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西醫聯手降火讓寶寶遠離便秘

壯壯這段時間上火了, 一便便就哭鬧, 因為便便太硬, 屁屁疼。 媽媽看了心疼不已:怎麼才能讓壯壯的便便變軟呢?愛子心切的媽媽帶著壯壯看了西醫看中醫, 急切地想找到解除便秘的辦法來。

上火, 專家怎麼看?

中醫這樣說

寶寶出生後, 一直處於生長發育過程中, 年齡越小, 生長發育越快。 小兒無論是在形體、生理方面, 還是在病因、病理及其他方面, 都與成人有著顯著的不同, 因此, 不能簡單地將小兒看成是成人的縮影。

小兒“脾常不足”, 且飲食不知自調, 易於為乳食所傷。 小兒乳食貴在有序、有時、有節。

Advertisiment
由於家長餵養不當, 或未能按期添加輔食, 飲食營養不均衡, 過食寒涼者傷陽, 過食辛熱者傷陰, 過食肥甘厚膩者傷脾, 等;小兒易見饑飽不均, 乳食食入量偏少可導致氣血生化不足, 乳食食入量過多又可導致脾胃運化失常而上火。

水、火是事物陰陽屬性的兩個側面, 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 需和諧平衡才能維持機體功能的正常運轉。 喝水太少或者消耗水分太多, 都會讓機體內的津液虧虛, 不足以平抑過於旺盛的代謝, 就會出現上火的症狀。 孩子生機旺盛, 陽火常有余, 陰☆禁☆水易不足, 這時候清熱祛火的辦法並非最佳, 補足水分、以水制火才是上策。

西醫這樣說

寶寶便秘、尿黃而少、睡覺不踏實等許多表現, 其實都可以概括為由於寶寶自身的生理病理特點加之哺育護理失調,

Advertisiment
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 使得寶寶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神經精神系統發生紊亂這類臨床表現。

便秘, 專家怎麼說?

中醫如是說

寶寶便秘, 絕大多數都是功能性便秘, 如家長給寶寶進食過於精細的食品, 腸道長期缺少粗纖維的刺激作用, 腸蠕動減慢而導致便秘;寶寶平素進食少, 消化後的餘渣就少, 自然大便數量也少;或食物中含蛋白質過多, 含糖太少, 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 水分被腸道吸收可使大便乾燥;寶寶沒有訓練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使排便的條件反射難以形成, 引起便秘。

人們常說的“上火”實際上是指由於飲食營養不均衡, 過食肥甘厚味, 或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Advertisiment
腸胃積熱, 稍微感冒就致使消化功能發生變化, 出現排便困難。 所以說上火就是內熱的具體表現。

西醫的說法

寶寶便便幹, 通常有以下幾種原因。

母乳不足。 母乳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 很容易消化吸收, 殘渣本來就少。 如果母乳不夠, 寶寶吃得少, 便便就會減少, 而且變稠。 讓寶寶多吸吮, 可以刺激母乳的分泌。 如果確實是母乳不夠, 可以給寶寶添加配方奶粉。

配方奶中的成分不適合寶寶。 配方奶中如果蛋白質、脂肪過多, 而碳水化合物不足的話, 會讓寶寶的胃腸難以消化吸收, 使大便乾燥。 如果配方奶中的含鈣量過多, 多餘的鈣會與蛋白質結合成堅實的糞塊, 與脂肪結合成皂塊, 便便就會幹硬。 而如果配方奶中的糖含量過少時,

Advertisiment
會使寶寶的腸蠕動減弱, 使便便不能及時排出, 引起乾燥。

飲水不足。 有的家長認為喝水沒營養, 又會影響食量, 所以不給寶寶喝水, 或自行增加奶粉的配比濃度, 或用果汁、飲料替代飲水, 這些做法都可能導致大便幹結。

吃得少或挑食、偏食。 各年齡段的寶寶進食量過少, 都可能因食物殘渣少, 不易產生便意造成便秘。 另外, 飲食結構不合理, 或飲食過於精細, 食物種類單一, 也會引起便秘。

不上火、不便秘, 中西醫專家聯手出招

多喝水。 如果寶寶喝的是配方奶, 要記得在兩頓奶間給寶寶喝些水。 天氣乾燥的時候, 也要讓寶寶少量多次地喝水, 喝水少了, 更容易上火。

選對配方奶。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 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不易上火,

Advertisiment
故在母乳不足或無母乳的時候, 建議選擇最接近母乳脂肪結構(即OPO結構)和蛋白質比例(即以α-乳清蛋白、β-酪蛋白為主)的配方奶粉。

嚴格按說明沖調配方奶。 給寶寶沖調配方奶時, 一定要按照說明沖調, 不要把奶粉調得過濃, 這樣寶寶容易上火。 而有的父母為了防止寶寶上火, 在沖調配方奶時有意多加水, 使奶粉變稀, 但長此以往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應按照規定配比沖調配方粉, 再額外補充白開水。

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如果寶寶已經6個月, 可以添加輔食了, 可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有助於緩解便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