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買東西就一哭二鬧三打滾?一切都是小case!

我之前逛商場時看到這樣一幕:一個小男孩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在商場裡撒潑打滾, 嘴裡還罵“你這個壞媽媽”, 媽媽站在一旁, 滿臉的無可奈何, 卻不知道如何把孩子哄好。 後來, 孩子被他爸爸兇狠狠地拖走了……


我相信, 大部分的媽媽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隨著孩子長大, 他們買買買的欲望強烈了:“媽媽, 我想要芭比娃娃!”、“我要那個遙控汽車”、“媽媽, 新出的電話手錶好帥啊, 買一個吧……”不買怕孩子傷心, 可買了又覺得浪費(家裡玩具實在太多了)。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老愛買買買, 是該儘量滿足還是堅決拒絕?

Advertisiment

認同買玩具是孩子的“探索”之一

面對孩子買買買, 很大一部分家長會在拒絕時說:“買什麼啊, 家裡一大堆, 浪費錢!”道理說的通, 可是孩子因為暫時沒有金錢的概念, 所以他的字典裡並沒有浪費這詞, 對於買玩具能讓他們開心這事, 他們並不認為有什麼不妥。

愛玩愛探索是孩子的天性, 而通過買玩具就能滿足孩子的這一需求。 沒有玩過的東西在孩子眼裡都是新奇的, 就像媽媽喜歡名牌包, 爸爸追逐豪車一樣的道理, 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有“哇, 這個好棒, 真想得到它”的想法, 所以當他們得到後, 即使只有三分鐘熱度, 甚至還沒到家就不玩了, 只能說明他們的探索欲望被滿足了, 好奇心也就消失了。

Advertisiment
當父母能認同孩子的這種心理後, 解決問題的角度也會不一樣。

説明孩子分辨“想要”和“需要”

既然認同買玩具是孩子的“探索”之一, 是不是家長就要無條件的支持呢?no!認同想法和允許行動是兩碼事。 接下去家長要做的就是判斷這東西該不該買。

其實, “想要”和“需要”沒有絕對的標準,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 但是一般而言, 你給孩子買一個玩具如果是幼稚園指定分享的玩具類型那就列入“需要”, 而只是孩子突然見到覺得喜歡純粹的希望得到列入“想要”。 別看這一簡單的分析, 其實可以訓練孩子的思維方式, 説明他們分辨自己的欲望, 從而理性判斷購買決策。

除了說“不能買”, 還要有效拒絕孩子

如果你覺得這個玩具可以買,

Advertisiment
那就大方的買給孩子, 千萬別在一頓數落批評之後再滿足孩子, 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家長的行為很莫名其妙。

如果覺得不好, 就要堅定而溫柔地告訴孩子不行。 堅定的是立場, 溫柔的是態度。 不能在堅定的拒絕孩子時, 採取謾駡和武力, 這對解決問題然並卵。

0~2歲:轉移注意力

對於2歲以內的孩子, 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 我在兄弟兩還小的時候通常也會這麼做:如果沒有預計買玩具, 又知道他們的興趣點, 我會遠離貨架附近閒逛。 有時候孩子們不輕易看到了也會嘟嚷著要, 用其他分散注意力:“寶寶, 那邊有好玩的, 媽媽帶你去看看”、“寶寶, 看看媽媽背包裡, 有你愛吃的哦”年紀較小的孩子興趣廣泛而且注意力短暫, 引導孩子離開現場比說大通道理來的更有效。

Advertisiment

2歲以上:冷處理+講道理

約在兩歲左右, 孩子開始在商店裡哭鬧撒潑, 堅持的程度又隨個性而有所不同。

發生這樣的情況了, 爸媽首先要冷靜, 然後帶孩子到安靜的角落或帶離商店。 一些教育機構建議2歲以上的孩子須平靜3分鐘左右。 等寶寶差不多冷靜下來了, 再同他講道理。

不要再舊事重提孩子剛才哭鬧的行為, 他好不容易平靜下來, 而是溫和堅定地告訴他東西不該買的理由:“玩具車家裡已經有好幾個了”、“你上周剛買了一個玩具”、“等下個月六一節你才可以來挑選”。 讓孩子清楚的感覺到購物不是隨心所欲, 同時培養他們延遲滿足的能力。 當孩子最後認同了, 別忘了給他一個愛的抱抱。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