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中醫對小兒腹瀉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治療小兒腹瀉, 是根據糞便性狀與症狀表現, 分辨寒熱、審查虛實而進行分型論治。

(1 ) 傷食泄:症見脘腹脹滿, 肚腹作痛, 痛則欲瀉, 瀉後痛減, 糞便酸臭, 或如敗卵, 噯氣酸餿, 或欲嘔吐, 不思飲食, 夜臥不安, 舌苔厚膩, 或微黃。

治宜去積消食, 主要採用消導之品, 以助脾胃消化, 同時應節制乳食, 常用方劑為保和丸加減:神曲10g, 麥芽5g, 穀芽5g , 山楂10g, 茯苓10g, 黃連3g, 半夏5g, 陳皮3g。 如腹痛較劇及氣脹者, 加木香、厚樸以理氣消脹;嘔吐較甚者, 加藿香、生薑以辛香止吐。

還可服用小兒七珍丹。 若伴口渴者, 可用大黃粉, 以助通便。
(2)風寒瀉:泄瀉清稀,

Advertisiment
中多泡沫, 無明顯臭味, 腹痛腸鳴, 或兼惡寒發熱, 鼻塞流涕, 舌苔白膩, 脈浮有力。

治宜祛寒化濕, 主要採用芳香化濕藥品, 以疏風散寒化濕, 常用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3g, 紫蘇5g, 半夏5g, 茯苓10g, 炒白術10g, 陳皮3g, 澤瀉10g。 若腹痛較甚者, 加木香、砂仁以理氣止痛;兼有食滯者, 加山楂以消食導滯;小便短少者, 加澤瀉、豬苓以滲濕利尿。
(3)濕熱瀉:症見瀉下稀薄, 水分較多, 或如水注, 糞色深黃而臭, 或見少許粘液, 腹部時感疼痛, 食欲不振, 或伴泛惡, 肢體倦怠, 發熱或不發熱, 口渴, 小便短黃, 舌苔黃膩。

治宜清熱利濕, 主要採用清利藥品以解表清裡利濕, 常用加味葛根芩連湯:葛根5g, 黃芩5g, 甘草3g, 茯苓10g, 澤瀉10g, 厚樸5g, 車前草10g, 神曲10g。 若小便澀赤而短者, 加六一散(滑石、甘草)以清熱利濕;腹痛甚者,

Advertisiment
加白芍、木香以理氣止痛;嘔吐頻者加半夏、生薑汁或玉樞丹以降逆辟穢;濕邪偏重, 口不甚渴者, 加蒼術以燥濕;高熱、煩渴引飲者, 加石膏、寒水石以清熱除煩。

(4)脾虛瀉:大便稀溏, 多見食後作瀉, 色淡不臭, 時輕時重, 面色萎黃, 肌肉消瘦,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且常反復發作。
治宜健脾止瀉, 主要採用健脾益氣止瀉藥品, 以健脾理氣化濕, 常用加味參苓白術散:黨參10g, 炒白術5g, 茯苓10g, 懷山藥10g, 炒薏苡仁10g, 炒白扁豆10g, 陳皮3g, 砂仁5g, 烏梅10g, 炙甘草10g。 若時見腹痛, 加木香以理氣止痛;久瀉不止, 而無夾雜積滯者, 加煨訶子肉、赤石脂以固腸止瀉;大便稀或水穀不化者, 加乾薑以溫中散寒。

(5)脾腎陽虛:症見久瀉不止, 食入即瀉, 糞質清稀, 完穀不化,

Advertisiment
或見脫肛, 形寒肢冷, 面色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小兒腹瀉如何治療?

    你好,治療小兒腹瀉,首先要注意給小孩補充足夠的水分,飲食上要注意假如之前是母乳餵養的要繼續餵養,並且鼓勵進食,假如開始進食輔食的,要以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為主。假如寶寶的腹瀉症狀沒能得到改善,要儘快帶... [詳細答案]

  • 1回答

    請問消炎藥對小兒腹瀉有用嗎?

    抗生素本身也會使腸道出現藥物引起的炎症,加重腹瀉過程。腹瀉肯定與腸道發炎有關,但炎症並不一定是細菌感染。炎症泛指受損部位的紅、腫、熱、痛;分為感染和非感染兩部分。感染可能與細菌感染有關,也可能與病毒... [詳細答案]

  • 1回答

    嬰幼兒腹瀉如何使用藥物治療?

    腹瀉可以先口服碳酸鉍或輕酸蛋白。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或多酶片。依病情對症處理。不要認為腹瀉就一定要用消炎藥。抗生素本身也會使腸道出現藥物引起的炎症,加重腹瀉過程。 [詳細答案]

  • 1回答

    奶粉餵養的嬰兒腹瀉如何治療?

    如果症狀較輕可以先減少奶量,代以米湯、糖鹽水等;重症應禁食8~24小時,並靜脈補液。針對病因,選用抗菌藥物。腹瀉可口服次碳酸鉍或輕酸蛋白。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或多酶片。依病情對症處理。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兒腹瀉如何護理計畫書?

    您好,小兒腹瀉可由多病原引起。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和便質改變等,同時患兒可能出現發熱、嘔吐、腹痛、脫水等症狀。感染輪狀病毒、致病性大腸桿菌、寄生蟲、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過敏、餵養不當及等都有...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