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明白讓孩子學畫是為了什麼

文/李躍兒

作為家長, 我們必須明白讓孩子學畫是為了什麼。

老天爺給孩子置放了一個繪畫敏感期, 這個敏感期在他們三歲甚至兩歲的時候就開始了, 如果不好好利用, 五歲或者六歲就消失了。

01

如何面對繪畫敏感期?

有一天, 孩子突然發現了“筆”這樣的東西, 還可以在“紙”這樣的東西上面留下痕跡, 而且, 這個痕跡是他個人的, 是他能夠主宰的, 他想讓它成什麼樣就能成為什麼樣, 孩子感到好奇, 於是拿上筆不斷地在紙上亂塗。

但這並不等於他有繪畫才能, 更不能說他將來能當畫家, 他只是發現自己能創造這樣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很不理解, 又很好奇, 引得他特想探索, 於是就不停地畫呀畫。

這是孩子繪畫敏感期的第一個階段, 叫塗鴉期。

當他發現線條呀、顏色呀可以隨意擺佈, 繞著繞著又發現繞的圈裡再加上兩個窟窿就是眼睛, 再長上手, 長上腿, 就像人了。 他會給“人”起上名字, 這是爸爸, 這是媽媽, 這是阿姨……這是孩子繪畫敏感期的第二個階段, 叫做命名塗鴉期。

02

塗鴉期可以這樣幫助孩子

這是所有孩子都要經歷的, 在塗鴉期成人怎樣幫助孩子、怎麼進行教育呢?作為家長, 你只給他提供足夠用的筆和紙就成。 真正的幫助是在命名塗鴉期。

塗鴉期的孩子只是亂塗, 什麼形象也沒有, 到了命名塗鴉期這個時期, 就有形象了, 但所有的孩子都會只畫一間房子,

Advertisiment
或者一棵樹, 幾個月重複來重複去的。

進入命名塗鴉期, 實際上開始認知的再現了, 就是事物一旦被認知, 就會有強烈的表達欲望。 手上的功夫達不到, 只好通過語言, 但是不瞭解孩子內心的人一般聽不懂這樣的表達。 如果你沒學會傾聽的藝術, 孩子就會著急, 急得不得了, 先是小聲的說, 要是還聽不懂, 就會把你拽過來, 摟住你的腦袋, 貼著耳朵給你說。

你要是學會了傾聽, 孩子就會根據這個房子進行想像, 編出好多故事, 他的智力隨之開始發展。 實際上, 這個房子就跟吃手指一樣是一種習得行為, 這時候要是不提供新的刺激, 孩子就會不斷地重複, 直到畫煩為止。 畫煩了, 也就不畫了, 認知得不到提升,

Advertisiment
繪畫的敏感期有可能從此終結。

03

不要破壞孩子的成長機制

再往後, 就是“螞蟻人時期”、“稻草人時期”等。

許多家長不明白這種情況, 所以總想讓孩子超越自己, 幹一些力不能所及的事情, 比如要求處在塗鴉期的孩子畫什麼像什麼, 結果不但使孩子討厭畫畫, 還破壞了他們的成長機制。

對於小孩子而言, 教育的意思是幫助他們成長而不是教給他們什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