像你許諾的一樣。

容許“跟屁”

假如你的孩子堅持要跟著你在屋子裡轉,甚至在你進衛生間時也不放過你,請不要阻止他。因為,他那敏感的小心靈已經充滿了矛盾的感情:我是賴著媽媽呢?還是自己一個人堅強地待著?這時,任何拒絕都可能會傷害到他脆弱的情感。

輕鬆放手

即使最粘的孩子也會有自己悶頭玩的時候。也許當你們兩個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你的孩子過不了多久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他自己的遊戲中,這時請悄悄地離開。如果他的注意力轉向別的東西,並努力地去得到那件東西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你就讓他去好了。

培養自信

沒有什麼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安全就像獨立,是一種自我的、積極的情感元素,只能在孩子內心慢慢地形成。平時你要經常地讚揚、鼓勵孩子,讓他感到自己是優秀的。

拿定主意

有時,父母會竊竊地喜歡自己孩子的獨立,並且潛意識中鼓勵孩子這樣做。但是當失去被需要的感覺時,他們又會彷徨起來,就像沒有得到晚會的邀請一樣,他們會希望孩子像以前一樣粘。在孩子自己走、自己吃、自己玩的時候,他們會抑制不住自己的衝動,迫切地想要幫助他。但此時,你們必須拿定主意,忍下這種欲望,因為事事包辦只會阻礙孩子走向獨立的步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