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佝僂病會引起幼兒脫髮

導語現在的孩子患佝僂病的幾率越來越高, 佝僂病的症狀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寶寶出現某個明顯的症狀時, 媽媽們該怎麼處理呢?讓我們來聽聽醫生們的建議吧!
佝僂病, 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 它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的全身鈣、磷代謝失常, 使鈣、磷不能正常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 嚴重的可以發生骨骼畸形。
此病很少危及生命, 但它發病緩慢, 不易發現, 一旦症狀明顯常伴有抵抗力低下, 易併發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而危及生命。
佝僂病往往在嬰兒出生以後3-4個月發病,
Advertisiment
最早表現為精神神經症狀, 如煩躁不安、易激怒、夜驚和多汗, 在吃奶或哭鬧時出汗尤甚, 可浸濕枕頭。 由於汗的刺激, 小孩常搖頭擦枕, 以致枕部一圈頭髮脫落。 以後就是骨骼的改變, 如方顱、前囪門大、出牙晚, 到了10個月還沒有出牙。 胸部表現有肋串珠、肋外翻和雞胸, 久坐或久站可以引起脊柱彎曲, 下肢出現“O”型腿或“X”型腿, 患兒運動功能發育也明顯遲緩。 下面是孩子出現的一些症狀, 我們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佝僂症。 該如何處理呢?
5個月大的融融居然遭遇了“脫髮”的煩惱。 她的腦後有一圈頭髮脫落, 並且晚上睡覺不塌實, 容易驚醒、汗多, 比以往好哭。 怎麼這麼小的寶寶就會“脫髮”?是得什麼病了嗎?

孩子為何好哭
醫生解析:
這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症狀,
Advertisiment
屬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慢性營養缺乏症。 主要表為骨骼改變和神經興奮性改變。 嚴重者會導致骨骼畸形, 可出現膝內翻即O形腿或膝外翻即俗稱的圈圈腿。 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發病幾率:
北方佝僂病患病率高於南方, 患病率可高達40―60%。
病程:
治療佝僂病以口服魚肝油為主, 一般需口服到2歲。
家庭護理:
1, 安全有效地口服維生素D, 但更重要的是合理營養, 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2, 每天到戶外活動, 寶寶和母親都應多曬太陽, 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 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是不能透過玻璃而進入人體, 不能使皮內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
3, 不要讓寶寶過早、過久地坐與立,
Advertisiment
但可訓練其俯臥、抬頭、展胸與爬行等動作。
立刻就醫(出現以下症狀需立刻就醫):
1, 出現神經興奮性增高症狀;
2, 發生抽搐
3, 骨骼發生改變。
醫生必問(請在就診前有所觀察和準備):
1, 睡眠情況好不好?
2, 是否容易驚醒?
3, 睡覺的時候汗多不多?
4, 有沒有服用維生素D?
5, 服用劑量和時間?
西醫建議:
從孕婦懷孕的中期, 即應開始服用維生素D。 寶寶滿月後, 即開始戶外活動, 從每日15分鐘, 逐漸增加至2小時以上。 提倡母乳餵養, 合理添加輔食。 自寶寶生後一個月至2歲, 每日口服維生素D400~800國際單位。
中醫建議:
對於小兒佝僂病, 食療很重要。 推薦以下3個方子:
生地麥冬粥 取中藥生地6g, 麥冬6g, 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 加大米50―100g煮成稀粥, 每日喂2―3次。
胡蘿蔔粥 取鮮胡蘿蔔適量洗淨切成片,
Advertisiment
加適量大米和水煮成稀粥, 再加少許香油和白糖。 每日早晚溫熱吃。
豬脊肉粥 用豬脊肉50g切碎, 用香油適量熱鍋烹炒一下, 加入大米50g及適量水煮成粥, 待粥快熟時加入少許精鹽、鮮薑汁, 再煮沸即可。 每日吃1―2次。
最新發佈:素食晚餐很可能誘發兒童佝僂病防佝僂
據科學研究報告, 晚餐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 會降低體內的鈣貯存, 所以, 晚餐盡可能吃偏素的食物, 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
小編點評:寶寶在幼兒時期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症狀, 媽媽們學習判斷寶寶症狀是否是佝僂病, 病掌握面對寶寶症狀的處理方式。 及時發現孩子是否患佝僂病, 獲得及早治療。 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對佝僂病的預防。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