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

給孩子愛, 比任何物質都重要, 但愛的表現不能用物質來代替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 而應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去。 首先父母不應當剝奪孩子嘗試生活自理的本能, 不要代替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美國媽媽艾米與丈夫共有3個快樂寶貝:6歲的兒子安伯 、4歲的大女兒安吉拉以及將近2歲的女兒愛琳娜 。 丈夫在外工作, 艾米在家全職養育孩子, 孩子們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好,為媽媽減少了很多工作呢。

自己玩

安伯從不到1歲的時候就開始專注於觀察一件玩具。 他常常趴在地上用手不斷撥弄玩具推車的小軲轆。

Advertisiment
再大一點的時候, 他會拿兩隻玩具小車, 讓一個在前面跑, 而讓另一個在後面追。 一會兒對前面的小車喊“加油”, 一會兒對後面的小車喊“加油”。 孩子自己玩兒的時候, 艾米從來不去打擾。 孩子碰到困難, 只要不主動來尋求幫助, 艾米都默默在一邊看著, 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 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自己吃

這幾天, 快2歲的愛琳娜 有點感冒, 流清涕, 不像平時一樣活潑。 今天, 我去她家的時候, 她不像平時那樣愛打招呼。 她靜靜地笑, 靜靜地玩。 中午吃飯, 艾米將麵包和花生醬擺在愛琳娜 的專用高腳椅的桌面上, 將她放進高腳椅裡。 艾米一邊再給愛琳娜 一點花生醬, 一邊對我說, “今天她不舒服, 不愛吃其他東西。

Advertisiment
她愛吃花生醬, 我就多給她一點吧。 ”我問, “她今天不舒服, 你可以抱著她吃啊, 或者喂給她吃啊?”艾米說, “她喜歡自己吃。 就讓她自己吃吧。 ”愛琳娜 一邊聽我們講話, 一邊自己吃, 一副美滋滋地樣子。 艾米告訴我, 愛琳娜 從1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吃飯了。 她的姐姐安吉拉 不到1歲就開始自己吃飯了。 她的哥哥安伯 比較喜歡別人喂他, 1歲多了才自己吃飯。 她認為孩子們想自己吃的時候, 媽媽就應該鼓勵他們自己吃飯。 雖然今天愛琳娜 病了, 只要她想自己吃飯, 那就尊重她, 讓她自己吃。

自己穿

4歲的女兒安吉拉 是個特別愛自己做事的孩子。 不到1歲就自己吃飯。 從3歲開始, 媽媽幫助她學習自己穿衣服。 媽媽遞給安吉拉 一條內褲,

Advertisiment
說:“安吉拉 , 先穿內褲。 ”然後, 等她穿好了, 再遞給她套頭衫, 說, “再穿上衣。 ”再依次邊說邊遞給安吉拉 長褲、襪子和鞋。 這樣, 過了幾天, 安吉拉 就知道按順序穿衣了。 媽媽只需要將衣服拿出來放在她的床邊就可以了。 漸漸地, 安吉拉 對穿什麼衣服有了自己的主意, 媽媽就與她談:“安吉拉 , 你想自己選擇穿什麼樣的衣服嗎?好, 我告訴你。 ”然後, 就指著衣櫥裡的衣服說, “安吉拉 , 看!右邊是疊好的乾淨上衣, 中間是內衣和用袋子裝好的襪子, 左邊是疊放整齊的褲子。 你可以拿你喜歡的衣服穿, 但不能將衣櫥弄亂了。 ”然後, 媽媽教女兒如何取衣物又不會將其他衣服弄亂。

這樣, 安吉拉 逐漸學會自己穿衣服, 基本不需要媽媽幫忙了。 有時候,

Advertisiment
安吉拉 穿衣服的創意會鬧一些笑話, 例如, 顏色搭配不當, 或者不同場合和類型的衣服混搭。 大多數時候, 媽媽會一笑了之。 如果要外出, 而安吉拉 選的衣服的確不合適, 媽媽就提供幫助。 例如, “安吉拉 , 這是玩的時候穿的上衣, 而這條裙子是適合去教堂穿的。 它們搭配在一起不漂亮。 我幫你挑選衣服, 好嗎?”愛美的安吉拉 呢, 當然樂意媽媽幫忙挑選衣服了。

後記:替代不是愛, 一些孩子能做的事儘量讓孩子去動手體驗。 父母的替代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去感覺和實踐的機會。 其實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我們做父母的應當高興, 我們不要怕孩子做錯、弄砸, 只要我們能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讚賞, 孩子就能在失敗和挫折中成熟起來。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