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中文好不好,基因有影響

中文好不好, 基因有影響

英國學者的最新研究顯示, 學習語言能力和基因差異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 人體內的某些基因, 會影響人們學習“漢語”等音調語言的能力。

所有的嬰兒在剛出生的時候, 就擁有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能力。 但是英國科學家最近找到新的證據, 顯示基因可能給人學習所謂的“音調語言”, 例如中文, 以及大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語言帶來幫助。

舊觀念:語言由文化決定

對于像中文這樣的音調語言, 細微的音調區別就能完全改變一個中文詞匯的意思。 例如, 你問候對方的媽媽,

Advertisiment
可能會變成問候對方的馬。

這也是為什么對于母語不是音調語言的人, 例如英語國家的人來說, 學習“音調語言”會特別困難。 而對于非音調語言, 音調的變化表達不同的情感, 但是不會改變詞意。

傳統觀念認為, 每個人所說的母語完全是由文化環境所決定的, 基因在這方面的影響不會超過宗教信仰或者音樂愛好。

能夠證明這個傳統觀念的一個明顯證據就是:科學家指出初生嬰兒無論祖先在哪里, 他們首先學會的語言肯定是他們出生幾年后聽到的語言。

新發現:基因也有影響

最近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丹·戴迪休和羅伯特·萊德, 首次發現學習語言能力和基因差異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 人體內的某些基因, 會影響人們學習音調語言的能力。

Advertisiment

戴迪休和萊德把非音調語言地區的人和音調語言地區的人進行統計, 結果發現前者更可能擁有兩種新進化的大腦發育基因——“aspm”基因和“微腦癥”基因。 與此同時, 那些擁有“古老版”“aspm”基因和“微腦癥”基因的人, 即使排除地理和歷史因素, 也更擅長掌握中文等音調語言。

科學家表示, 把地理環境和歷史遺傳等因素考慮在內, 兩種地區的人仍然存在這方面的基因差異。

由于這兩種基因都在大腦發育過程中起作用, 戴迪休和萊德由此推理, 它們對于大腦皮層組織, 包括處理語言的區域, 也會產生微妙的影響。 但是他們提醒說, 人們不能因此而推斷非音調語言比音調語言更適應進化需要。

萊德說:“中國社會創造出高水平的科學技術和哲學體系,

Advertisiment
中文這種音調語言與現代的東地中海沿岸地區的非音調語言同樣成功。 ”

大腦結構存在差異

此前研究發現, 對于那些擅長掌握中文的英語國家人士和那些不擅長掌握中文的英語國家人士來說, 兩者的大腦結構也存在差異。

這項研究成果報告發表在美國學術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萊德表示:“我們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研究基因和語言的關系提供了方向。 ”

加拿大的進化生物學家伯納德·克里斯匹表示, 這項研究成果揭示語言進化和生物學進化以及大腦功能之間的聯系, 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個嶄新的方向。

音樂滋養優秀孩子 小筷子激發大智慧 金錢教育從3歲開始 孩子身上哪兒都不能打

Advertisiment

育兒方式影響孩子性格 電腦啟蒙從幾歲開始 兒童幾歲學鋼琴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