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低頭玩手機是對孩子的冷暴力

父母沉溺手機或許會影響親子關係。 喜歡帶小孩在速食店就餐的父母, 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進餐過程時喜歡看著自己的手機, 父母無視孩子的存在, 只顧自己, 對孩子的影響恩大, 玩手機時孩子來搶, 自己通常會表現得不耐煩, 過後想起來挺後悔。 其實, 父母患手機依賴症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於此。


父母陪伴孩子玩手機 實際是“冷暴力”

自從家裡安上無線網路, 孫岩和老公總忍不住打開手機刷微博、玩微信, 臥室裡、馬桶上甚至看電視時也“機”不離手。 孫岩說, 孩子在邊上鬧騰, 自己覺得無聊, 也忍不住抱著手機上網玩,

Advertisiment
喂著奶她覺得無聊, 也總惦記著玩手機, 漸漸地, 孩子似乎也對手機產生興趣, 看到父母玩手機 就爬過去拼命搶, 竟然學會了用手指在螢幕上滑來滑去。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 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 當孩子有溝通欲望的時候, 父母只顧玩手機, 孩子就有被忽略 的感覺, 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 自己沒有手機重要。 為了彌補這種傷害, 孩子可能以哭鬧、亂砸東西等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 也可能用玩手機、打遊戲等方式來自娛自樂。

父母對孩子的“冷淡” 孩子性格變焦躁孤僻

當父母花更多時間關注手機時, 多數孩子變得焦躁不安, 並試圖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父母注意,

Advertisiment
不過也有孩子“自娛自樂” 的個例。 英國《每日郵報》10日援引拉德斯基的話報導:“當看護者將精力高度集中於自己手中的設備時, 就會忽視孩子, 或是減少與孩子的互動。 ”而孩子在自 娛自樂時, 他們中相當比例的人也會分心關注父母的舉動, 以及想知道父母使用手機的原因。

很多父母都沒有認識到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真正的溝通不是特意的,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進行的。 單純呆在一起但不去關注孩子, 並不是真正的陪伴, 家長要注意多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或者外出遊玩參加活動。

心理學家認為, 在家庭教育中, 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性格, 不願和別人交流溝通, 心理不能健康地發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

Advertisiment
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 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 尤其是他們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障礙。

如何擺脫手機依賴?

為了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首先要改變認知。 心理醫生認為, 手機和網路只是社交的一個虛擬手段而已, 跟朋友見面聊天、與朋友相約運動等其他的社交方法, 可以增進彼此的情誼, 改變自己的生活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