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寶寶長牙的正常反應

寶寶長牙了, 是新生命開始幾個月后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 然而伴隨而至的問題, “長牙齒會不會導致孩子生病?”這卻造成了許多家長們的困擾。
長久以來, 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描述長牙的特殊情況。 醫學始祖希波克拉提斯就曾提到過牙齒萌發可能導致生病, 此種觀念深植古代醫學之中, 而且被說成是導致嬰兒死亡率的一項重要因素。 18世紀的法國更有一半左右的嬰兒死亡原因被歸結為“長牙禍端”。 到了19世紀, 英國的紀錄也不好不到哪兒去。
不可思議, 長牙的過程通常是指嬰兒時期, 小乳牙一連串的萌發情形,
Advertisiment
基本上, 乳牙與成人恒牙生長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小寶寶平均在6至7個月開始在下顎正中門齒區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 在個體差異和平均長牙時機互相影響下, 每個小寶寶的第一顆牙出來的時間相差很大。 有些寶寶一出生就很快長牙了, 有些寶寶在娘胎時已經有一、兩顆牙齒, 有的寶寶卻過了1歲生日才開始長。 2歲半到2歲的寶寶, 20顆牙齒通常要經過長牙的過程, 才慢慢一個個排列在小嘴里。 所以說, 寶寶“長牙”可是要經過好一段漫長時間呢。
通常的長牙齒會不會擾人安寧呢?有好些小寶寶會有不少身體的麻煩冒出來, 像煩躁不安、愛哭鬧、拉肚子、脫水、不停地流口水等等。 于是, 大家就認定了這些情況就是所謂的“通常長牙的情況”,
Advertisiment
而不去查究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細心的家長可能會觀察到紅腫的口腔黏膜, 淺淺地剛冒出頭的牙齒, 尤其是牙齒萌出的幾天里, 小寶寶會有局部受刺激的現象, 寶寶會用自己的指頭或其他可能抓捏的東西去摩擦, 而這些動作又會導致流口水。 之后, 家長會發現牙床上的小白點, 不久之后就成為牙齒穿出牙齦的地點, 正常情形是不會有潰瘍。 至于剛長出的牙周圍會有類似牙齦炎紅腫情形 則和牙齒萌出后與口腔內的細菌作用, 產生的慢性發炎反應有關。
之后一段時間, 軟組織可能會在牙齒的一面覆蓋, 有部分的牙齒咬合面因機械性咬合受到傷害, 及不易刷牙所造成的牙菌班堆積,
Advertisiment
也會造成局部紅腫現象。 在組織病理學上均可發現新長牙寶寶體內的白血球數目會升高, 那么究竟這些局部癥狀會引起小寶寶全身性的疾病嗎?
小朋友如果長牙齒時呈現愛哭鬧、易受刺激、不休息、睡不著, 或許可用局部牙齦發炎來解釋, 這種情形與抽筋、癲癇等小兒常見的疾病相提并論, 并當作嬰兒死亡率的原因, 就不免陷入了古典傳說的影響。
那么, 發燒與長牙有沒有關系呢?有兩種說法。 第一, 其他原因的發燒提高了身體的代謝, 而因此加速了長牙的速度。 第二, 長牙時的局部發炎升高了全身的體溫。 的確有報告指出, 在長牙期間發燒會出現, 然而立刻緩解, 但學者們至今仍出現的矛盾現象, 并不能得到廣泛的共識與結論。
Advertisiment
所以持續發燒不退, 必須注意是否其他的問題同時發生, 肚子的問題也應一并加以注意, 而不只是責怪小寶寶的乳牙。
至于流口水的問題, 可以詢問小寶寶是否有享用手指或其他的東西刺激牙床的行為, 而間接引起大量口水;而皮膚起丘疹的情況, 也是因為偶有同時發現牙齦紅腫, 而歸結于長牙, 其實并非因為長牙才造成持續性的全身紅斑。
寶寶長牙的“致病迷思”于局部的癥狀引起的不適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是全身性不正常癥狀, 如腹瀉嘔吐、耳痛、或是抽搐、抽筋、咳嗽、食欲不振, 且持續24小時發熱, 應當到小兒科醫院檢查一下, 以免小寶寶有其他癥狀, 卻延誤了治療時機。
對于單純的長牙,
Advertisiment
家長可以用干凈的紗布或小牙刷, 輕輕幫寶寶清潔、按摩。 一般店里出售的磨牙環, 讓小朋友拿著咬, 刺激牙床, 只要保持干凈就沒什么問題。 當局部癥狀明顯時, 小兒科醫生建議家長使用非阿司匹林之解熱鎮痛劑, 或是局部藥膏以減輕牙齦表面刺激感。 如果有長牙問題或不知該如何, 小兒牙科醫師很樂意為初為人父母者及準備第一次看牙醫的寶寶牙齒健康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