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種行為的爸媽,會養出缺安全感孩子!2大實驗揭根源

有一個孩子做了一個月噩夢還未停, 原因是一個月前, 他和媽媽遇見了一件事……最近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 她說一個月前帶兒子在公園玩, 小孩兒總喜歡跟稍大一些的孩子玩(提醒, 這是幼兒期兒童人際認同的固有特點), 兒子跟在一位小女孩身後跑, 結果被小女孩的奶奶拽著大聲斥責, 兒子看起來有些害怕。 這位媽媽性格有些懦弱, 面對這種情形沒說話, 只是領著兒子離開了。 沒想到兒子當晚發燒, 還從睡夢裡驚醒說“奶奶把我拽疼了”, 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後, 孩子仍舊半夜驚醒, 總對老人拽他的情境念念不忘。

Advertisiment

有人說, 世上最動情的表白, 是“媽媽在”。 小雞們之所以能在草叢中自由自在覓食, 那是因為它們知道, 即使老鷹來了, 雞媽媽總會擋在它們面前。 這便是安全感。

兒童心理安全感形成最關鍵時期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E.H.Erikson認為, 3歲前是兒童心理安全感形成的最關鍵時期(3歲後也有影響, 但沒那麼大)。 如果孩子尤其在這個階段安全感受到傷害, 將會影響孩子未來對周圍的人和事的信任程度, 孩子還因此經常焦慮。 在這個階段, 5種情形是讓孩子“丟”安全感的最常見原因:

1)長期與媽媽分離

有些媽媽在寶寶出生後會選擇異地工作或學習, 讓寶寶成了留守娃。 剛出生的嬰兒, 會從媽媽身上的氣味和熟悉的聲音讓安全感得以延續,

Advertisiment
並且隨著寶寶的成長, 他們能在這種延續的安全感中迅速成長。 如果寶寶長期與媽媽分離, 他們在重新適應這個陌生的環境便多了很多焦慮。

2)嬰兒期哭鬧被漠視

嬰兒期寶寶的哭鬧常是生理性和心理性的, 原因有饑餓、尿濕、拉粑粑, 還有就是為了讓爸媽抱一抱。 如果大人無視寶寶的這些需求, 寶寶是惶恐和無助的, 因為一個幼小的生命除了依靠父母別無他靠, 父母的漠視會讓他們丟安全感。

3)經常換撫養人

寶寶的安全感常建立在穩定的精神寄託上, 如果家裡經常給寶寶換撫養人, 比如常換保姆, 並且這個保姆的主要工作是撫養寶寶, 頻繁的變換會讓孩子抓狂, 在丟失安全感中更愛哭鬧。

4)撫養人經常恐嚇孩子

Advertisiment

家裡有些大人會為了餵飯或保障孩子安全而經常恐嚇孩子, 比如“大灰狼會把你吃了”, “夜裡怪獸把你抓走”……會讓孩子丟了安全感, 孩子繼而養成不敢輕易嘗試性格。

5)爸媽“沒站在自己這邊”

常見孩子在遇到傷害或挫折後, 爸媽無視孩子的痛苦或者對孩子妄加指責, 爸媽的這種“沒站在孩子這邊”的行為表現, 也會讓孩子丟失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被破壞的2大根源

孩子的安全感, “媽媽”是最大保障

在美國發展心理學家Mary D.Ainsworth的“陌生情景實驗”中, 有一類孩子, 即使在媽媽臨時離開, 自己跟陌生人獨處一室時, 這些孩子也能安靜地自娛自樂, 因為媽媽長期以來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讓他們知道, 即使媽媽不在, 一旦發生事情,

Advertisiment
媽媽總會第一時間出現。 而在實驗中有另一類孩子, 媽媽不在時會焦慮大哭, 害怕陌生人, 這些孩子充滿不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 也來自對環境的感覺

在沃頓商學院心理學者Adam Grant的研究中提到一個心理學實驗, 實驗中被試者要回答一份難度普通的謎題。 實驗分為兩輪, 每輪的被試者不同。 第一輪中, 實驗人員開啟了噪音, 因為不堪其擾, 結果被試者的成績普遍非常糟糕。 在第二輪實驗中, 實驗人員開啟噪音, 還告訴他們身旁有個按鈕, 如果覺得吵鬧, 只要按一按噪音就會消失, 第二輪的成績都很好, 並且大家注意的是, 很少有人按那個讓噪音停止的按鈕!無論多糟, “它總會在那裡”, 這便是安全感。

當孩子內心的那個安全感“按鈕”沒了,

Advertisiment
比如文章開頭的那位孩子的遭遇。 帶給孩子的將是驚恐、無助和焦慮。

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認為, 那些有“安全感連接”(愛父母並信任他們會始終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孩子, 往往是走的最遠、最富有探索精神的。 所以保證孩子的安全感, 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孩子的安全感丟了, 怎麼“找”回來?

1、給孩子裝一個安全感“按鈕”

就像上面Adam Grant的實驗那樣, 父母給孩子安裝一個安全感“按鈕”。

當一個學步的嬰兒搖搖晃晃往前走的時候, 父母張開雙臂在後面跟著, 這樣父母便是一個安全感“按鈕”;

當一個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時, 爸媽告訴這個孩子:“寶貝, 勇敢地去交朋友吧, 遇到問題回來找爸媽”, 這樣父母也是一個安全感“按鈕”;

當一個孩子遇到困難、挫折和傷害時,爸媽永遠第一時間出現在孩子面前,給予鼓勵、安慰和力量,這樣父母更是一個安全感“按鈕”。

“無論遇到什麼,爸媽總會在身邊”,請記得給孩子安裝安全感“按鈕”,並且經常對孩子說。

2、用行動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感“屏障”

我很小的時候,有一天回家的路上被鄰居一位麻臉大嬸揪住了。她大聲斥責我偷了她的木瓜樹上的木瓜,看著她發黑的牙齒和嘴裡噴出的唾沫,我驚恐得腦袋一片空白,不會爭辯只會大哭。我的哭聲驚動了家裡做飯的奶奶。她沖出來駝著背擋在我前面,大聲說“我不相信胖妞會偷東西,誰敢欺負胖妞我跟她拼命……”我哭得更厲害,不是委屈,而是感動。跟奶奶在一起,我常感到心安。

“無論遇到什麼,爸媽總會站在你這邊”,記得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感“屏障”,是用行動。

父母給孩子安全感,並不是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沒有危險;而是讓孩子知道即使這個世界存在危險,他們依舊可以心安、快樂和一往無前。這便是好父母帶給孩子的感覺,你做到了嗎?

當一個孩子遇到困難、挫折和傷害時,爸媽永遠第一時間出現在孩子面前,給予鼓勵、安慰和力量,這樣父母更是一個安全感“按鈕”。

“無論遇到什麼,爸媽總會在身邊”,請記得給孩子安裝安全感“按鈕”,並且經常對孩子說。

2、用行動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感“屏障”

我很小的時候,有一天回家的路上被鄰居一位麻臉大嬸揪住了。她大聲斥責我偷了她的木瓜樹上的木瓜,看著她發黑的牙齒和嘴裡噴出的唾沫,我驚恐得腦袋一片空白,不會爭辯只會大哭。我的哭聲驚動了家裡做飯的奶奶。她沖出來駝著背擋在我前面,大聲說“我不相信胖妞會偷東西,誰敢欺負胖妞我跟她拼命……”我哭得更厲害,不是委屈,而是感動。跟奶奶在一起,我常感到心安。

“無論遇到什麼,爸媽總會站在你這邊”,記得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感“屏障”,是用行動。

父母給孩子安全感,並不是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沒有危險;而是讓孩子知道即使這個世界存在危險,他們依舊可以心安、快樂和一往無前。這便是好父母帶給孩子的感覺,你做到了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