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仰臥起坐有風險!小兒感冒,特別是咽部發炎期間要慎做!

近日, “《華爾街日報》文章《為什麼你可以停止做仰臥起坐了》一文稱, 美國健身達人和軍隊專家正在極力推動用平板支撐等鍛煉代替仰臥起坐, 以此避免背部受傷, 美軍甚至還打算在訓練項目中廢除仰臥起坐。 ”於是, 在接下去的時間, 關於“仰臥起坐鍛煉健身是否科學”的話題在網上點燃。

仰臥起坐

仰臥起坐可是我們從小就在咬牙切齒鍛煉的項目啊, 難道一直做錯了?而且, 現在很多小學生也還一直在練, 因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此有明確的動作要求和評分標準。 而且此亦為中考體育考項。

Advertisiment

作為家長, 不少人要疑問:到底有沒有損傷風險?還讓不讓孩子繼續練呢?

兒童鍛煉動作不當 易造成寰樞關節半脫位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 仰臥起坐的標準姿勢是這樣的:受試者仰臥於墊上, 兩腿稍分開, 屈膝呈90度角左右, 兩手指交叉貼於腦後。

小孩子鍛煉仰臥起坐, 由於腰部力量比較弱, 實際上, 在做動作時, 會用雙手緊抱後腦勺, 用力往前掰, 才能帶動上半身坐起, 這樣的動作, 容易造成頸部和腰部脊椎的傷害。 其中易引發的疾病之一, 就是“寰樞關節半脫位”。

兒童寰樞關節半脫位在臨床並不少見, 3-10歲是高發人群。 人的頸椎是由7個椎骨組成, 人體與顱骨相連的第一頸椎叫寰椎, 第二頸椎叫樞椎, 形狀為環形, 同周圍的韌帶一起構成的關節,

Advertisiment
稱為寰樞關節。 這個關節活動度很大, 頭部的左右旋轉功能的絕大部分是由它來完成, 但也比較脆弱。

小兒頸部肌肉薄弱, 頭部重量在身體中所占比例較成人大, 頸椎穩定性亦比成人差。 因此, 兒童更容易發生寰樞椎半脫位。

另外, 根據人體解剖結構, 喉壁後方就是第1、2頸椎所構成的寰樞關節, 小孩子患有感冒或咽喉炎時, 咽部水腫容易引起後方的寰樞關節韌帶水腫和鬆弛, 加上不當鍛煉或頸部過度用力, 容易造成寰樞關節不穩或半脫位, 甚至全脫位。

當然, 如果小孩寰樞關節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發育延緩, 那麼頸部結構本身就不夠強, 再加上不恰當的外力, 就更容易造成寰樞關節不穩或脫位。

Advertisiment

寰樞關節半脫位, 輕者引起頸部酸痛僵硬, 伴頭暈、噁心嘔吐, 嚴重者可導致四肢癱瘓、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致殘、致死率高, 必須及時進行診斷和處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