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分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 前者由微生物產生, 后者是對天然抗生素進行結構改造獲得的部分合成產品。

1981年我國第四次全國抗生素學術會議指出, 近些年來在抗生素的作用對象方面, 除了抗菌以外, 在抗腫瘤, 抗病毒, 抗原蟲、寄生蟲和昆蟲等領域也有較快發展。 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異酶的功能, 另外一些抗生素則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 鑒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圍, 繼續使用抗菌素這一名詞已不能適應專業的進一步發展, 也不符合實際情況了。 因此,

Advertisiment
會議決定將抗菌素正式更名為抗生素。

抗生素殺菌作用主要有4種機制

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抑制細胞壁的合成會導致細菌細胞破裂死亡, 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菌藥物包括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 哺乳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 不受這些藥物的影響。

與細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與細胞的細胞膜相互作用而影響膜的滲透性, 這對細胞具有致命的作用。 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桿菌素。

干擾蛋白質的合成:干擾蛋白質的合成意味著細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 干擾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線菌素)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和氯霉素。

抑制核酸的轉錄和復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細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

Advertisiment
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

臨床應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 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 還必須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系。

(二)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 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 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 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 影響臨床確診, 延誤治療。

(三)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禁☆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禁☆感染并無療效, 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

Advertisiment
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 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 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膚、粘膜局部盡量避免使用。 應用抗生素后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藥菌的產生。 因此, 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桿菌肽外, 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霉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 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