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中醫助你成為好奶媽!

母乳喂養, 不僅能夠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有助于建立和發展母嬰之間的感情, 而且還能讓母親有效預防乳腺疾病。

但要想真正實現“母乳喂養”, 卻還要面臨許多難題, 有的母親乳汁少且稀薄, 怎么辦?有的母親乳汁豐富, 但寶寶斷奶后乳汁卻還在源源不斷地淌出, 帶來很多麻煩又該怎么辦?……解開母乳喂養7大疑團



奶水稀少急壞新媽媽

在越來越多“4+2+1”的家庭模式中, 作為“1”的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掌中寶。 添了小寶寶, 本該是件高興事兒, 可張女士自從添了兒子后, 卻一直在發愁。

為了寶寶的健康, 愛美的張女士也顧不上身材了,

Advertisiment
堅持母乳喂養孩子, 但遺憾的是, 她的乳汁稀少, 兒子經常吮吸半天還吃不飽, 往往以哇哇大哭而告終。 聽了一些朋友的建議, 張女士曾試服過一些偏方卻絲毫沒有效果, 最后只好買來奶粉喂兒子吃, 可孩子吃后經常上火生病。 不久前, 一位朋友向她推薦找中醫想想辦法。

乳汁不足分為兩種類型

乳汁不足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氣血不足型, 是由于產后失血過多, 飲食中攝取的營養較少(尤其是剖宮產手術后兩天產婦需要禁食)等原因造成的, 其癥狀主要表現為乳汁少、清稀, 乳☆禁☆房比較軟, 產婦常感到乏力以及身體狀況比較差等;另一種是肝郁氣滯型, 原因在于產后心情不好造成肝氣不舒、肝郁氣滯,
Advertisiment
其癥狀主要表現為乳☆禁☆房經常有脹痛的感覺, 乳絡不通, 下乳困難, 乳汁比較少等。 ……乳罩是媽媽奶水少的元兇?

    怎樣判斷母乳不夠吃?

母乳不夠吃可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做出判斷:

1.喂奶時聽到嬰兒的吞咽聲, 吃奶時間長, 并且不好好吮乳☆禁☆頭, 常常會突然放開乳☆禁☆頭大哭不止。

2.經常感覺不到乳☆禁☆房脹滿, 也很少見乳汁如水般往外噴。

3.哺乳后, 嬰兒常哭不止, 入睡不踏實, 不一會又出現覓食反射。

4.嬰兒大小便次數減少, 量少, 每日正常應在6次以上。

5.嬰兒體重增長緩慢或停滯。

母乳不夠吃, 不能單純地看作母乳分泌不足, 應積極找出原因。 分析是乳母飲食不當、心情不好、精神疲勞, 還是哺乳的方法不對, 以便針對問題加以解決,

Advertisiment
而不要輕易氣餒, 放棄母乳喂養。

下乳應當對癥及早治療

談到這兩種類型乳汁不足的治療時, 醫生說, 氣血不足型的乳汁不足需要加強營養, 讓產婦注意休息, 保證足夠的睡眠。 產后要讓孩子早吮吸、早哺乳, 一般順產的產婦半個小時后即可開始讓孩子吮吸乳☆禁☆頭。 同時, 產婦要多吃些富含營養又易于消化的食物, 如魚、蛋、奶等, 豬蹄與通草同燉、鯽魚湯等都有下乳的作用。 由于產婦大多消化功能不好, 飲食要避免過于油膩。 必要時, 產婦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中藥進行調理。

對于氣血不足而造成的乳汁稀少一般采用當歸、生地、赤芍、川芎等補氣養血的藥物熬湯后服用, 劑量根據產婦的體質、脈象而定。

對于肝郁氣滯型的乳汁不足,
Advertisiment
則需要家屬多配合, 對產婦進行寬慰、勸解, 讓其保持良好的心情。 必要時可以使用一些疏肝理氣、活血化淤的藥物如逍遙散進行治療。 對于乳☆禁☆房脹痛、紅腫, 出現類似積奶癥狀且心情易暴躁的產婦, 則屬于肝郁氣滯化熱型乳汁不足, 可以使用丹汁逍遙散進行治療。

特別指出, 對于那些本來乳汁很好, 但由于多種原因使乳汁憋回造成乳汁不足的產婦, 用中藥下乳效果相對差一些。

中藥回乳以免溢乳之苦

乳汁不足會讓很多媽媽頭疼, 但乳汁過多也不見得就是件好事。 一些乳汁豐富的媽媽在給寶寶斷奶后, 由于乳汁很多常常感覺乳☆禁☆房脹痛, 如果任由乳汁自然憋回的話, 又很容易造成積奶甚至引發乳腺炎,
Advertisiment
時間一久還會導致月經紊亂, 有時還會出現溢乳的現象, 最終導致繼發性不孕。

因此, 醫生提醒廣大讀者, 不管乳汁狀況如何, 在給寶寶斷奶后要及時使用回乳的藥物, 以免泌乳素水平不降低導致溢乳, 給健康帶來隱患。

    現代媽媽為何奶水不足?

   每年8月份的第1周, 是世界母乳喂養周, 隨著宣傳的不斷深入, 母乳喂養越來越受歡迎, 但隨之而來卻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其中比較突出的便是“奶水不足”。 半數新媽媽“奶水不足”?

雖然醫學專家在不斷地給人們灌輸“99%的母親都有足夠的母乳喂養自己的寶寶”, 但記者隨意調查了身邊的十幾位新媽媽, 稱自己奶水不足的卻占到大約一半以上。 在某網站的育兒論壇上, 記者對120位新媽媽進行了統計, 有18位是全部采用奶粉喂養,56位新媽媽有足夠的奶水,另外的46位都是采用“母乳+奶粉”的混合喂養方式。采用混合喂養方式的新媽媽,她們都是愿意親自哺育孩子的,但“奶水不足”。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新媽媽奶水不足?難道真如一些媒體的文章所說,現代年輕的媽媽們由于心理壓力大,不正確地佩戴文胸或是過分拒絕脂肪導致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了奶水不夠?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和北京婦產醫院護理部主任王立新告訴記者,不存在什么奶水不足的問題,關鍵是要采取正確的喂養方式。

可是那么多新媽媽混合喂養又是怎么回事呢?一位新媽媽告訴記者:“在醫院生完孩子,住院的幾天一直是吃母乳的。但一回到家里,沒兩天奶水就不夠吃了。”這位新媽媽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奶水不夠,是因為孩子每次吃奶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睡著后沒多久就醒了,又要吃奶。按照有些育兒書的說法,新生兒每隔3小時吃一次奶。如此一算,孩子吃奶間隔時間很短,每次吃的時間還很長,一定是奶水不足,于是她只好給孩子加了奶粉,開始了混合喂養。

   都是多慮惹的禍

新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正是造成很多她們“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王立新主任說,嬰兒剛出生,胃只有玻璃彈球那么大,母親的初乳是足夠的,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喂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產生“乳☆禁☆頭錯覺”,最后不認媽媽的奶。

所有的宣傳都在強調要對母乳喂養有信心,但這種信心必須建立在具備相關的哺育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基礎,只要孩子有一聲哭鬧,這種信心就會徹底坍塌。實際上,嬰兒出生以后,媽媽經常會想:“我的奶究竟夠不夠?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這些困惑來源于很多的假象,兩位醫生為我們解釋了對這些假象應該怎樣正確理解。

假象一:每次喂奶要花1個多小時,孩子總也吃不飽。孩子并非吃奶,有時就是叼著乳☆禁☆頭,有的長輩說這是壞毛病,實際上嬰兒不吃這個,也會叼著毛巾、被角,那才是壞毛病。

假象二:一開始母乳還是夠吃的,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吃飽。嬰兒出生后的1周、10天、1個半月到3個月,會出現快速生長期,容易餓,這個時候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并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特別推薦:金水銀水,不如媽媽奶水

假象三:別的新媽媽奶水比我的多。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乳汁的量是不一樣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別的新媽媽,但是對于自己的孩子來說是足夠的。

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樣又白又稠,擠出來好像上面都飄著一層油似的。孩子前10分鐘吃的奶都屬于前奶,比較稀,水分較多。之后的奶稱為后奶,后奶有豐富的脂肪,呈乳白色。所以母乳喂養提倡一側乳☆禁☆房要吃二三十分鐘,如果換得太快,孩子會總是吃不著營養豐富的后奶。

假象五:孩子將我的乳☆禁☆頭都吮破了,他肯定是不夠吃。科學的喂養姿勢很重要,嬰兒和母親的腹部要貼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緊貼母親的乳☆禁☆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暈,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多,因為分泌乳汁的乳竇是在乳暈的下方,光含住乳☆禁☆頭肯定很難吸到奶,而且容易將乳☆禁☆頭吸破。

假象六:孩子沒吃兩口奶就睡著了,睡一小會兒又醒了,又要吃。嬰兒吃一會兒奶就睡著,其實并不是真正睡著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會睡一會,反復兩三次才能真正吃飽。

   母乳量充足有“指標”

專家指出,一旦新媽媽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響,過早地給孩子添加奶粉,那么這種假象就會變成事實。乳汁的分泌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就分泌得越多,所以近些年來一直提倡嬰兒在出生半個小時之內就應開始吮吸母親的乳☆禁☆房。一方面是為了能得到珍貴的初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母親的乳☆禁☆房得到充分的刺激。在北京婦產醫院住院的新媽媽都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只要是孩子哭了,排除了大小便等原因,護士都會將孩子抱到新媽媽身邊,說:“給他喂幾口吧!”王立新主任說,新媽媽應該將這種習慣保持到出院以后,只要孩子需要就給他喂奶,不必拘泥一定的時間,也不要急于用奶粉將孩子灌飽。經過最初幾天堅持不懈地哺乳,很快新媽媽就會發現自己的乳汁越來越充足,孩子吃奶的時間和量也慢慢形成了規律。

為了徹底消除新媽媽們的困惑,需要一些指標來幫助她們判斷母乳量是否充足。首先,新生兒如果是純母乳喂養(不喝水),每天小便能夠達到6次或者更多,母乳的量就是沒有問題的。另一個就是在孩子滿月后,體重能增長1斤,就更沒有問題了。

特別推薦:心情好,奶水才足

編輯:秀芳

有18位是全部采用奶粉喂養,56位新媽媽有足夠的奶水,另外的46位都是采用“母乳+奶粉”的混合喂養方式。采用混合喂養方式的新媽媽,她們都是愿意親自哺育孩子的,但“奶水不足”。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新媽媽奶水不足?難道真如一些媒體的文章所說,現代年輕的媽媽們由于心理壓力大,不正確地佩戴文胸或是過分拒絕脂肪導致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了奶水不夠?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和北京婦產醫院護理部主任王立新告訴記者,不存在什么奶水不足的問題,關鍵是要采取正確的喂養方式。

可是那么多新媽媽混合喂養又是怎么回事呢?一位新媽媽告訴記者:“在醫院生完孩子,住院的幾天一直是吃母乳的。但一回到家里,沒兩天奶水就不夠吃了。”這位新媽媽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奶水不夠,是因為孩子每次吃奶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睡著后沒多久就醒了,又要吃奶。按照有些育兒書的說法,新生兒每隔3小時吃一次奶。如此一算,孩子吃奶間隔時間很短,每次吃的時間還很長,一定是奶水不足,于是她只好給孩子加了奶粉,開始了混合喂養。

   都是多慮惹的禍

新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正是造成很多她們“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王立新主任說,嬰兒剛出生,胃只有玻璃彈球那么大,母親的初乳是足夠的,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喂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產生“乳☆禁☆頭錯覺”,最后不認媽媽的奶。

所有的宣傳都在強調要對母乳喂養有信心,但這種信心必須建立在具備相關的哺育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基礎,只要孩子有一聲哭鬧,這種信心就會徹底坍塌。實際上,嬰兒出生以后,媽媽經常會想:“我的奶究竟夠不夠?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這些困惑來源于很多的假象,兩位醫生為我們解釋了對這些假象應該怎樣正確理解。

假象一:每次喂奶要花1個多小時,孩子總也吃不飽。孩子并非吃奶,有時就是叼著乳☆禁☆頭,有的長輩說這是壞毛病,實際上嬰兒不吃這個,也會叼著毛巾、被角,那才是壞毛病。

假象二:一開始母乳還是夠吃的,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吃飽。嬰兒出生后的1周、10天、1個半月到3個月,會出現快速生長期,容易餓,這個時候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并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特別推薦:金水銀水,不如媽媽奶水

假象三:別的新媽媽奶水比我的多。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乳汁的量是不一樣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別的新媽媽,但是對于自己的孩子來說是足夠的。

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樣又白又稠,擠出來好像上面都飄著一層油似的。孩子前10分鐘吃的奶都屬于前奶,比較稀,水分較多。之后的奶稱為后奶,后奶有豐富的脂肪,呈乳白色。所以母乳喂養提倡一側乳☆禁☆房要吃二三十分鐘,如果換得太快,孩子會總是吃不著營養豐富的后奶。

假象五:孩子將我的乳☆禁☆頭都吮破了,他肯定是不夠吃。科學的喂養姿勢很重要,嬰兒和母親的腹部要貼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緊貼母親的乳☆禁☆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暈,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多,因為分泌乳汁的乳竇是在乳暈的下方,光含住乳☆禁☆頭肯定很難吸到奶,而且容易將乳☆禁☆頭吸破。

假象六:孩子沒吃兩口奶就睡著了,睡一小會兒又醒了,又要吃。嬰兒吃一會兒奶就睡著,其實并不是真正睡著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會睡一會,反復兩三次才能真正吃飽。

   母乳量充足有“指標”

專家指出,一旦新媽媽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響,過早地給孩子添加奶粉,那么這種假象就會變成事實。乳汁的分泌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就分泌得越多,所以近些年來一直提倡嬰兒在出生半個小時之內就應開始吮吸母親的乳☆禁☆房。一方面是為了能得到珍貴的初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母親的乳☆禁☆房得到充分的刺激。在北京婦產醫院住院的新媽媽都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只要是孩子哭了,排除了大小便等原因,護士都會將孩子抱到新媽媽身邊,說:“給他喂幾口吧!”王立新主任說,新媽媽應該將這種習慣保持到出院以后,只要孩子需要就給他喂奶,不必拘泥一定的時間,也不要急于用奶粉將孩子灌飽。經過最初幾天堅持不懈地哺乳,很快新媽媽就會發現自己的乳汁越來越充足,孩子吃奶的時間和量也慢慢形成了規律。

為了徹底消除新媽媽們的困惑,需要一些指標來幫助她們判斷母乳量是否充足。首先,新生兒如果是純母乳喂養(不喝水),每天小便能夠達到6次或者更多,母乳的量就是沒有問題的。另一個就是在孩子滿月后,體重能增長1斤,就更沒有問題了。

特別推薦:心情好,奶水才足

編輯:秀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